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海隧之比較
![]() |
三條隧道位置上本質,決定了東西兩隧在舒緩紅隧塞車上,作用有限。(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
當有人討論紅隧塞車時,一般都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指的是,都只是找到皮毛,解決方法?當然也如是。政府官員最常提出的方法,莫過於從收費下手:加隧道費,收多些,少些人用,自然就不塞車了。殊不知加了價,只是一時之效,過了一段時間,一樣多回車用。結果呢?等於沒有解決。或用另一字眼:「治標不治本」。
談到這裡或有人問:東隧、西隧不是因收費貴才少人用嗎?這顯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表面看東西兩隧少人用皆因隧道費高,但實則不然。收得貴不要緊,此中關鍵是憑甚麼貴。兩條隧道出入口都是市區邊緣,過海通常都是到對岸心臟地帶,由東西兩隧進出顯然繞路。在正常人愛選直接路段走的心理下,何來理由利用東西兩隧過海?
試看東西兩隧的出入口吧:東隧只是連接東九龍至港島東,西隧港島出口在西環,九龍出口還只是荒地。這些地方都和尖沙咀、銅鑼灣有一段距離。分流都還可以,但要根治紅隧塞車,作用根本有限,因為此中關鍵是,過海通常是到對岸心臟地帶。即使隧道費貴的是紅隧,情況也會一樣,更遑論實情是相反?
筆者以為政府處理問題都老是想得太簡單,起碼沒有按若干基本知識做事。如當初兩條隧道都建在紅隧附近,連接兩岸商業區,在近水樓台下,減輕紅隧塞車,自然水到渠成。但實際上兩條隧道都離紅隧甚遠,由尖沙咀到中環、銅鑼灣的人,不用東西兩隧一定大有理由。在如此情形下,以東西兩隧解決紅隧塞車,可謂緣木求魚。
作於2007年中旬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