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本地消費力本偏低

早在去年底香港樓市「牛氣沖天」時,筆者就已懷疑這不過是虛火。試想收入只有百分之五升幅的香港人,竟然會有能力負擔起多兩成的樓價?明顯地市價已與購買力脫節,如此則肯定大跌市。這幾天樓價跌了兩成多,有人恐慌,筆者則認為是回復正常價格的表現,屬健康現象。

世界金融危機儘管對經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關鍵還是在於信心。錢不是沒有,而是信心沒有。像歐美國家般,國民都擔心自己國家的金融體系會出事,於是就減少消費,減少投資,減少入市,於是乎,就形成一個信心危機:人人都唱淡,只是一些個別事件,就動輒把之與金融危機掛勾,說時還振振有詞。

依筆者看個別事件始終是個別事件。就像幾天前有家成衣集團倒閉。有人歸咎於金融危機,筆者認為錯了。關鍵不在於金融危機融資有困難,而是因為成衣行業在香港已「日落西山」。筆者說過成衣這種行業入行門檻不高,知識要求也低,全世界很輕易有新競爭加入。 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本已激烈,倘在香港這個正在萎縮中的市場,前景有何樂觀就可想而知。

說到底已不再是九七年前的形勢。那時是「風強勁時,一吹便連雞都會飛起來」的時代。在那樣的年代賣甚麼也容易得多,這是因為香港人的收入有雙位數字的增長。現在因為沒有,本地市場才無力搞大。「碌卡」消費又徒然製造大量負債,就像現在美國般,借錢給「順嫂」買樓,使銀行充斥大量壞帳。當銀行借出去的錢收不回時,整個金融體制就必然受到破壞。

現在消息滿天飛,孰真孰假都分不清。筆者欲在此說,當下的問題不是金融危機,而是本地的消費力,缺乏堅固的基礎。面對一大群根本沒足夠消費力的人,本地市場焉能興旺?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