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供過於求的時代

不論是貨品貿易以至交通工具,香港現在正處於供過於求的時代,跟九七前剛好相反。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現在的香港,是處於一個「供過於求」的時代。對香港人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因為九七年前是香港急速成長期。這段期間不論產品和服務,需求都增長得驚人,所以香港整體上的經濟問題,是供不應求。

最簡單的例子為樓市。為何九七年前香港的樓價以幾何級數遞增?那是因為以前香港人口增長快,建屋供應遠遠追不上需要。加上經濟起飛,市民財力增強,買樓的龐大需求,也就因而形成。既然建屋供應未能完全滿足到需求,樓價大升,自有其因。現在的情況跟九七前很不同,市民的購買力沒有以前那麼強,人口增幅又低,樓市即使有龐大升幅,也會因為沒有實質的購買力,而疲軟下來。去年報載香港中小型樓價升了兩成。筆者看後就納悶:以現在香港人僅百分之三至五的收入增幅,何來憑藉創出兩成升幅?後市不回落才怪!

供過於求的情形還有不少例子。香港以前有很多貿易公司從事成衣和簡單用具的買賣。但這些行業如今的利潤都少得可憐。曾有經營塑膠廠的朋友向筆者說,現在每件貨賣出後的利潤,是僅夠買一粒鹹豆。大家隨街都可以見到酒樓餐廳,但不少都是靠節省成本經營。為甚麼?競爭太大,遠超實際需求,不節省,沒法子生存。現在的學校正為收生不足而擔憂,這是因為出生率下降,導致入學需求減少。七十年代是電視業的黃金時代,因為看電視的人多。現在看電視的人少,又這麼多收費台出現,競爭之激烈,自可想而知。像亞視現在都是主攻內地,為甚麼?在香港難以生存,不攻內地拓財源,遲早倒閉。

交通工具也同樣。巴士之所以超班,是因為香港人口增長沒有九七前這麼大,地區發展飽和,新發展區日少。以前即使是小巴的士,也大把人爭著坐上不到車,但現在就連巴士也不夠人坐。巴士、小巴、的士的生存空間之所以日益狹窄,原因不在別的,而是需求萎縮。

一言蔽之,現在的香港,是「供過於求」的時代。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