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放眼海外
香港是個怪地方,有地就拿來建住宅。這在人口急增的年代無可厚非。但如今人口再沒有急升之動力,盲目建樓只會供過於求。現在所謂的好景只限於豪宅。但豪宅之所以升值,只是海外資金流入帶動。而物業本身是不能賺錢,除非有很多人爭著要,能夠以高價賣出或租出去。九七年樓價升到逾萬元一呎,已不是市場所能承托,再升下去,除非人人都是開金礦發了大達。但這類人在世界上一定是少數。我們看到現在有些地產發展商都開始轉型,甚麼3G手機、甚麼股市升多少點,總之就多方面發展,究其因,是他們看穿了時勢。
空間無疑少了,也非全然沒有。倘是港島無話可言也。在新界不一定建住宅,因為市場目前早已供應過剩,市場吸收不了。寫字樓也不是沒有需求。千萬別見笑,世界各地都有趨勢把商業區建於郊區,好像深圳商業區現在都不再局限於火車站附近,而是向西分散。這些新商業區之位置相當於香港的荃灣、沙田。倘提出把荃灣、沙田的工廠轉作寫字樓之話,該不會有人反對吧?
但這只是少數可以開拓的市場。始終現在的香港已不再是九七前的香港。真是要做大,基本上只有一個選擇──投資新興市場,即像大陸或東南亞般的國家。原因很簡單,這些地方之經濟正像七十年代的香港,民眾之收益正以幾何級數增長,跟香港剛好相反。以大陸為例,過去幾年樓價都升了四、五成;其他像中東也如是。不但是住宅,連寫字樓也因公司湧入而大為升值。現在香港不少中小型發展商都把重心放在海外。筆者認定這些公司前景必是一片光明。
搞地產,從來都是看「勢」做人的。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