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非世界本質
高級程度會考放榜,照例當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這已不是甚麼新聞。在一個考試制度下,成績當然是有高低。成績高的固然受到嘉許,而成績差的儘管不受奚落,也必然被人遺忘。或問成績差的學生不是太可憐了嗎?作如是想者很明顯太幼稚了。
讀書成績不好並非世界末日。讀不成書可出來工作。待遇無可避免差些,但負責的事多,學到的東西就自然多。學的東西多,若干年後謀求其他出路,也會容易得多。有一失,未必是全失,可能會有得著,就視乎你如何看。人在這個世界,要受到考驗的東西何其多?或許換一個說法,就是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以「仁慈」作為運行法則。大家看過電視動物片的都知道,生活在野外的動物,本來就時時刻刻充滿危機。可能你今天活著,但到明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
筆者以前看過一輯片集,謂在亞馬遜森林裡有一隻母野豬要獨力養幾隻小野豬。後來母野豬被一隻金錢豹吃掉,遺下了幾隻小野豬。小野豬沒有了母親照顧,那不是很悲慘嗎?這的確是悲劇,但沒有辦法。世界運行的法則,本就沒仁愛可言,而只有殘酷。人常謂「現實是殘酷」,就是這個道理。小野豬沒有了母親,可能生存會有困難,但未必一定餓死,就看看小野豬如何適應。有時候或許會逼出生命力來。
人類世界的智慧,本來就是迫出來的。因為常遇水患,自然就有動力研究水利;因為常遇疾病,就自然起了研究醫學的動機;要適應天氣變化,就自然要研究氣象;要解決食物問題,研究種植就自然是主要議題。懂得應付危機,自然就產生智慧;懂得應付困難,自然就懂得生存;倘一味只懂需索,只懂批評,只懂投訴,怨氣沖天,對不起!你已被開除地球籍。即使未,也是早晚的事。
對學生而言,考試被淘汰,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