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一)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雲 香
港 教 育 學 院 中 文 系 講 師 余 婉 兒
翻 閱 雜 誌 ﹐ 看 見 有 富 商 以 「 富 貴 如
浮 雲 」 自 況 ﹐ 引 起 筆 者 的 種種揣 測 和 懸 想 ﹐ 究 竟 ﹐ 「
浮 雲 」 的 意 義 是 什 麼 ﹖
翻 查 多 本 工 具 書 的 釋 義 ﹐ 浮 雲 是 指 「 飄 浮
於 空 中 的 雲 」 。 它 的 特色 是 飄 浮 不 定 ﹐ 懸 於 空 中 ﹐ 誠
如 韓 愈 《 聽 穎 師 彈 琴 》 「 浮 雲 柳 絮 無 根蒂 ﹐ 天 地 闊 遠
隨 飛 揚 」 的 描 述 。 浮 雲 意 象 在 中 國 文 學 作 品 中 經 常
出 現﹐ 以 浮 雲 譬 喻 事 物 ﹐ 往 往 隨 文 而 異 ﹐ 在 不 同 的 文
本 中 有 不 同 的 解 釋 。
運 用 得 較 多 的 是 把 浮 雲 喻 小 人 ﹐ 楚 辭 九 辯
「 何 氾 濫 之 浮 雲 兮 ﹐ 猋廱 蔽 此 明 月 」 ﹐ 古 詩 十 九 首 「
浮 雲 蔽 白 日 ﹐ 遊 子 不 願 返 」 ﹐ 李 白 《 登金 陵 鳳 凰 台 》
「 總 為 浮 雲 能 蔽 日 ﹐ 長 安 不 見 使 人 愁 」 。 若 如 此 ﹐
富 貴就 是 不 該 接 近 的 「 小 人 」 ﹐ 想 昔 日 帝 王 將 相 的 氣
燄 和 腐 敗 ﹐ 財 富 和 權力 每 每 會 腐 蝕 人 性 、 敗 壞 道 德 ﹐
富 貴 真 是 「 小 人 」 ﹐ 能 貽 害 眾 生 。 也有 用 浮 雲 比 喻 變
幻 無 定 的 事 ﹐ 杜 甫 《 哭 長 孫 侍 御 》 ﹕ 「 流 水 生 涯 盡
﹐浮 雲 世 事 空 」 ﹐ 而 周 書 蕭 大 圜 傳 ﹕ 「 人 生 如 浮 雲 朝
露 」 更 添 時 光 易 逝之 意 。 相 信 今 日 港 人 多 所 領 會 了 ﹐
試 看 香 港 製 造 的 傳 奇 ﹐ 泡 沫 經 濟 中﹐ 港 人 能 在 兩 三 年
間 高 速 積 聚 龐 大 財 富 ﹐ 但 又 在 瞬 間 的 金 融 風 暴 中 蝞
雲 散 。 富 貴 真 如 浮 雲 般 來 去 匆 匆 ﹐ 歌 舞 昇 平 的 日 子
﹐ 消 逝 得 多 麼 快﹗
浮 雲 的 另 一 特 質 是 懸 於 天 空 ﹐ 在 一 般 人 眼
中 ﹐ 它 是 可 望 而 不 可 即的 ﹐ 於 是 這 浮 雲 便 是 難 以 捉 摸
、 難 以 獲 得 的 事 物 。 但 孫 行 者 的 筋 斗 雲便 大 有 不 同 了
﹐ 呼 之 則 來 ﹐ 揮 之 則 去 ﹐ 借 助 它 一 翻 便 是 十 萬 八 千
里 ﹐這 浮 雲 確 另 有 新 意 ﹕ 是 操 控 手 中 ﹐ 能 令 人 無 往 而
不 利 、 戰 無 不 勝 的 武器 了 。 浮 雲 的 概 念 會 隨 不 同 人 物
而 轉 移 。
若 追 本 溯 源 ﹐ 「 富 貴 如 浮 雲 」 該 脫 胎
於 《 論 語 · 述 而 》 「 不 義 而
富 且 貴 ﹐ 於 我 如 浮 雲 」 ﹐ 孔 子 視 富 貴 為 浮 雲 ﹐ 但 這
句 子 沒 有 直 接 指 出富 貴 如 浮 雲 的 哪 些 方 面 ﹐ 一 般 皆 認
為 是 比 喻 不 值 得 關 心 的 事 。 當 然 ﹐孔 子 只 指 出 由 不 正
當 行 為 得 來 的 富 貴 才 不 值 關 心 ﹐ 用 正 常 方 法 得 來 的富
貴 便 不 在 這 句 話 中 。 事 實 上 ﹐ 要 好 像 「 我 是 天 空 中
的 一 片 雲 」 的 浪漫 詩 人 徐 志 摩 那 般 灑 脫 ﹐ 能 「 揮 一 揮
衣 袖 ﹐ 不 帶 走 一 片 雲 彩 」 的 人 能有 多 少 ﹖
要 了 解 一 個 比 喻 的 意 思 必 須 從 喻 體 分 析 ﹐
但 比 喻 若 沒 有 延 伸 的 解釋 部 分 ﹐ 沒 有 標 明 像 喻 體 哪 方
面 特 徵 ﹐ 即 使 是 一 個 明 明 白 白 的 明 喻 句﹐ 它 的 意 思 也
是 耐 人 尋 味 的 。 可 見 ﹐ 本 體 和 喻 體 的 關 係 ﹐ 有 時 不
是 一目 了 然 的 ﹐ 往 往 存 在 一 定 的 距 離 ﹐ 比 喻 會 留 下 一
個 彈 性 的 想 像 空 間 ﹐讓 讀 者 有 不 同 的 聯 想 可 能 ﹐ 這 種
朦 朧 、 不 確 定 的 美 感 ﹐ 就 是 比 喻 的 誘惑 力 。
明報一九九九年 三月十六日 星期二
(二)詩與比喻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王良和
我是毛巾,
你是毛衣架;
我要掛上來!
我要掛上來!
一次演講,我舉了上面的例子,說明小孩子創作詩歌的潛力。這本來不是童詩,而是一個六歲孩子隨口說的話。某夜,我躺在沙發上,看見兒子摟茈擦侐W荂u抱抱」,爬山似的邊抓邊「毛巾架••••掛上來…」的說荂C或許是詩人的敏感,聽到這樣醒目的比喻,心想「有料到」,馬上彈起來問:「誰教你的?」兒子說:「我自己想出來的。」我和妻子四目交投,頗覺驚訝。也是夜晚,同樣躺在沙發上,這回輪到我了一兒子要爬上來;且饅,可沒那麼容易,考考比喻:「我是什麼?你是什麼?j他想都沒想:「“你是蜘蛛網,我是小蜘蛛。」然後像小蜘蛛縮蚋欞L伏在我的懷堙C房子很靜,我給他捕茪F一竟把自己想像成蜘蛛網。
把比喻的句子分行排列,就是詩嗎?不見得。詩與比喻的關係密切,這是常識;但不是每一個比喻都能予人詩的驚喜。如果說詩的個性是不肯屈從陳腔濫調,進而要顛覆既定的觀點、陳腐的想像:則詩歌對設譬者的創造性想像可況有無法滿足的要求––愈新穎的比喻愈能子人陌生感,也就愈能營造距離上的美感,逼近詩,這所以許多詩人都苦心經營比喻。八十年代初,香港詩壇盛行意象小詩–一整首詩就是一個或一組比喻。如果詩題是本體,則內容多由喻體、近似點和延展部分構成。這類由主體意象帶引從屬意象,以比喻貫串全詩的作品,翻閱第六至第十屆青年文學獎文集不難找到一不少中學生用這種方式寫詩,奪得生命中第一個文學獎。試讀洪楚岳的(致J ––別離):「有如在海邊的石灘/晨星仍掛/照一群水鳥/正準備翔往大海各處/覓適合自己的居停/寂寞是顆顆細砂在鳥翅/抖也抖不落」)這首詩是作者中七畢業時寫的,題材舊、明暗二喻卻不落俗套,場景歷歷,最後兩句尤見情味。
培育過學生寫詩的人都很清楚,無論小學生、中學生,他的想像力一旦激發出來,往往叫人大吃一驚。可惜香港中、小學的寫作教學,一直沒有“重視創造思維能力訓練,寫作只是規行矩步的練習。對此,一位年輕的女詩人倒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調侃說:「拿好你的奶瓶/作文的開頭要寫「漫長的暑假又過去下,…•」」。
明報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
(三)誇張的比喻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郭思豪
太太在衣櫃前又爬叉跪有時又站荍b想,而那些用來襯托天氣心情公務的上班衣物,東一鱗、西一爪,似乎還沒有配成一套,便隨意開她一句玩笑說:「看我,打開衣櫃,隨便拿一套衫褲穿上,省時省力。」「我」把掛衣服的最佳位置m讓給你,還好意思笑我?」啊!原來女人裝身時最不好惹…但想茬o話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是她衣服太多太豐富,她那半列按公平原則分配所得的最佳位置,只能滿足受寵的一小撮,其餘或束之高閣,或藏之地櫃,或隔離外室,總之,上衣下裳四處離散,一時間要它們候命,南來北往,得花上可觀的交通時間。在「吾愛吾妻,吾猶愛真理」的前提下,我只好甘冒夫子絕糧之險,策動反擊。
我打了個比喻。「知道嗎?你這使我想起某學校某訓導老師。一天她在早會上大聲疾呼:『最近學校發生多宗失竊事件,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遵守三秒鐘的候答原則,她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這時,全校師生m屏們息靜氣,恭聆高論):『是有人沒把財物放好!」」聽見荒謬的言論,腦媟|立即亮出動畫人物倒下時壓陷地板三吋至半呎那一幕,耳際彷彿真聽見呯一聲。從來以為有竊賊才有竊案,沒想到原來財貨方是元兇,看來所謂嫉惡如仇,宜有新的意義,即我們不能再以罪犯為仇恨對象,改把錢財視如糞土,方算是冤有頭債有主。
「沒那麼嚴重吧!」妻子說。
「當然沒那麼嚴重。」偷竊是刑事罪行,至於女兒家不愛素裝愛紅裝,卻是天經地義;把偷竊的刑責推到受害人身上,跟把試裝的懊惱(也許是快樂)拿丈夫來發泄(也許是分享)相比,思維的形式相同,但嚴重的程度有別。前者不啻是冤獄,而後者,只不過是冤家鬥氣而已。可是,打比喻本身就有「相似而甚之」的文學權利;換句話說入本體和喻體除了要有共通處外,成功的喻體往往還含有若干的誇飾成分。例如賀知章的詠柳名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按物理,春風遠不及剪刀外利,這堳o以剪刀裁物來比喻春風催發新葉的情狀,不但誇而不誕,反例覺糾新穎伸伸,其中就包含「相似而甚之」的道理。
「既曰喻,自不免有些類似當頭棒喝要人忽生頓悟的性質,像說人家體胖如豬,骨瘦如柴,難道其胖其瘦真至於豬柴嗎?適當地誇張一下,是妙喻一個重要條件。我只試荌竣@個妙喻,完全沒有冒犯的意思。」
「那麼,穿這衣服行不行?誇張不誇張?」太大拿起貼肉的襯衫得意揚揚地問。
(四)山倒和抽絲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郭思豪
有天跟黎少銘兄提前些時患了感冒,猶顯得憤憤不平。我說:『事前工作飲食談笑如常,怎知道只打了幾個噴嚏,鼻水一流,喉嚨一痛,人就頹然病倒。連看了三次醫生,感冒沒有全好,還斷斷續續有些咳嗽。
我自幼骨瘦體羸,從來「先天下之病而病」,沒想到高陽善病之外,同時善喻,拿他精絕的比喻相比,我的描述自是粗糙而費詞。數十年來對於病味體會深刻,卻不能參出一個一語“道破的說法,也實在辜負了細菌病毒們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好意;如今有高陽的病喻補足,庶幾無憾無愧。是的,病來就如山倒。因為對於小得不見形影的病毒來說,我簡直就是高聳入雲的喜瑪拉雅山,一拳把我擊倒,自然是亙古未有的偉大勝利。「山倒下來了,山倒下來了!」躺在H上,
仿彿真聽見牠們在我喉嚨媬U起萬千的火把,在吶喊、在歡呼。
不過,病最惱人的,是它去如抽絲。抽絲是若續還斷,若斷邏續,像黏在指頭的口香糖拔之揩之揮之不去。何況「抽」必須使勁兒,讓人隱隱煞覺得痛楚。喉嚨的火把明明已經熄滅,但病菌竟意有手,會退到氣管搔你的癢處、使你咳嗽得「臥不安席,食不甘味,氣搖搖如懸旌」。又或籵咧鼽ㄔ囥M心室放一塊鉛,墜得你的意志和心情像鐵達尼號一般直沉到底。總之,病菌是天下間最不道德的侵略者,牠們不甘心被打敗,撤退時不是到處放火就是到處埋地雷,死要敵人賠上財產和斷肢做代價。
像煎藥一樣,比喻是把四碗水熬成八分的精華,用它把繁難和虛玄的情理一語道破,當中的酣暢,只有王敦讀到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詩句時,忘形得擊破唾壺的情節可以比擬。我說過「喻」的本分在使人明白,但不要誤會比喻的作用僅止於知性的理解;知性的理解只是觸動情感的起點,因為世事洞明,對人生感受自是另一個高度。比如病吧,當黎兄一提起山倒和抽絲,我就好像吐了一口悶氣,心情忽然有了「朝聞道,夕病可矣」的寬慰。宣洩是文學的重要功能,像山倒抽絲這樣精釆的比喻,自然是最佳的輕瀉劑。每個人或多或少或輕成重,心靈上都患上了便秘,來一服體道入微的比喻吧,且看看療效如何。
(五)妙喻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郭思豪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為它往往出人意表。有些知識,教了當做沒教,好像實用文,從小學到大學,從校內到校外,來來去去幾種格式教個沒完沒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算教得成功,學習可以告一段落。另外又有些科目,愈來愈收反效果,好像德育,學校與家庭難得通力合作,多年以來,面命之耳提之,滿以為說十句總聽得進一句吧,誰知道今天的年輕人卻似乎愈加輕浮,對道德言行愈發麻木。
如今在香港,教育真是個教人氣餒的行業,失敗的事兒一樁接一樁(教育署長也一個接一個);不是麼,說到修辭知識,我們的學生學了十多年比喻句,不論引用還是自創,大多說不出一個妙喻來。
說不出一個妙喻,是因為老師在課上推銷的,都是些二流且過期的貨色。學生沒有曾經滄海,妙喻之妙趣,自然不曾有過動心淪髓的機會。太陽永遠像火球,月亮老像一面鏡子。貌美一定如花似玉,至於看見美女那一副急色相呢,則總是如虎似狼。程式化了的聯想,像慘遭巴甫洛夫(Ivan Pavlov)虐待的那條狗般,聞鈴聲而流唾沫,比喻云乎哉,只不過是包括了本體喻體而且兩者之間有所相像而已。其易知易行的程度,像為長竻撉K,像拔一毛以利天下,像生曰會買蛋糕,情人節送花,朋友聚舊「出蟑嘛\飯」,創意和驚喜是欠奉的了,只求把事情做完,不求把事情做好,完全是香港人習性的表現。
假如「比喻的生命在於相似點」(王希杰語),那麼妙喻的靈魂就在相異處,一個妙喻,總給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能「即近取譬」,利用身邊的事物來打比方,做到了「喻」要使人明白的本分;陌生是因為能『鞭辟獨創」,化尋常為奇崛,像「治大國如烹小鮮」,教孩子如放紙鳶之類,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想之外,讓讀者在驚奇,發現和賞玩的剎那間,找到雋永的趣味。
事實上,每個妙喻都是一次偉大的發現。假如有鄭愁子體味物色的纖巧,妳會看到岸邊的礁石是調情的手,正微微掀起浪花那裙角的彩綺。假如有錢鍾書洞察人性的深度,那些”好事之徒,你會把他們看成討厭的蜘蛛,只因為當兩棵樹比較接近時,蜘蛛會趕緊在上面結網。假如夠大膽,無視於人情物理,也許,你會說:「太陽像個皮球,是我剛踢上去的。」
古往今來,精釆的比喻要跟流星雨一樣多一樣燦爛,只是教師與學生們慣於坐教室而觀天,不敢涉足於課程的視野之外,還詡詡自得地以為,這就是比喻,這就是知識,這就是教學。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九日
(六)比喻的前提 香 港 教 育 學 院 中 文 系 講 師 梁 敏 兒
「 那 肥 大 的 荷 葉 下 面 ﹐ 有 一 個 人 的 臉 ﹐ 下 半 身 子 長 在 水 。 」 這 將 人 「 站 在 水 」 ﹐ 說 成 「 長 在 水 」 ﹐ 是 明 顯 的 擬 物 法 ﹐ 一 般 中學 生 對 於 這 個 例 子 大 都 耳 熟 能 詳 ﹐ 因 為 許 多 教 科 書 都 以 此 為 例 ﹐ 說 明擬 物 法 的 特 徵 。
不 過 ﹐ 擬 物 法 作 為 修 辭 方 式 的 一 種 ﹐ 其 實 也 具 備 了 比 喻 的 形 式﹐ 即 以 甲 物 比 乙 物 ﹐ 將 人 比 作 物 ﹐ 是 一 種 遊 指 的 技 巧 。 什 麼 叫 「 遊 指」 呢 ﹖ 就 是 甲 物 可 以 作 乙 物 ﹐ 也 可 以 比 作 丙 物 又 或 者 丁 物 ﹐ 本 體 和 喻體 之 間 沒 有 有 一 種 必 然 的 關 係 。 正 如 水 可 以 像 玻 璃 一 樣 透 明 ﹐ 也 可 以像 女 性 一 樣 溫 柔 ﹐ 在 比 喻 面 ﹐ 喻 體 只 是 本 體 的 屬 性 ﹐ 和 本 體 的 關 係是 多 對 一 的 關 係 ﹐ 它 永 遠 只 是 提 示 本 體 的 某 些 特 徵 ﹐ 而 永 遠 不 能 揭 示本 體 本 身 ﹐ 所 以 和 本 體 的 關 係 ﹐ 是 游 離 的 關 係 ﹐ 而 非 必 然 的 關 係 。
孫 犁 將 人 比 作 植 物 ﹐ 在 文 句 之 中 ﹐ 完 全 倚 賴 「 長 」 這 個 動 詞 ﹐因 為 人 不 能 長 在 水 ﹐ 暗 示 了 乙 物 的 存 在 。 同 樣 的 暗 示 ﹐ 可 以 在 明 喻句 中 見 到 ﹐ 例 如 「 太 陽 彷 彿 浮 在 水 」 ﹐ 「 浮 」 這 個 詞 暗 示 了 太 陽 變成 了 水 性 的 東 西 ﹐ 同 樣 的 例 子 也 可 以 見 於 「 湖 水 像 捲 過 來 似 的 」 一 句﹐ 「 捲 」 這 個 詞 暗 示 了 潮 水 是 像 紙 一 樣 扁 平 的 東 西 ﹐ 又 例 如 「 他 整 個人 像 崩 塌 了 似 的 」 ﹐ 將 人 比 作 山 泥 一 樣 的 物 。 當 然 ﹐ 這 究 竟 是 否 隱含 甲 物 和 乙 物 ﹐ 很 值 得 商 榷 。 正 如 形 容 一 個 人 的 難 堪 表 情 用 「 他 像 快哭 出 來 似 的 」 ﹐ 他 的 表 情 是 否 真 的 和 快 哭 出 來 一 樣 ﹐ 如 果 是 的 話 ﹐ 那麼 句 子 就 只 有 一 物 而 非 二 物 ﹐ 「 他 」 這 個 主 體 也 完 全 可 以 帶 起 「 哭」 這 個 屬 性 ﹐ 於 是 ﹐ 當 只 有 一 物 存 在 的 時 候 ﹐ 便 失 去 了 比 喻 的 前 提 。
因 此 ﹐ 「 太 陽 彷 彿 浮 在 水 」 、 「 潮 水 像 捲 過 來 似 的 」 和 「 他整 個 人 像 崩 塌 了 似 的 」 三 句 是 否 比 喻 ﹐ 關 鍵 在 於 本 體 和 喻 體 之 間 的 結合 ﹐ 是 否 到 了 水 乳 交 融 的 地 步 。 不 然 ﹐ 本 體 和 喻 體 雖 然 都 是 同 一 物 ﹐但 是 因 為 喻 體 暗 示 了 本 體 的 屬 性 轉 換 ﹐ 使 本 體 出 現 了 質 的 變 化 ﹐ 因 此 甲 物 已 非 原 來 的 甲 物 ﹐ 仍 然 可 以 間 接 滿 足 了 比 喻 的 前 提 ﹐ 應 該 也 可 算作 比 喻 。
一九九九年 八月十一日 星期三
(七) 比擬不倫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 鄧城鋒
這堛滿u比擬」讀作「比、擬」兼指「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手法.比喻可以說明事理,比擬能夠表達愛憎,都是很常用的修辭.
古語說:「修辭立其誠.」話盡可以說得天花亂墜,總之不得乖離事實.近日城中熱門話題是外匯炒家狙擊港元,政府高官和普羅大眾談到這個問題都聲情並茂,既比且擬;只是所說的既是不盡不實,所比所擬當然不倫不類.
去年十月外匯炒家狙擊港元,港府以高息三百應戰.事後政府高官不知道這是無知還是扮阿Q,在鏡頭前面前得意洋洋地把炒家比擬為狗(落水狗),宣布炒家已被「打得夾著尾巴跑掉」.事實上炒家一面狙擊港元,一面拋空期指,大獲厚利.要比擬的話,說他們「飽食遠颺」就差不多.炒家呢?可沒有港府高官那麼趾高氣揚,報紙上說他們只是平實地把香港的金融巿場比喻為「提款機」.
今年炒家食髓知味,再次狙擊.這次高官把炒家狙擊比喻為戰爭,說要「擴大戰線」,在外匯巿場和股票巿場跟炒家對炒.港府變成股巿匯巿大莊家是否恰當,自有經濟學家評論,我想評論的是普羅大眾討論到這件事時所用到的比喻.
在電台的phone-in節目堙A有一位聽眾把炒家比喻為強盜,狙擊港元是「入屋打劫」.我同情這位聽眾的感受,郤不能同意他用的比喻.強盜打劫是犯法是無本生意,炒家完全遵照香港法例用真金白銀做買賣,怎可以相提並論?他們覷準了聯繫匯率的弱點,買賣贏多輸少,香港人要埋怨的話,只能埋怨訂下這種自縛雙手打架的遊戲規則.
另一位聽眾提議「拉閘」-關閉股票期貨巿場,讓炒家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個拉閘收檔的比喻用得很精警而形象化,比小孩子玩得不高興時那句「不跟你玩了」高明得多-意義當然是一樣的.這個比喻情見辭,只可惜用得太深,難免感情用事.倘若照這位聽眾的話行事,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會變成甚麼呢?打一個比喻說:一潭死水.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明報英文
(八)剛出浴的美人美不美?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王良和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一再入選香港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可謂家喻戶曉。七十年代後期,余光中發表《論朱自清的散文》,對朱文大加貶抑,這兩篇名作都不能倖免,遭到猛烈批評。余光中尤其不滿朱自清好用女性意象,說《荷塘月色》「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零星地點綴些白花……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兩個比喻句中的女性意象,會引起庸俗的聯想,而「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反映朱自清雖未大膽至對女性「意淫」,卻屬「意戀」。這篇文章引起爭議,在
所難免。
舊事重提,所為何事?當然無意做「野火」,或做「架樑」,我倒是想到比喻中的文化因素。用喻的時候,我們對所選擇的喻體,有意或無意賦予了價值判斷,例如美、醜、褒、貶。你要讚美情人,或許會以玫瑰為喻形容她美艷,難道會用仙人掌?除非你想碰釘!比喻往往含有價值觀,或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關,或因民族、宗教見異。以笨為喻吧,你大概會想到豬,可是英國人愛說「笨得像隻鵝」,而俄國人卻喜歡說「母雞一樣笨」!
朱自清倒不象俄國人對雌性有偏見,他不好意思直接大談女人, 卻借白水的口說女人是藝術。二十年代是反封建的時代,封建禮教的磐石長久壓抑男女之情,自然受到攻擊,而熱烈的愛情當然要大力宣揚,因此草創期的情詩流行坦率赤裸的告白體。不少推動新文學運動的人都喜歡以女性為喻,甚至強調女性的裸體美。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以「無魂無腦筋之美人」為喻,陳獨秀在《大學革命論》中以「泥塑美人」為喻,劉大白在《中詩外形律詳說)中以「裸禮美人」為喻,表達他們的文學見解,可見當時的潮流。朱自清喜以女性的身體喻自然事物,不僅體現當時反封建、追求解放的社會風尚、更溢現當時一些知試分子對女性身體的審美價值觀。他在《女人》一文中借白水的口說:「美若是一種價值,人格若是建築於價值的基石上,我們又何能排斥那「體態的美」呢?」
「剛出浴的美人美不美」? 色情與藝術、庸俗與純美,看你怎麼看。比喻背後的審美價值觀未必人人相同,其間更有「時差」 用喻就要小心了。我想,人的身體是美的,也許給《蛇貓狗)一類的色情物俗化了。噢,蛇蠍美人,貓哭老鼠,狗眼看人低,我們這個民族常常拿這些動物作貶意的修辭,真難為了牠們。
一九九九二月十一日 明報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