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奧運完結後話
不少人仍對劉翔退出奧運比賽耿耿於懷。筆者的看法是既然有傷在身,幹嗎要劉翔多贏一面金牌?明顯地公眾的期望過大了,劉翔不跑,很難面對十三億同胞;跑,傷患就加劇。因為兩者難以抉擇,劉翔無可奈何下,才有這樣的遺憾。其實劉翔已有金牌在手,今屆贏不贏到已不重要,而且也不會有人否認他的實力。問題是大陸人向來都對奧運瘋狂,過於看重運動員贏不贏到奧運,反而忽視了運動員其他的成就。
姚明情況好些。國家籃球隊贏奧運金牌不用指望,但不影響姚明的人氣。因為姚明能立足於NBA,其實也是大成就。他沒有奧運金牌在手,一樣名利雙收,否則又怎會上《福布斯》雜誌,大騷他五千多萬美金的收入?
歸根究底是因為NBA。NBA出了名是最賺錢的籃球聯賽,擠身到NBA的籃球員,不少都身價驚人。積遜教練不用教奧運就做了「金牌教頭」,因為他只要在NBA造多些紀錄就可。高比拜仁更不用在奧運一鳴驚人,只要在NBA爭最有價值球員獎就可。
通常很少人提及,西方人對奧運之所以越來越少興趣,其一是因為奧運好手到現在已數之不盡,以至不少金牌得主都不能讓人們一一記住。其二是不少國內聯賽、世界大獎賽都已商業化,電視的轉播和宣傳,加以商業的贊助,也足以吸引到世界不少人目光。就如NBA,全世界看籃球都看它,原因是這個高水平聯賽有了商業元素。由是者籃球員的身價和名氣才有條件「三級跳」。
世界大獎賽既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運動員只要在各項大賽爭多些獎牌,已可累積人氣。奧運金牌的意義,就只在於能引起話題而已。
中國的奧運金牌得主越來越多。筆者相信中國遲早都要走西方一樣的道路。中國體育界應要注意了。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