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巴士線個別介紹
90 彩虹←→調景嶺
調景嶺是將軍澳的一部份,今時今日調景嶺一帶都是以新式大廈為主,但卻是將軍澳最早有人聚居的地方之一。五十年代時國共內戰,部份國民黨餘兵走難到香港,最初在港島摩星嶺山頭搭屋居住,後來1950年清明節摩星嶺發生暴亂,港英政府為息事寧人,於同年6月25日把這批居民為數七千,送到當時人煙稀少的調景嶺定居。這些居民在此建立木屋及石屋,成為一個村落。當時往返調景嶺主要靠渡輪,汽車通道則要到1956年才有,即是現在的寶琳路。
至於第一條來往調景嶺的巴士線乃30,於1962年1月1日開辦,最初來往九龍城碼頭至調景嶺,到1967年2月20日縮短至彩虹。此線開辦了僅數年,曾在六七暴動時停駛,同時還要等到1971年12月20日才重開,是暴動前最遲重辦的一條。
30在1973年7月16日九巴大幅度更改路線編號中改稱90,新線90所服務的,與之前的30並無分別,都是取道清水灣道、安達臣道和寶琳路往返。當時90在安達臣道及寶琳路不設分站,乘客上下車時可在任何一個合適的地方「埋站」,在當時郊區線中是很常見的。可惜的是由於90途經的安達臣道路面過於崎嶇,九巴在七十年代便特意派出短車身的亞比安單層巴士掛帥。但正由於路面太差,90車隊中的亞比安巴士在八十年代初已損耗嚴重,更加上90沿線所服務的聚落又僅得調景嶺一個,安達臣道一帶基本上沒有居民,所以90對九巴來說是不好經營的。
八十年代初汰換亞比安巴士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為配合安達臣道路面,1987年9月19日九巴派出豐田廿四座小巴行走90,代替即將退役的亞比安。同時九巴又於1989年6月20日開辦經順利和秀茂坪的290,起訖點與90一樣,只是不經安達臣道。
此時將軍澳新市鎮正在發展當中,而當年規劃發展將軍澳時,港府早已列明調景嶺會清拆。而當調景嶺於1995年4月正式清拆時,由於已再沒有人居住,1996年10月13日便率先有290取消,同年10月20日九巴取消了90。
91M 坑口←→鑽石山地鐵站
跟調景嶺一樣,坑口也是在將軍澳開發前已存在,當時坑口乃漁村一個,住了許多漁民。九巴在1976年4月1日開辦新線91A(坑口←→黃大仙)。配合地鐵觀塘線通車,91A便在1979年12月16日縮短至鑽石山地鐵站並改稱91M,後又在1983年11月3日再縮短至彩虹地鐵站,總站在坪石村。
一直以來91M客量乃相當欠佳,主因是當時坑口只是小漁村一個,人口根本不多,即使後來坑口發展完成,客量始終不變。隨後坑口還有一條專線小巴路線102(坑口←→新蒲崗),吸納了大量往坑口的乘客,同時還陸續有多條巴士線開辦。就當時形勢看,91M淘汰該只是時間問題的了。
不過科大的發展卻為91M帶來一線生機,當時科大於1992年落成開學,91M便在1992年3月27日在繁忙時間單向繞經。自此91M客量明顯改善,1994年9月5日遂改為全日繞經。此後91M越做越旺,最終在1996年4月16日增派空調巴士,更於1999年8月30日全空調化。不過91M在將軍澳的客源始終都是較少,當時甚至有將軍澳居民不知道91M存在。
因此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對91M影響不大,況且91M客源主要是科大學生,並非將軍澳居民,客源並無流失危機。到2004年6月19日,91M更延長至寶琳村,把服務範圍擴大。於是91M便藉著科大客源,終告「振翅高飛」。由一條可有可無的路線,一度陷入取消邊緣,最後竟能翻身成功,91M這條線,可謂相當幸運。
93A 寶琳←→觀塘碼頭
以前將軍澳已有90和91M往來,但兩線皆僅鄉郊路線。真正配合將軍澳發展而開辦的巴士線,則是在1987年9月7日投入服務的93A。
93A是專門來往將軍澳第一個公屋──寶琳村。開辦時寶琳村各座大廈還沒入伙,只有屋村的學校才率先開學,故93A最初只行走平日上下課時間。到寶琳村正式入伙後,93A便先於1998年2月22日擴展至每天日間服務,再於同年4月1日延長服務時間至午夜。
當時將軍澳尚未完全發展,不但大廈不多,就連將軍澳隧道都還未建好,93A乃取道寶琳路及秀茂坪來往觀塘。雖然及後將軍澳隧道於1990年通車,93A卻沒有改經。由於當時地鐵未貫通至將軍澳,93A當時客量亦相當高,於是便在1991年2月1日開設由寶琳開出往觀塘地鐵站,途經將軍澳隧道的晨早特別班次。當時不少寶琳居民都會乘坐此特別班次,但到了將軍澳地鐵於2002年8月通車後,將軍澳居民己可在區內乘坐地鐵,無需乘搭93A特別班次到觀塘轉乘。在特別班次客量驟降下,93A特別班次也於2002年9月16日取消。
雖然沒有了特別班次,但觀塘和將軍澳終僅一山之隔,在地緣因素下,將軍澳居民不時常去觀塘,故仍有一定客量。必需一提的是,93A是九巴踏入廿一世紀少數沒有空調的路線,但隨著空調巴士大為普及,93A最終還是於2005年7月28日派出空調巴士行走。
93K 寶琳←→旺角火車站
在寶琳村開始落成後,首條巴士93A已率先於1987年開辦,但自寶琳入伙後人口增加,始終不能僅靠93A接駁地鐵便可連接對外。故93K是於1988年5月27日投入服務,來往寶琳村至旺角火車站
所以一直以來基本上是無人會坐93K由將軍澳到旺角的,但由於93K途經土瓜灣和紅磡,來往將軍澳至土瓜灣一帶的便成為93K主要客源。可是由於93K始終都沒有途經一些快速路段,沿途盡是普通內街,當專線小巴公司在1997年7月1日開辦新線105(將軍澳←→土瓜灣)後,由於105途經觀塘繞道和機場隧道往來,93K來往將軍澳至土瓜灣的客源便大量流失。
話雖如此,93K的客量仍然都不算差,將軍澳居民仍會乘坐93K來往九龍,不過卻以到九龍灣的較多,反而到土瓜灣的便越來越少了。93K乃於1992年10月6日加入空調巴士,是將軍澳最早有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之一。最初都是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到了今日主要是由富豪空調巴士組成。
93M 寶琳←→藍田地鐵站
相信今日的將軍澳居民乘地鐵該不會不方便,從居所附近步行便可以了。但將軍澳未有地鐵之前,將軍澳居民乘地鐵便要到觀塘各地鐵站才坐到。最初將軍澳居民最近都要到觀塘地鐵站,但當地鐵東隧支線和藍田站於1989年8月6日通車後,接駁地鐵到將軍澳便有了另一個選擇。九巴為配合地鐵藍田站啟用,1989年8月9日便開了一條新線93M,方便將軍澳居民到藍田接駁地鐵,取道寶琳路進出。開辦時93M只在平日繁忙時間行走,到1990年1月15日才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
不過藍田只是一個純住宅區,是無班可上,唯一作用只是接駁地鐵,但將軍澳居民實已習慣了到觀塘地鐵站轉乘地鐵,因此來往藍田地鐵站的將軍澳居民人數並不是很多,再加上後來翠林有專線小巴17用將軍澳隧道直接往藍田地鐵站。由於小巴17所途經的大致是93M沿線,加上班次既密、路線快捷又是空調服務,相比93M無空調、班次疏、車程慢,服務素質自然較差。
本身開辦93M的作用是接駁地鐵,所以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可謂是廢了93M的武功,加上及後專線小巴17為避開地鐵競爭,改經寶琳路進出藍田,結果在完全與93M重疊下,把93M客量進一步拖低。所以93M便在2002年10月9日改為只行走平日繁忙時間,到2002年10月28日更改為每日只有三班行走,淪為一條晨早巴士線。
95 翠林←→佐敦道碼頭
跟寶琳一樣,翠林村也是將軍澳最早期的公屋區之一,亦是將軍澳最接近九龍的公屋。翠林是在1988年入伙,九巴於是在1989年1月10日開辦一條95K,來往翠林至旺角火車站。當時95路線基本上是參照93K,故95K起訖點與93K差不多,但95K卻有些特別:95K是取道寶琳路、秀茂坪、順利村、新蒲崗、太子道西到旺角,不像93K般先經土瓜灣才到旺角。後來九巴於1990年4月1日把95K延長至佐敦道碼頭,由於不再前往火車站,路線便改稱95。
95雖然名義上是服務將軍澳,但在將軍澳卻只到翠林,未有再深入寶琳等各屋苑,所以路線上亦特意繞經九龍各區,吸納多些客源。由於早年將軍澳隧道還未建好,95是採用寶琳路進出,但即使1990年11月將軍澳隧道通車,95卻並沒有取道將軍澳隧道並且拉直。因此當後期開始有一些更直接的路線開辦時,95的迂迴本質便暴露無遺,因此95的乘客一般不會坐足全程,將軍澳乘客通常都是用來到新蒲崗上班。
不過95的客量本身也相當不俗,但乘客中有一半是在秀茂坪上落,即使地鐵將軍澳線通車都未受大影響,所以95的用車不少都是三軸巴士,1997年更派出空調巴士行走。
95M 翠林←→觀塘(雅麗道)
95M是第一條專為翠林而開辦的巴士線,於1988年8月26日投入服務,來往翠林至觀塘雅麗道。觀塘雅麗道這個名字可謂令人陌生,但這總站實是指牛頭角地鐵站。早在地鐵投入服務前這個總站已經有了,當年沒有地鐵站,所以便用所在地──雅麗道作為總站名稱。不過即使地鐵通車,這個總站仍稱作雅麗道。
開線時95M是稱作95A,當時翠林村巴士總站未完工,95A總站是在觀塘總站,以循環形式途經秀茂坪和寶琳路進出。不久翠林村巴士總站啟用,95A便於1989年3月19日改為兩邊總站,但路線不變。早在取消循環運作前,95A便已在1989年2月26日改稱95M,表示其接駁地鐵。
95M雖然與95一樣,在將軍澳只到達翠林,未有深入像寶琳等區域,但客量也相當佳,繁忙時間不時會頂閘。由於95M在將軍澳只服務翠林,所以在地鐵伸延至將軍澳後,95M客量影響都並不大,只是略為減少班次,但仍不算疏落。必需一提的是,95M是九巴踏入廿一世紀少數沒有空調巴士的路線,但隨著巴士空調化是大勢所趨,95M最終還是於2005年7月2日派出空調巴士行走。
98A 坑口北←→觀塘(裕民坊)
將軍澳最早開發的乃寶琳和翠林,而繼寶琳和翠林後,將軍澳第二期發展便落在坑口。坑口發展在1990年開始成型,九巴便於1990年7月26日開辦新線98A,方便乘客在觀塘接駁地鐵到坑口。最初98A是先經寶琳和翠林,然後經寶琳路和將軍澳道直入觀塘,觀塘總站設在觀塘的裕民坊。
由於本身路線是伸展至坑口,所以98A的收費是比93A及95M略高一點。不過由於98A在取道將軍澳道行走,車程比繞經秀茂坪的路線快,所以客量便不斷增加,繁忙時間經常大排長龍。98A的客源除了是往觀塘的將軍澳居民外,更有部份是來往翠林、寶琳和坑口之間。當時九巴專門派出了甚為新穎的三軸巴士行走98A,如有「E蛇仔」之稱的丹尼士巨龍11米(S3N)和有「老虎頭」稱呼的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1993年4月7日更有空調巴士掛帥。
當時98A主力服務接駁地鐵的人流,由於特多,98A便於1991年2月1日增設坑口往觀塘地鐵站的特別班次,途經將軍澳隧道。最初這個特別班次只在早上行走,及至1995年11月27日下午繁忙時間也有回程。98A特別班次的客量亦跟常規班次一樣多,幾乎班班頂閘,相當厲害。由2001年3月25日起,98A便延長至牛頭角地鐵站並改為循環線,據悉這是配合裕民坊巴士總站重建而作的安排,但直至目前一刻,舊有的觀塘總站仍未重建。
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對98A都有一定影響,這是因為98A已失去接駁地鐵功能,尤以繁忙時間特別班次為甚。所以98A的特別班次便於2002年9月16日先取消早上服務,同年10月28日下午服務亦取消。不過常規班次的98A仍然客量高企,只是客源已變成以直接到觀塘的將軍澳居民為主。
98C 坑口北←→美孚
98C是於1993年10月7日投入服務,是93、95、98系列路線中最遲開辦的一條。98C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特快線,途經寶琳、翠林、寶琳路、將軍澳道、觀塘繞道直入旺角,再由旺角直上深水步和長沙灣,為目前為止唯一來往長沙灣和將軍澳的巴士線。而事實上,當年是曾有人建議開辦來往長沙灣至將軍澳的巴士線,同時亦有不少將軍澳居民投訴93K和95路線迂迴。因此98C出現,便正正解決了兩個問題──93K和95迂迴,和沒有巴士線來往長沙灣至將軍澳。
最初98C只行走繁忙時間,隨著坑口居民增多,98C才提升服務,特別是98C取道觀塘繞道往返,令將軍澳和西九龍的距離大大拉近。因此98C到1996年11月7日便改為全日及雙向服務,改派12米三車門大巴疏導乘客,至於空調巴士,則早在1996年1月16日便已派出來行走98C。
從定線來看98C是方便將軍澳居民來往長沙灣,的而且確尤其在荔枝角工業區,上下班時間98C的分站都會大排長龍。不過更多98C的乘客是來往旺角,這是因為在眾多將軍澳路線中,以98C最能快速地來往旺角。而在將軍澳客源亦是相當特別:雖然是到坑口,但不少寶琳和翠林一帶的居民是需要98C出入(這是因為同類型的93K和95路線較迂迴),如果98C改經將軍澳隧道,98C客量一定不會比現在的好。
正因為98C客源有很多是翠林居民,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對98C影響並不算大。不過旺角乃市區心臟地帶,不時都會塞車,行車時間不多不少有所增多,所以將軍澳居民都會選乘地鐵往返旺角。98C在2004年6月21日全以空調巴士行走,是繼98D後另一條全空調化的坑口區路線。
98D 坑口北←→尖沙咀東
98D的前身是一條於1991年8月5日開辦的晨早特別線298P(坑口北→尖沙咀),只在平日早上單向由坑口開出,以全空調巴士行走。後來坑口居民增多,這條298P便於1992年8月3日由新線98D取代。98D是途經將軍澳隧道、觀塘繞道、機場隧道和東九龍走廊往來,與298P的不同之處,在於98D在尖沙咀有其固定總站,總站設在佐敦道碼頭,與95屬同一車坑。而且98D是設有非空調服務,同時亦有空調巴士行走,當時不論是空調巴士或普通巴士,悉數都是利蘭奧林比安11米巴士。
當時98D只在平日全日行走,班次平均為12-25分鐘一班,後來不斷有居民遷入將軍澳,98D便於1993年2月8日增設假日服務,不斷加密班次。雖然最初總站是位於佐敦道碼頭,但由於與95屬同一車坑,在不斷加車加班下,總站位置已顯擠迫,因此1995年11月5日總站便由佐敦道碼頭遷往尖沙咀東。當時98D繁忙時間一度是全香港最頻密班次的巴士線之一,達2分鐘一班,用車亦全數由12米巴士取代。
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對98D客量不免有些影響,但98D勝在路線直接,雖然班次略作調整,但在早上仍能維持四分鐘一班。不過九巴為留住將軍澳乘客,2002年8月11日亦已把98D全空調化了。
鳴謝以下網站和網友提供圖片:
[祺人祺事]:提供93M圖片。
[短車檔案室]:提供95M、98A圖片。
[694巴士站]:提供93A、93K、95、98C、98D圖片。
Donald MacRae:提供91M圖片。
回到[澳軍萬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