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解救困局──引言

寫了這麼多關於供過於求的東西,看似頗灰。其實這是長線的問題。九七前香港經濟是急速增長期,很多東西是求過於供,但九七後則剛好相反,很多東西都供過於求,尤其是針對本地市場。這正是筆者的觀點。很多做本地人生意的,景況都未如理想,就基於這原因。

當然寫得這麼灰於事無補。其實香港並非「無得救」,不過是需要轉換下思維而已。按筆者之前所言,靠本地市場做本地人生意,在今日可以用「闖入掘頭巷」來形容。這是因為本地市場已到達了飽和的境地,再沒有空間讓新競者加入。

香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賺外邊人錢。所謂「外邊人」,也即是外地的人。外地的經濟環境可以跟香港不同。而且外錢流入,錢有了流動,經濟才可以好。靠本地人帶動,只係「塘水滾塘魚」,一邊人賺到錢,而另一邊則無錢賺。

最近看到關於台灣的新聞。原來台灣的經濟近幾年都不景氣,為了挽救市道,台灣跟大陸協議好,開放民航讓大陸人到台灣觀光。為甚麼台灣要這樣?因為台灣經濟差。經濟差,民眾手上的錢少了,自然不敢消費。靠本地人推動消費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因為本地人根本就很手緊。但另一邊大陸的經濟開始越來越好,大陸人的財富有顯著增幅。台灣於是跟大陸達成協議,開放大陸遊客讓台灣觀光,希望藉遊客多了,來增加錢銀的流動。

雖然是在台灣,對香港也不無啟示:香港也是靠這樣的思維,才有生存的空間。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