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公共開支要減少

為要確保普羅大眾生活自由,減少大眾負擔,減少政府行政開支,一定對社會有好處。這做法之好處,是減少政少增加收入的壓力。我們常討論到要開徵甚麼新稅項,講甚麼稅基狹窄,深層次講,反映現在香港的公共開支並不小。公共開支少,即算稅基狹窄,不會入不敷支。或問難道有節省的空間?有,關鍵是不能要政府做這做那。而必須做的地方,也要選擇費用最低的。

那有甚麼可節省的地方?

首先可節省的地方是公營房屋。即算是外地人都知道,香港每年都常要花大筆錢於公營房屋上。通常一個私人單位,成本約有一半是建築費。以值一百萬的單位計,成本就五十萬;二百萬價錢的單位成本就一百萬,如此類推。五十萬、一百萬不是小數目。資源能否作些重整?舉例居屋不能再建,一來私人市場供應,今日已供過於求;二來買樓嚴格上屬投資,並非解決基本需要之渠道。以居屋解決廣大市民的住屋需要,是不切實際的。試想要一個退了休的阿伯阿婆買樓吧!以往公屋的出現,是基於當年人口暴增之故,使私人市場一時滿足不了需要。現在樓市呈兩極化,極其量只有在市區才算緊絀。即是說在市區以外的地區,已不需要興建公屋。這些地區的住屋問題,應該改為直接資助租屋。如此好處在於不用花錢建樓,行政費用低,同時也能幫助市民。

除住屋外其他政策也需調整,以降低行政費用。例如搞到滿城風雨的教育改革,何不改由學校自己主導?每年政府搞教改,所費動輒數十億,又年年暴增四成幾。其實教育的具體的工作,哪是屬外行的官員所能理解?政府不該再事事監督,最多撥錢予學校算數。

醫療政策也需改變,尤其是別再搞勞斯萊斯式服務。這樣服務不但成本高昂,也不符合普羅大眾的經濟原則。服務的作業流程也要簡化,節省資源;妨礙市民日常生活的限制,也該以取締(如強積金)。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