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萬千星輝」乎?
三色台搞台慶,搞出甚麼「萬千星輝」大獎。不知為何筆者總覺得這個獎很無聊,甚麼「視帝」、「視后」,講到底不過是「傑出員工」獎而已,何光榮之有?相比起金像影帝、金像影后,認受性、含金量、廣泛性,「萬千星輝」獎都遠輸廿個馬鼻!
在談到三色台時,有一點是近年常被人指出的,那就是三色台在近這幾年,實際上已面對著一個「烏雲一片」的境地。尤其是不少劇集節目,都不時被人批評水準低下,毫無新意;而三色台由台前到幕後的人才,是一個個地流失。不少綜藝節目,贊助商不願增加贊助,結果製作資源只有縮減。與此同時香港的觀眾群,由於社會經濟原因,是不斷地減少中。於是乎,一邊觀眾減少,廣告收益大不如前,而另一邊廂,內部人才流失,資源短缺,都使三色台陷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局。
三色台總動員搞台慶,雖號稱「萬千星輝」,但真正參與節目的紅星,又有多少個?除了些過氣的電視紅星外,有的還只是「茄喱啡」。當然茄喱啡也有可能走紅,但以目前計機會微乎其微,甚麼「四大名捕」,四個主角,都清一色「茄喱啡」。
因之「萬千星輝」這名,聽起來,很諷刺也。
當人們常批評三色台時,有一點批評者常不怎提及的,就是三色台的困局,本質是香港市場不斷萎縮的反映。試想,當年人人爭看電視,都是當時觀眾生活模式所致而已。以前的香港以製造業佔多,住觀塘的在觀塘上班,住柴灣的在柴灣上班,住黃竹坑的在黃竹坑上班。工廠工作一般較有規律,下班時間也來得準。下班後通常徒步也回到家裡,因之電視台重頭劇,一般七點鐘已有得看。現在呢?觀塘有多少家工廠?柴灣有多少家工廠?黃竹坑有多少家工廠?人人都要到中環、尖沙咀上班,如此一來乘車也要時間,何況「中環工」通常工作時間不定時。就算早下班,也可選擇到蘭桂坊Happy Hour,或其他消遣活動。如此一來,還有誰會有閒情逸緻在家看電視?現在的劇集,也不在七點鐘播哩!
三色台在本地,其實已前路茫茫。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