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欣賞的作者
筆者向來看書多於看報。因為報紙始終有炒作成分,小事化大,易使人墮入五里霧。或問是否所有書都對自己有幫助?這顯然不能答否定。即使好些書在資料上沒大貢獻,至少也提供到些思考方式。舉例自然科學側重於邏輯,即使套用來研究人的行為,也是可以的。
研究巴士線演變,最有用的概念,是人的行為邏輯。人的行為當然有其規律。你做每一件事時,當中考慮的東西,儘管換了其他人,也會作如是想。只是這一門科學發展至今,仍有不少東西有待研究。所以這門科學,始終未真正成為主流。
某些作者對筆者有重大影響:
其一是德國的克里斯泰拿。克里斯泰拿是德國地理學家,專門研究聚落分佈。他提出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人外出購物時,一定會捨遠求近。越走得遠,成本就越大。於是只有購買高檔貨品時,人才會走到遠處購買。這道理不難明白,試叫一個港島居民走到九龍買菜,他們會嗎?叫一個居於九龍的人到港島買菜,也是同一結果。
其二是日本的多湖輝。他是日本的心理學家,擅長以現實角度剖析人的行為。其中一個基本概念,就是人一定考慮到自己的利益,以及做決定時需考慮的代價。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時,你會想到這決定對自己有否好處?他研究人的經濟行為時也看得很透徹。越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越是不會考慮愛惜。因而公園的花草一定會被人糟蹋。
其三是黃仁宇。他是歷史學家,專門研究中國歷史。他的基本邏輯也很簡單,就是地理因素,經濟困素,歷史因素,皆會影響人的行為。他就曾謂:「人類需要自存的天性使他們不斷屯集物資,終於在商業之間找到實踐的滿足。」
一言蔽之,人是經濟的動物。
作於2008年3月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