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自由的空間
![]() |
的士的經營應由司機或車行自行決定,而不該取決於少數大團體或官員。 |
的士「短加長減」收費制度出台,筆者認為此制推出意義不大。此制的原意是在於打擊的士推出折扣而起,顯而易見是摸不著核心。
的士該如何經營,某程度應由前線的司機或車行來決定。因為他們最熟知眼前的市況,由他們決定,經營也靈活些。由少數的大團體決定,或由政府官員話事,都必會因機構龐大,對市場反應緩慢無比。其作出的行為,也自然難以符合實情。筆者以為在現行收費以外,應容許的士司機有靈活經營的空間,包括收取折頭。倘認為收折扣有不妥的地方,那就不是應否禁絕的問題,而是為甚麼的士業有人收折扣了。
筆者以為的士有人收折頭,某程度反映香港對的士的需求已有所減少。供求關係的道理就是很簡單,需求少了,價格當然會向下調整。倘需求沒有減少,而是有增加的,的士收折頭,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倘乘客乘的士的需求少了,的士沒道理還要收多些的。這是「趕客」的行為。
請恕筆者愚昧,筆者印象中未聽聞九七前有的士收折扣的。那時是香港經濟急速起飛的時代,乘客錢多了,對的士的需求自多。相信香港不少人都還記得,以前的士常有「揀客」、「拒載」的行為。何解?那是因為司機不擔憂沒有客源。客源太多了,司機可以選擇服務哪些乘客,繞幾條街就很快有人截車,而乘客有時還會因爭乘的士而大打出手。現在呢?的士站常大排長龍,而「長龍」並不是乘客的長龍,而是的士的長龍。因為乘客錢少了,對的士需求大減,香港再不是急速發展期,新區開發日減。去哪裡找客?繞幾條街,也未必遇到人截車,於是乎,為求生存,的士才自動收折頭拉客!
在服務需求減少下加價,或推出不合實情的制度,不但適得其反,還會扭曲信息,使人誤以為今天的士的需求仍然很大。到其時,會自食其果的。
還是讓經營者有自由決定的空間吧。
回到[網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