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主文章~~

細論新巴十周年(1)

執筆成此文時,已差不多到了中巴退出歷史舞台十周年。除了個別的像小孩子之外,筆者相信多數人仍會記得中巴這個老招牌。

中巴路線在新巴接手後每況愈下,反映出強調「優質」不等於「乘客第一」。(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坦率說,倘讓筆者評價中巴專營權結束後十年,筆者只能以「失望」來形容。除了巴士較豪華較新款以外,筆者實在看不出新巴在這十年間,有何地方比中巴更加卓越。車款無疑是新,車廂無疑是豪華了,又有空調設備,但巴士夠豪華就足以值得稱許?有空調就真是符合乘客要求?車又是否越新越好?越多新車乘客就越滿意?

談到這裡,就牽涉到一個現實的問題:你有否足夠經濟能力,負擔高素質的服務?筆者研究巴士線演變有一段日子,只看到的是:不少中巴路線在新巴接手後,情況是每況愈下。最明顯的例子首推港島南區。來往鴨利洲的像91、94、95等等,在新巴時代客量都不斷流失。這些路線都轉用了空調車,但空調化後,新巴甚至要大幅增加分段收費止血,只是仍沒起色。

而因新巴改動路線使路線客量大減,就最受人詬病。如來往筲箕灣至小西灣的84,只是改為特快線,就流失了八成客量。尤其是在柴灣市中心上學的學生,以往都是乘84,但該改動卻使他們不方便。來往銅鑼灣至半山的23B,改成快線後也是同樣,最後還打回原形。

對於強調「優質服務」的人而言,這是很難理解的。按他們的觀點,只有巴士公司積極進取,提升服務素質,才能做到「乘客第一」。新巴的口號是「服務優質,乘客第一」。「服務優質」是真的,但是否做到「乘客第一」?從客量流失的情形看,乘客的反應,已不言而喻。

關於新巴和中巴的評論,筆在容後再談。

回到[網主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