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知己知彼
談過中巴心態由進取轉向保守,或有問:中巴市場萎縮,不是與城巴有關嗎?沒錯,打從城巴取得二十六條巴士線專營權後,中巴市場基本上已被城巴蠶食,整個港島已由城巴主導。即使中巴再玩多數年,結果也不會變。
![]() |
城巴因為有不少前中巴成員,一進軍港島,自能像中巴一樣駕輕就熟。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
其實這涉及一個關鍵:城巴之所以能打敗中巴,吞併中巴半個江山,其根本原因,在於城巴本身熟悉中巴。相信不少巴士愛好者都知道,城巴有一位董事以前曾當過中巴高層,那就是李日新。這不僅他一人,筆者找過許多資料,發現有一特點,那就是城巴不少人都是前中巴員工。能熟悉中巴的環境,可見一旦應付中巴,不但不會沒勝算,對中巴來說,還是個難纏對手。
有句老話,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凡打仗,或任何競爭,永遠如是。城巴進軍港島時,所面對的,乃一家屹立港島數十年的中巴。雖然後期轉趨保守,但始終有輝煌歷史,根基雄厚,不易塌下。所謂「爛船也有三根釘」,正是寫照。倘城巴不熟中巴,面對始終有一定實力的強手,要不到五年,蠶食中巴半壁江山,恐怕不易。
事實上城巴進軍港島時,港島發展已漸放緩,有發展空間者,頂多南區的鴨利洲,和東區的小西灣。城巴一旦成功擴充,中巴市場空間,自會不斷收窄。像在鴨利洲城巴開辦90B、95C,其結果便是打擊了中巴的91、95;在小西灣開辦的8X,也令中巴皇牌路線8號連根拔起,從此越來越少人乘8號,來往柴灣至銅鑼灣。
一言以蔽之,中巴在港島發展收窄下,內部無法及時轉動,面對城巴這個熟悉自己的對手,自是節節敗退,步入衰微。
作於2007年2月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