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市場沒前景
倒閉中的企業並不限於製造業,也包括本地的零售集團。筆者說過本地零售也是「供過於求」。對象只針對本地人的零售,在現今的香港,已沒可能再突圍。
應當指出,本地零售並非一個極之專門的行業。一來本地人的喜好凡本地人都熟悉,一個似士多般的店舖,競爭優勢並不明顯;二來本地零售只賣貨予本地人,只需跟本地人溝通,並不像針對外地人般要懂其他語言(外語非人人都懂);三是本地市場極為狹窄,試想香港一個彈丸之地,真的有無限空間,讓不同品牌貨品立足於此?經濟起飛年代尚是例外,現今又是否經濟起飛之年代?
就以汽車來說,以前筆者常在電視上看見汽車牌子廣告,諸如「車中俊彥,首選豐田」、「完美真現,盡在凌志」,一大堆廣告標語湧現在汽車廣告中。現在不多見了,因香港汽車市場日狹,一般普通車型已被豐田、日產、本田佔據,而豪華車型幾無一例外地,只有平治、寶馬、積架。凌志車現在就筆者所見,已比以前少了很多;其他如標誌(Peugeot)、福士威根(Volkswagen)、奧迪(Audi)等在香港都是少數民族;其他較有名的如雪鐵龍(Citroen)和快意(FIAT)在香港更是絕無僅有。
其他市場情形也不遑多讓:全球手機龍頭老大諾基亞在香港,流行的機型,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款,一些在外地常見的,在香港卻成罕有型號;以往在香港有好幾家外地快餐集團進軍香港,不幸皆鎩羽而歸。像美國第三大薄餅連鎖店,叫Papa John(中文稱棒約翰),大家有聽過嗎?筆者還是在到大陸時才知道有Papa John的存在,未見過在香港有分店。有見過者,煩請告知筆者;就連影視界也是遭遇困境。香港旺電影時,本地票房收數千萬濕濕碎,拍戲投資又常逾千萬。現在本地沒有票房,沒人敢出逾千萬拍戲,本地紅星於是個個北上,現在剩下的,都是「茄喱啡」而已。
歷史就是這樣。香港市場越來越窄,不但到達飽和的境地,還出現萎縮。在香港主打本地人市場的,自然沒有一個好下場。
預計類似倒閉潮,會持續一段極長的時間,數以年計。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