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心臟地帶
![]() |
從地圖上看,由中環過海經觀塘入新界,會比起經尖沙咀、旺角為繞。 |
「心臟地帶」既是指商業中心區,一區能否成為城市的心臟,要視乎交通網絡能否成優勢。中環、銅鑼灣、尖沙咀、旺角都因為在交通上佔有利位置,才成為香港的心臟地帶。而其他地方則缺少這四者的條件,舉例元朗墟則只能吸引周邊的圍村過來。你會看見有家住太古城的居民常駕車入元朗購物嗎?不!要購物,銅鑼灣不是更方便?就算過海,也先到旺角、尖沙咀了,為甚麼要入元朗這麼費時?根據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泰拿(Walter Christaller)的理論,正常一區居民外出購物時,都會選擇到最接近自己家的墟市。尤其是購買一些普通物品時,如食物、日用品,人們就更不會考慮走遠些路。
按這個理論,一個地方能服務遠處的居民,售賣檔次較高的貨品,就有條件成為城市的心臟。而交通網絡往往是決定這點的先決條件。位置較偏的,通常成不了心臟地帶。如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區之所以是商業區,乃因為曼哈頓區乃位處紐約五個區中的正中間(紐約的五個區分別是曼哈頓區、皇后區、布魯克林區、布朗克斯區、斯泰滕島)。又如英國倫敦,其中心倫敦市(City of London)正是倫敦的商業中心區。
這幾年頗有人提議把觀塘轉身成商業區,就如銅鑼灣和尖沙咀一樣。甚至有些白痴議員提出把政府總部搬到觀塘。在上述理論下,明眼人會看出,如此提議是不可行的。因為論位置,觀塘不過處於市區邊緣。從港島的中環、灣仔、銅鑼灣入新界往大陸,以經旺角、尖沙咀最直接。倘途經觀塘,則是繞了一個大路。紅隧為何塞車塞了這麼多年?因為紅隧是連接尖沙咀和銅鑼灣,位置太有優勢。觀塘只能帶動周邊的人流,如牛頭角、秀茂坪、油塘、將軍澳。一個住深水步的人,與其到觀塘購物,倒不如到就近的旺角。一個住西環的人,與其到觀塘購物,倒不如到中環、銅鑼灣。住新界的則更是同一道理。為甚麼?捨遠求近,是人之天性也。
所以要讓觀塘的空工廠轉型,是一件「挾泰山以超北海」的事。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