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因果關係

早前有宗巴士車禍,謂一部巴士衝上行人路撞死人。不知為何筆者對這些慘案,第一反應就是欲知道車禍的原因。香港傳媒的焦點確是相當表面,常只放在意外場面,知有其慘況,而不知有其原因。其實但凡甚麼也好,意外發生總有個原因。知道了原因,便能對症下藥,得出個好結果。但香港人的焦點老是放在感官刺激上,這實沒有意義。

事實上筆者在編寫巴士線演義時,焦點早已放在宏觀的環境,例如一區的性質、人流的多寡、人口的變化、地理的因素....等等環境方面。只是把焦點放在路線本身,根本找不出前因後果。例如某線客量少,說原因是班次疏,絕對捉不到問題本質。班次疏總有個原因,也即是問題的根源。像沙頭角巴士線客量低,人人說是班次疏,但筆者卻認為正因為客量少,沙頭角巴士線才只有稀疏的班次。沙頭角乃鄉村地區,偏僻之外又屬禁區,加以自香港經濟轉型後,從事農業根本「搵唔到食」,在農業式微下,人口還何來高企?來往沙頭角的巴士線,還何來客源可言?前因後果倘弄不清楚,自不能對症下藥。巴士線客量高時,巴士公司自會大放資源,加班加車。紅隧巴士線是一例。

香港人思維的大問題,就是喜歡把視野不斷收窄,只憑感官反應判斷。這是思維上大缺陷。像社會上出現某些問題,某些意見領袖便老是說:立法!立法!但立法果真是良方嗎?即使有效,也只是治標而已。絕大多數問題都有其原因,而各種事件亦要與過去其他事件聯繫,才能得以理解。任何問題,任何事件,任何現象,除有其發生原因外,還有事情發展的規律。拿一個比喻解釋,看事情就好比看樹林,決不能只看林中的某株樹木,而對整個樹林視而不見。此所謂莫只見樹木,而不見樹林也。

朋友或問:怎樣才能做到網主你指的思考方式?這沒別的法門,凡事多從原因下手,掌握事物的規律,並持之以恆。如此則能避免淺薄的思維,解決問題也就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寫於2006年下旬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