前言 |
這分頁是專門收錄筆者本人私人文字,屬個人文章集,沒有固定內容,純是筆者的專欄文章。或問為何會有這個分頁。其實坊間一些地產代理公司網頁,都會有公司主席的專欄,內容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本網這分頁正是按那些地產公司網頁來構思,也是無固定內容。雖然分了類,但相當蕪雜,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至於觀點也無客觀之稱,也未必人人會贊同,筆者也希望各讀者能以平常心態度看待。 |
新文章 |
篇名 | 內容 |
次按風暴有感 | 次按風暴予人一個啟示:做人不應揮霍。 |
政府「包底」 | 動不動由政府干預,會弄巧反拙。 |
經濟形勢我見 | 次按風暴下,香港經濟需更面向大陸,遠離美國。 |
本地消費力本偏低 | 本地消費力,本來就是偏低。 |
政府才是根源 | 社會上的問題,根源還是政府干預。 |
工廠倒閉有遠因 | 製造業倒閉潮,多年前已現先兆。 |
本地市場沒前景 | 對象只針對本地人的零售,已沒可能再突圍。 |
香港地產走下坡 | 香港地產市場已告飽和。 |
的士的聯想 | 的士收費比巴士高,乃因的士載客不及巴士。 |
管制製造貪污 | 貪污的原因緣於管制。 |
還「萬千星輝」乎? | 從台慶剖析香港市場之窄狹。 |
搞經濟要講規律 | 搞經濟需講經濟規律,莫倒行逆施。 |
的士自由的空間 | 應給予經營的士的人有自行決定的空間。 |
熱的聯想 | 從熱能帶出來的聯想。 |
的士興衰難控制 | 面對市場萎縮,的士業只有面對現實。 |
70取消──歷史必然 | 70的取消,反映巴士業面臨萎縮的危機。 |
扁弊案管制造成 | 從管制造成之貪污,已越搞越亂。 |
飲食漫談 | 簡單的菜式,才有普及之潛力。 |
零雞蛋總統 | 只懂吹牛皮的領袖通常是無能之輩。 |
人性與制度 | 正確對待人性,對制度之建立很重要。 |
不景氣有好處 | 不景氣也是一種生態平衡。 |
美國必遇災難 | 美國的改變可能是越變越壞。 |
要懂保障自己 | 做人要懂自我保障,才不會招致損失。 |
演藝與實力 | 從事演藝也需以實力說服人。 |
人事成本也是根源 | 人事成本高,自沒人肯放錢自行培訓。 |
天下沒白吃午餐 | 巴士服務不是白吃的午餐。 |
新巴真正出路 | 面對現實看菜吃飯,是新巴唯一的出路。 |
舊文章 |
細論新巴十周年 | |
篇名 | 內容 |
細論新巴十周年(1) | 新巴十年來做到「服務優質」,但做不到「乘客第一」。 |
細論新巴十周年(2) | 新巴「花臣」多多多,但切不中乘客真正需要。 |
細論新巴十周年(3) | 市場策略應按服務對象作基礎。 |
細論新巴十周年(4) | 推銷的首要基礎,應按顧客經濟特質擬定。 |
細論新巴十周年(5) | 不該太過講求品質,忽視顧客的負擔能力。 |
細論新巴十周年(6) | 經濟條件差還嫌三嫌四,才是大問題。 |
細論新巴十周年(7) | 環境因素是巴士公司成敗的關鍵。 |
細論新巴十周年(8) | 缺少開發拓展,鐵路通車,必會約束巴士客量增長。 |
細論新巴十周年(9) | 這個世界,只有時勢造英雄,沒有英雄造時勢。 |
細論新巴十周年(10) | 香港巴士將很難像九七前那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細論新巴十周年(11) | 考慮乘客的經濟能力,當會清楚香港巴士的出路。 |
細論新巴十周年(12) | 香港巴士出路第一條:走低檔路線。 |
細論新巴十周年(13) | 香港巴士出路第二條:按實際客量調整資源。 |
細論新巴十周年(14) | 香港巴士出路第三條:不與鐵路正面對抗。 |
細論新巴十周年(15) | 香港巴士出路第四條:減少巨型雙層巴士的比例。 |
細論新巴十周年(16) | 香港巴士四項出路,雖消極也合符大勢。 |
細論新巴十周年(17) | 香港巴士不看菜吃飯,沒法走出困境。 |
供過於求的時代 | |
篇名 | 內容 |
供過於求的時代 | 現在的香港,是「供過於求」的時代。 |
穀賤傷農 | 搵食車太多,司機自然難搵食。 |
客車也穀賤傷農 | 載客車輛也供過於求。 |
食肆供過於求 | 現在飲食業供過於求。 |
成衣業供過於求 | 成衣貿易供過於求。 |
樓市供過於求 | 樓市供過於求,呈兩極化。 |
供過於求──批發和零售 | 針對本地市場的店舖已供過於求。 |
供過於求──勞動市場 | 勞動市場供過於求。 |
解救困局──引言 | 對供過於求問題引導一個方向。 |
建酒店不該吝嗇 | 香港應多建酒店引進外來客。 |
增加購物區用地 | 增加購物區用地,有助發展購物天堂。 |
增建娛樂熱點 | 為帶旺人流,娛樂熱點需要增加。 |
網上生意 | 網上生意,有助本地零售開拓市場。 |
外國貨展銷場 | 香港應設立外國貨展銷場,針對大陸人市場。 |
應省則省 | 需學習節儉改善自身財政。 |
公共開支要減少 | 要減少公共預算,減輕市民負擔。 |
貨運需轉作速遞 | 貨運業需尋求低成本方向發展。 |
載客交通攻跨境 | 香港公共交通,需考慮一下北上的市場。 |
食肆針對遊客 | 香港食肆需針對遊客而變身。 |
地產放眼海外 | 香港地產須放眼海外。 |
勞動力少供應 | 人口政策須作調整,以解決勞動力供過於求之難題。 |
個人思考 | |
篇名 | 內容 |
因果關係 | 從車禍揭示出思考焦點。 |
思考方式(1)──有因才有果 | 有原因,才有結果。 |
思考方式(2)──掌握規律 | 掌握事物規律,思考事半功倍。 |
思考方式(3)──規律的實例 | 不論自然或社會,演變總有規律。 |
普通知識可鍛鍊思考 | 掌握知識,無需學深奧理論。 |
懂得規律才能高分高能 | 規律之掌握,乃提升自己的良方。 |
變與不變 | 事物形態可變,但變化規律則恆常不變。 |
變幻是永恆 | 事物形態常會變化。 |
再談「變」與「規律」 | 掌握規律者會較謙虛。 |
遊走見聞 | 遊走各區的見聞。 |
最欣賞的作者 | 三個作者影響本網觀點。 |
巴士點滴 | |
篇名 | 內容 |
風水輪流轉 | 地區環境轉化,會影響巴士公司之作風。 |
進取變保守 | 機構越進取,越是步向保守。 |
城巴知己知彼 | 城巴贏中巴,在於知己知彼。 |
新巴面對的環境轉化 | 新巴時代面對的環境,已與過去不同。 |
城巴比新巴優勝 | 經營策略,贏在對機。 |
再談城巴與中巴 | 天時、地利、人和決定城巴與中巴對比。 |
上斜與物理上局限 | 巴士上斜能力,始終有物理上局限。 |
雙層巴士與英聯邦 | 雙層巴士不能普及全世界,自有其因。 |
詳談昂坪吊車 | 昂坪吊車,對嶼巴影響深遠。 |
新巴的困窘 | 客觀環境使新巴採取放棄態度。 |
行業有興衰 | 巴士業與其他行業一樣,有起有落。 |
批評偏見 | 研究巴士線演變,決不能就事論事,指東罵西。 |
屁股指揮腦袋 | 研究巴士,應從不同角度看。 |
還是需求先走 | 有需求才有供應,而不是有供應才有需求。 |
優質有成本(1) | 要求太高要付出代價。 |
優質有成本(2) | 盲目鼓吹高檔,往往害死顧客。 |
要求多自有代價 | 對巴士要求太多太高,車資很難不加。 |
巴士的危機 | 供過於求,乃巴士業的大危機。 |
大環境的配合 | 中巴的節儉,是舊時社會艱難所致。 |
地區環境 | |
篇名 | 內容 |
西鐵與地理環境 | 地理因素令西鐵需求缺乏動力。 |
也談馬鐵地理環境 | 從沿線地理分析馬鐵之困局。 |
續談西鐵與馬鐵 | 搞好西鐵馬鐵,需從地理入手。 |
西鐵馬鐵之價值 | 西鐵馬鐵即使客少,但可改善一區交通。 |
紅隧塞車的因由 | 紅隧塞車,在於它連接兩個市區心臟 |
三條海隧之比較 | 比較三條隧道,分析東西兩隧的效能。 |
治紅隧須治本 | 解決紅隧塞車,須從地理上下手。 |
交通路線原則 | 交通規劃,須根據地理因素。 |
淺談西部通道通車 | 西部通車,會對地區起根本性變化。 |
渡輪的興衰(1) | 渡輪式微,自有其因。 |
渡輪的興衰(2) | 渡輪式微也包括離島航線。 |
有鐵路有好處 | 鐵路的出現,對乘客始終有利。 |
心臟地帶的定義 | 心臟地帶的形成,有其地理因素。 |
續談心臟地帶 | 外出買東西必捨遠求近。 |
高租金自有因 | 市區心臟租金高,反映市場需求情況。 |
上水巴士的因與果 | 上水巴士線的問題,由來有之。 |
上水將起飛 | 上水變身成商業區,今日已具條件。 |
港島之不幸 | 北上成大勢,對港島至為不利。 |
續上水變化因與果 | 「今日」乃「昨日」的結果。 |
時務對策 | |
篇名 | 內容 |
屏風效應的真正原因 | 大眾的行為,才是屏風效應的真正原因。 |
大眾的取態 | 爭著要市區心臟,是民間正常取態。 |
人口分散交通難規劃 | 某區人口分得太散,交通網絡自不易規劃。 |
被人當「水魚」的理由 | 人生路不熟,容易買錯假貨。 |
香港旅遊點不多 | 香港旅遊業,主要還是靠遊客購物。 |
續談香港旅遊點 | 香港旅遊業弊端,在於揚短避長。 |
香港應知己知彼 | 香港旅遊業如何揚長避短。 |
住屋與交通 | 居住環境擠迫,有利發展交通。 |
交通源於「住」 | 住屋影響交通。 |
淺談樓市 | 置業、住屋不能混為一談。 |
小題大造 | 不應胡亂渲染,小題大造。 |
不可逆轉的趨勢 | 發展跨境基建,是香港未來出路。 |
無牙老虎 | 議會影響力不該被誇大。 |
跨境大趨勢 | 中港交通,乃香港交通史的重點。 |
公司倒閉之聯想 | 成功的公司,並非靠「大花筒」取勝。 |
對奧運何須亢奮 | 搞奧運不盡是好事。 |
奧運設施的難題 | 奧運的設施,歷來都是主辦國的難題。 |
國內對奧運的態度 | 談國內人對奧運的熱情。 |
基建的根本:財政 | 基礎建設在在需財。 |
救災與財政 | 救災也是牽涉到財政。 |
天南地北 | |
篇名 | 內容 |
從中秋談起 | 關於中秋的聯想。 |
知大體,棄細務,為君道 | 政府政策,應多一些宏觀,少一些具體。 |
續談「知大體,棄細務,為君道」 | 任何政策都要配合實際環境。 |
人類社會何其複雜 | 下層實情主腦未必清楚。 |
環保與規律 | 講環保,需講求規律。 |
接近群眾,接近失敗 | 越接近群眾,越接近失敗。 |
時間本飄渺 | 時間可為人帶來煩惱。 |
寧要大智慧 | 做有智慧的人,比當聰明的人佳。 |
新春談錢財 | 人的一生,離不開經濟。 |
人的欲望 | 人的欲望永遠無限。 |
真假、泡沫 | 空洞文化泛濫,使真假難以辨清。 |
每況愈下的文化 | 香港的文化風氣正在退步。 |
從紅星離世談起 | 有實力才值得尊敬。 |
返璞歸真 | 郊遊閒談。 |
驀然回首 | 對個人觀點作點補充。 |
視野闊與窄 | 從經濟形勢看觀點和角度。 |
歷史以錢貫穿 | 人類歷史的演變,本來就是由經濟而起。 |
仁慈非世界本質 | 事物的演變,本來就沒有仁愛可言。 |
水浸與塌山泥 | 水浸與塌山泥,也有其內在規律。 |
體育發展需涉財 | 經濟充裕是發展體育的基礎。 |
體育商業化 | 運動員需通過追求名利,才會拚命。 |
奧運花太大危機現 | 搞奧運太破費太張揚,當心潛在危機。 |
北京奧運,鐵達尼號 | 北京奧運贏了獎牌榜,但未能算作圓滿成功。 |
奧運完結後話 | 對北京奧運的看法。 |
續奧運完結後話 | 中國人對奧運金牌的渴求,長遠遲早會減退。 |
熱能、氣候 | 氣候暖化皆因人類慾望無窮。 |
議會的水準 | 議會不獲尊重,皆因議員沒水準。 |
2007 Copyright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