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興衰難控制
歷史本來就如是,當時勢正發展時,大家總是茫無頭緒。像舊時人類是以農業為生,當人類由農業社會轉到工業社會時,不少人理解不到此中原委,就極力把這轉變妖魔化,說到好像是人類大災難的。他們作如是想除因為認知上的局限外,其中好些人是因為在這轉變過程中,利益受損。舉例機器的發明省了勞動力,一些勞動者為保障自己,乃鼓吹抵制機器,當正機器是妖魔鬼怪。
![]() |
面對的士需求減,的士業應審視市場形勢,調整經營策略,而非埋怨或自欺欺人。 |
反對人反抗新現象,只是對新現象的感官性反應。站在歷史角度,反抗者不能理解,由農轉工的轉變,卻使大多數人的生活有所提升,包括勞動者在內。香港經濟在七十年代之所以起飛,原因是大多數香港人的經濟能力在這段期間,因由農轉工而大為改善。
在由農轉工的年代,一切東西都大有需求,蓋因人們的經濟能力都大有增長,越高檔的東西越暢銷。這使一時間供應滿足不了需求,形成供不應求。但當人人都爭著加入生產行列,供應自必大增,一旦超出需求,很易供過於求,尤其是當需求不再大幅增長時。
現在香港的士正是如此處境,倘非需求劇降,何以會收折扣?但好些人就是看不清,有些根本是利益上的問題。他們都是手持的士牌,的士需求減,的士牌必然貶值。他們不相信的士需求大減這趨勢,於是一味攻擊推出折頭的行家。但這有用嗎?
少人乘的士,不是世界末日,只是時代不同,需新思維去適應。損失慘重,應該審視一下市場形勢,調整經營策略,市場策略,生意策略,投資策略,而非老是認為社會對你不公平。因為現在是市場環境有異,人為沒法改變,就只能學習去適應。倘不懂,而又沒此意識,活該你虧損累累!
回到[網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