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治紅隧須治本

建新路需考慮位置,才能真正改善紅隧塞車。(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紅隧既然是因為地理上因素而經常塞車,從另一角度看,要治理就需從地理上下手。曾有人提議過建第四條通道,這建議不是不可行,關鍵在於這第四條通道是由哪裡連接到哪裡。此中關鍵處理得宜,塞車容易解決,否則只是白建。

因為筆者說過,過海通常是到對岸的心臟地帶。唯有新道路連接至心臟地帶之間,才是有效良方。九龍一邊最接近港島的心臟,首推尖沙咀,新通道需由尖沙咀出發,過海後港島出口,可以有選擇,但要從中環、灣仔、銅鑼灣三者選其一。兩岸的中心有新道路連接,而這條道路又不偏遠,自會有一部分車流流到新道路。紅隧擠塞,自可大大舒緩。

這條道路不一定是隧道,也可以是一條橋樑,類似青馬大橋。路面當然是雙向,但最少要三線設計,因為過海到對岸心臟,始終需求龐大。詳細內容諸如用料、通道設計等等,可以深入研究,但位置因素,一定不能忽視。

或有問:收費方面如何?其實收費並非紅隧塞車之關鍵。以紅隧的位置和車流的特質,收多貴也一樣塞。真的要考慮收費問題時,成本方面就要一併算在內。

作於2007年中旬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