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地帶的定義
![]() |
在地理上,通往中環、尖沙咀、旺角,交通網是比起其他地方順路。 |
看過筆者文章的朋友倘不善忘,應知道筆者在巴士線演義的重點之一:巴士線通常傾向前往心臟地帶。曾有讀者問筆者「心臟地帶」的定義。按其實,「心臟地帶」乃指商業中心區。這個商業中心區性質可以不同,舉例一個鄉郊通常會有市集,讓各村村民作買賣,如元朗有元朗墟,大埔有大埔墟,上水有石湖墟,粉嶺有聯和墟。正常做生意作買賣必定有通勤往來,各聚落自給自足也不可能。這就是交通網絡擴張的推動力。
上述只是從鄉村角度看。而以一個城市角度,「心臟地帶」也是指是做生意買賣之處,但生意種類則更廣。日常用品未必有賣,但一些高檔次的物品則必會提供,如銀行、律師行、會計師行、核數師行。又或者有專賣市集售賣各種實物。當幾種不同實物在同一地方作專賣時,這地方也會成為商業中心區。在香港,前者有中環,後者則有旺角。
那麼心臟地帶又如何形成?朋友一定問。筆者認為,商業區的發展乃建基於交通。交通方便的地方,才可成為商業區,否則就難吸引大量人流。中環能成為商業中心區,乃因來往中環的交通,能到達香港各區。以開埠早期來說,到港島其他地方如筲箕灣、香港仔、赤柱,道路網已方便到人們。而九龍新界,則尖沙咀、旺角、深水步、荃灣以至屯門,都有直接渡輪來往中環。就算沒有渡輪連接的新界東,也有九廣鐵路接駁到尖沙咀的碼頭往中環。
除此以外旺角也是。由旺角向北則可到新界,向南可到港島。由新界到港島,通常都免不了經旺角。由新界西走,到港島以旺角最順路;由新界東,到港島又以旺角最便捷。因為過海通常是到對岸的商業中心區(即心臟地帶),所以旺角就能匯聚到香港各區的人流,因而各種專賣市集,如旺角花市、雀仔街、女人街、波鞋街,以至手機和教科書專賣區,均在旺角發展起來。
其他地區倘有中環、旺角這樣的條件,也可成為心臟地帶。如尖沙咀,由中環過海到對岸,以尖沙咀上岸最直接;銅鑼灣因為有紅隧出入口,七十年代已有大量百貨公司駐腳。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