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士巨龍

丹尼士車系,在香港巴士史上所佔比重不算太大,但普及程度並不遜於利蘭車系。早在1982年九巴便購入三輛丹尼士巨龍12米的樣版車,編號為3N1-3N3,配上亞歷山大車身。同年中巴又引進兩部丹尼士12米巴士(DL1和DL2)。有趣的是,中巴的丹尼士巴士都一律稱為「丹尼士禿鷹」(Dennis Condor),而九巴的則正統些稱為「丹尼士巨龍」(Dennis Dragon),但其實兩者機械、組件和車陣都是一樣。

及後中巴因地鐵通車減少投資,並沒有大購丹尼士巴士,反而九巴卻滿意巨龍車系,先向丹尼士車廠購入188部12米巴士,但這批卻沒有一部配上亞歷山大車身,而是都普車身,且還是三車門設計並採用吉拿引擎。因為丹尼士巨龍12米(3N)載客量達150人,故常會在一些繁忙路線行走,包括隧巴線101、102、111、112,九龍區大線1A、6、6C,以及部份荃灣、沙田和青衣路線。1986年九巴引進了丹尼士巨龍11米(S3N),也是配置都普車身和吉拿引擎。八十年代末九巴共購入220部S3N,一般隧巴線、市區路線和新界各區都會行走。

丹尼士巨龍也是後置引擎設計,但引擎性能卻比前一代車款優勝,如一般陡斜路段也能有效地克服。起先全是採用吉拿引擎,直到九十年代九巴再購買150部丹尼士巨龍11米,才改用馬力更強的康明斯引擎。而其都普車身更有修改,由八個車窗改為七個。其中五十部下層車尾設有空調機裝置,可將整部空調機放入,但九巴一直沒有這樣做。而這些巴士行內人便稱為「密籠」。

在九巴不斷買進丹尼士巨龍巴士時,中巴才姍姍來遲地購買丹尼士禿鷹,為12米三軸巴士,編號為DL3-DL48。這批三軸巴士規格跟九巴的3N一樣,但屬兩車門設計。由於中巴的DL屬巨型車規格,多數見諸於隧巴線,但一般港島路線都會行走,例如柴灣大線8、80、780、788,香港仔大線42、90、92、96和97。中巴見滿意,於是再買下28部丹尼士禿鷹11米(DM),專門針對港島狹窄的路面,而採用過DM行走的路線分別有2A、8、23、38等等。

中巴丹尼士禿鷹巴士,不論是11米還是12米均已售予新巴。12米版本在新巴只服務一年便退役,而DM則曾在新巴手中行走很長時間,最後一部於2002年8月18日退役。至於九巴,截至2005年元旦,丹尼士三車門12米巴士已全數退役,而11米版本則只剩下後期購置的那150部康明斯引擎巴士。

圖片由[祺人祺事]提供,圖片由上而下分別是九巴12米版本、11米版本和中巴的12米版本。

回到[補充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