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載客交通攻跨境

今日的載客交通不該再眼望本土,而應放在跨境交通。
對於巴士、小巴、的士供過於求的問題,解決之道當然不外乎削減資源和開拓新市場。削減資源不淨是減少路線、減少班次,重點是要重整資源,以減少浪費。例如一些客少的巴士線也用上大載客量巴士,不是瘋狂是什麼?一些路線繞路也客量不多者,應索性拉直之。一些整體客量有所的路線,應研究一下修改路線,因為路線客量少,往往與服務素質無關,而是沿地埋環境發生變化,不是服務優質就可挽救的。那些主張服務優質才客量好的說法,其實是誤導。

倘要研究新場之開發,嚴格來說不是沒有。以香港發展的趨勢看,本地市場已告飽和,因為整體人口已沒再大幅增長,形成新區難以拓展,建了的人流也稀疏。即是說,本地市場已不易搵食。但倘考慮一下北上的交通網絡,則還是市場。我們只要見到近年北上的人流有持續的增長,當可反映北上需求之大。與此同時大陸到港的人流也相當多。現在大陸人來港旅遊仍有限制,只限少數大城市。但未來的趨勢是會有更多城市開放,一旦如此,未來的人流只會更多。

筆者就提出少許看法,供參考:落馬洲黃巴士能否進入深圳黃金地段,諸如火車站、購物區之類?巴士、小巴、的士能否發出大陸車牌?尤其是新界的士,其牌價一直遠低於市區的士,究其因,在於新界的士的需求一直不足。

巴士一旦有大陸車牌,更應開辦一些路線跨越中港兩地。例如西部通道可以有巴士線,由深圳機場來往屯門、荃灣等地。經深圳機場乘飛機比較划算,一定有吸引力。何況這些新界地區,巴士線客源都只限於居民。有了這些跨境路線,原來路線就可扮演接駁功能。如是者就不用擔心人口老化而少了客。

本土市場已飽和,儼如死路一線。香港公共交通,視野需放大一點。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