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於求──批發和零售
一看到筆者起這樣的標題,不少人未必一眼看得明白。筆者所指的是專門針對本地人的商業。舉例說普通的食肆,以至街市、洗衣店、士多、文具店、玩具店等等。這些專門針對香港人的行業,由零售到批發,也是一樣面臨供過於求的困境。食肆已說過,不詳談。
為何說這類針對本地市場的行業也供過於求?這不難理解。這是因為現在香港人的購買力,已沒多大增長。而通常開這類店舖所需的要求不高,沒實質知識也可成事。事前你不需多花心思研究市場走勢,不需理解貨品的特性,也不需特意掌握英語或其他外語,懂廣東話就行。入行這麼容易,就自然多人開舖。可是香港的市場真的這麼大嗎?不是!事實上根本是很小,賺錢空間不多。一旦太多人爭著開舖,市場就很易達至飽和點。
最簡單的例子是住宅區的店舖。華富村、慈雲山、秀茂坪這類公共屋村,居民收入偏低,根本就欠缺購買力,更甚者不少都是退了休的老人家。叫退了休的老人家花錢消費?開玩笑!由是者在這些住宅區開舖,利潤當然不高。一旦有更多人加入,情況就更為惡劣。其他的住宅區情形也同樣。筆者就見過不少店舖都沒有多少人流,店舖裡的職員「懶懶行」,好像等著搏「炒」的。而店舖裡有些地方甚至沒有貨品擺放。倘生意旺的話,是不該這樣的。
至於批發的情形又如何?批發需要有零售店舖買貨才有生意。一旦零售店沒有生意,自然不需如何入貨。如是者批發商的生意,也必然大受影響。
即是說,現在凡做本地人生意的,已經供過於求。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