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對外線個別介紹

 

71(81)、81P、281A

沙田最早的對外線是在1950年代出現。1954年農曆年間開辦15B(佐敦道碼頭←→沙田),取道金山一段的大埔道,專門在假日接載前往沙田郊遊的乘客。15B曾在1958年8月增設平日服務,因平日客量不高,四個月後平日不再行走。不過平日服務卻在1961年2月突然恢復。六七暴動時15B一直要停駛,暴動後亦沒有重開

自七十年代起沙田開始發展成新市鎮,九巴乃於1973年7月16日進行新界路線重組當天路線19A(上水←→佐敦道碼頭)分拆成三條新線,其中之一乃71(沙田←→佐敦道碼頭)。這實際上是15B的翻版,蓋因71乃取道金山一段大埔道入九龍。當時71總站大概位處今日沙田火車站附近,而附近則是沙田最先開發的區域,表表者有1973年沙田繞道率先啟用。71乃於1973年末,往九龍方向在離開沙田總站後,加經大埔公路沙田段(往北行)和沙田繞道(往南行),然後才入大埔道。至1976年6月1日,71總站遷往沙田墟,即沙田廣場現址。

七十年代末沙田發展開始加快,71也有一定變化。如1980年6月8日沙田繞道因要發展沙田市中心而拆除,71便改經沙田鄉事會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出九龍。到1982年5月7日沙田路線有重組,71總站於當日遷往已落成的禾輋村。直至1985年左右沙田市中心發展完成,71乃於1986年9月27日改經沙田市中心。至1987年8月9日改稱作81。

由於來往沙田至油尖區已有九廣東鐵,而東鐵則於1982-83年間全面電氣化,開辦沙田至油尖區的巴士線,也就不特別迫切。因此八十年代以降由沙田出尖沙咀,一直都只得71一條。不過沙田並非每一處都是接近東鐵車站,如城河東一帶便是。1991年9月2日九巴開辦了281P(廣源→尖沙咀東),於平日早上單向途經獅隧、窩打老道及彌敦道;1992年3月4日開辦81P(沙田圍←→尖沙咀),針對沙角、博康;1996年1月22日開辦287P(圓洲角→尖沙咀碼頭),也是於平日早上單向經窩打老道和彌敦道。直到1999年9月25日九巴把281P、287P合併成281A(廣源←→九龍地鐵站),每天全日服務。自此沙田才再有巴士線來往尖沙咀。

80、89、89A、89B

由於沙田地理上跟東九龍僅一山之隔,所以來往東九龍的巴士線早在沙田剛發展時已出現。在沙田第一個公屋──瀝源村於1975年落成時,九巴乃於1975年12月16日開辦新線89(瀝源←→觀塘裕民坊),大致是取道沙田繞道、獅子山隧道公路入獅隧出觀塘。當1980年6月8日沙田繞道介乎沙田市中心一段要封閉後,89便在當日改經沙田鄉事會路、大埔公路沙田段進出,但仍經獅子山隧道公路1982年7月24日,89九龍總站由裕民坊遷往附近的月華街

地緣因素的作用有時不可小看,尤其以沙田與東九龍的地理,來往兩區實有極大需求。這從日後發展可以看出。起先九巴在大圍新落成的美林村開辦80(美林←→觀塘碼頭,1982年5月7日開辦),繞經城河東的沙角、博康村。不久連接城河東和沙田鄉事會路的沙燕橋也通了車,89乃於1982年11月24日繞經沙角村,同時80不再繞經,改為繞經新田圍。當時沙田城河東除了有沙角、博康二村落成外,隔壁的小瀝源也有沙田第一城入伙。屋苑增多,分佈又散,使89無法再繞路吸納更多乘客。於是89便於1983年8月7日分拆出89A(圓洲角←→觀塘碼頭),89則在當天不再經沙角。

89A大致是途經第一城、沙角、博康出觀塘。本來開辦目的在於分散89的客量,豈料89A開辦後一年間卻很快飽和。於是九巴要再「加碼」,於1984年8月5日開辦89B(博康←→觀塘雅麗道),途經沙角、博康和大圍出觀塘。同日80路線有改動,在當日改經大圍田心區,不經新田圍。

於是之後日子,80、89、89A、89B客量之高,已足以要派出三軸巴士應付。事實上,當時80和89A主要是以利蘭奧林比安12米(3BL)掛帥。這四條線隨後仍有改動:89於1985年8月5日繞經沙田市中心;1985年2月10日89B延長至沙田圍巴士總站;80於1988年8月30日加經新入伙的顯徑村

85、85A、85B

85開辦時只服務大圍,經過多次改動,乃變成現今路線。(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沙田除了接近東九龍外還接近中九龍,即九龍城一帶。九龍城一帶當年是機場所在地,加以地緣因素,九巴早在沙田開發的時候已開辦新線來往九龍城。

1980年11月1日九巴開辦了85(大圍←→九龍城碼頭),乃沙田第一條巴士線往九龍城。85的開辦跟其他沙田對外線很不同,蓋因85一開線就只服務大圍,先經城河東的沙角村才入獅隧,與沙田最早開發的區域──禾輋、瀝源,完全扯不上關係。至沙角、博康、第一成相繼入伙,85乃於1983年8月7日把85分拆出85A(圓州角←→九龍城碼頭),同時85也修改路線,由大圍開出後,會直入秦石、新翠出九龍,不再經沙角村。於是85變成只集中在大圍,沙角街一帶客源則轉給85A。

大致上85A總站設在圓洲角(即威爾斯醫院),先經第一城、沙角,然後直入獅隧隨著大圍發展,1984年11月1日九巴再開辦85B(新翠←→九龍城碼頭),與85一樣來往大圍,但集中在田心。與此同時沙田市中心的發展接近完成,85便在1985年8月5日加經沙田市中心,仍然行走大圍

由於自85B開辦後,其路線本質已與85重疊,加以85自繞經沙田市中心後,路線相對下較迂迴,所以1987年4月21日九巴一次過重組,85總站搬往火炭,經源禾路入沙田市中心,再經大圍出九龍;85B延長至秦石村,填補85在秦石一段真空。於是來往沙田至九龍城的85系列便大致成型:85行走沙田市中心,85A針對圓洲角和沙角村,至於85B則來往大圍。

本來像九龍城這類地方,並非市區心臟,所以一向以來85系列路線班次都不如何頻密,最多不過十分鐘一班。以前九龍城是啟德機場所在,85系列路線也有一定市場,所以八十年代末已有三軸巴士行走85等路線。當然自1998年機場搬遷後,九龍城人流不再龐大,85系列路線客量也就不如以往。這從85、85A、85B三條路線空調化進程可略知一二:85於1996年11月11日派出空調車、85A和85B於1998年2月才有。

86、86A、86B

來往沙田至長沙灣的巴士線,開辦數十年來用車進展一直不大。如86到九十年代中仍使用勝利二型行走。(圖片由Donald MacRae提供)

西九龍即是指荔枝角至深水步一帶,以前是工廠區跟東九龍齊名,所以沙田早在七十年代已有巴士線來往長沙灣。1979年12月10日九巴開辦86(瀝源←→長沙灣),當時是取道金山一段的大埔道,由深水步往長沙灣。到城河東發展完成,86乃於1982年5月7日延至(小瀝源←→荔枝角)。不久沙田市中心對岸的沙角村落成,86也就於1983年5月18日加經沙角村,方便沙角村居民前往長沙灣。

毋庸置疑地往長沙灣之路線,在沙田巴士線裡是較遲發展。雖然八十年代初城河東已有第一城、沙角、博康這些大型住宅,但86要等到1985年2月10日才分拆出86A(沙田圍←→長沙灣),行走沙角、秦石、新翠、田心;同時86不再經沙角,改經沙田鄉事會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出九龍1985年86來了兩項路線改動,那就是分別86荔枝角總站在當年5月31日改稱美孚,以及同年8月5日配合沙田市中心發展完成繞經該處

隨著沙田進一步發展,位於大圍近獅隧出入口的顯徑村在1988年落成,故此1988年5月23日九巴再有革命性改動:開辦新線86B顯徑←→美孚,途經田心、大圍舊墟和大埔公路金山段。而配合86B開辦,86由當日起改經獅隧、龍翔道及南昌街,不經大埔道;86A則在過新翠後直入獅隧,不入田心。於是來往沙田和長沙灣便有三條線:86來往小瀝源和沙田市中心,86A主力在沙角、秦石和新翠,而86B則集中在田心。

整體上來往沙田至西九龍的路線,客量一直都僅稱平平,尤其是自製造業「日落西山」使西九龍工廠數目劇降後,直至九十年代,86系列路線一般都只用勝利二型,直到此車退役後才轉用三軸巴士。至於空調巴士也較遲採用:86於1996年4月22日派出,86A於1997年1月16日增設,而86B則於1997年12月5日才有。

87、87A、87B

87B是為大圍一帶屋村而設的巴士線,九廣東鐵通車後客量曾一度暴跌,當後來87B加經顯徑後,87B才起死回生。圖為87B沙田總站。(圖片由[短車檔案室]提供)

由於沙田本身有東鐵連接,直達旺角,沙田至旺角巴士線,一般是次要角色。早在沙田剛發展的時候,九巴已於1976年4月1日開辦87(瀝源←→大角咀碼頭),取道沙田繞道和獅隧,在九龍經深水步入旺角。至沙田繞道要拆除以便發展沙田市中心,87乃於1980年6月8日改經沙田鄉事會路、大埔公路沙田段進出。與此同時城河東也開發,其中有沙角村之落成。87便在1982年5月7日延至沙角村,取道大涌橋路、翠榕橋、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出九龍。半年後沙燕橋啟用,87總站搬回瀝源,經沙燕橋到沙角才入獅隧

這時城河東各住宅皆相繼入伙,如沙角村隔鄰的博康村於1983年落成,87便在1983年11月20日分拆出87A(博康←→大角咀碼頭),經沙角、秦石、新翠往九龍;同日87不再經沙角,改為由沙田鄉事會路進出。與此同時大圍各公屋也陸續落成,1984年9月30日乃有87B(新田圍←→大角咀碼頭)之開辦

87、87A、87B皆是來往沙田至旺角,但由沙田到旺角,正正是東鐵的覆蓋範圍,當1983年東鐵電氣化全線完成後,這類路線遂陷入危機。尤其是八十年代獅隧開始常常塞車,對途經獅隧的87、87A、87B大為不利。87A行走的沙角、博康東鐵沒有貫穿,問題不大,而87和87B則不是這樣看了。即使87在1988年1月10日繞經大圍,及在同年8月21日改經沙田市中心,客量仍受打擊。

避開東鐵也是一個方法,如87B便於1992年4月13日加經顯徑和田心區,這改動及後證明有成效。而避開東鐵的特性,也使87A和87B分別於1992年8月3日和1997年12月29日增設空調服務。當然能避開東鐵並非話做就成,如87正因其服務沙田市中心,很難改道強化優勢。在行走多年後,87終而在2000年5月1日取消

80M、81M、82M、88M

早年的81M是先經沙角才入獅隧,當82M開辦後便改為直入獅隧,過了數年再加經大圍一帶。(圖片由[短車檔案室]提供)

沙田地理上是與九龍隔著一個山,過山後正是九龍塘。車輛由沙田入獅隧,九龍塘多數都會途經。在地緣因素下,九巴已於1979年12月31日開辦70M(瀝源←→九龍塘地鐵站),即是80M的前身。由於沙田與九龍塘相當近,70M路程並不複雜,大致是取道沙田繞道經獅隧出九龍塘。至沙田繞道拆除,70M便於1980年6月8日改由沙田鄉事會路和大埔公路沙田段進出。配合沙田巴士線重組,70M乃於1982年5月7日延長至火炭的穗禾苑

此時城河東一帶陸續有新屋村落成,九巴便率先在1981年10月11日開辦81M(新田圍←→九龍塘地鐵站),先經沙角而入獅隧。而在沙田第一城落成的時候,九巴又在1983年10月30日開辦82M(圓洲角←→九龍塘地鐵站),總站設於威爾斯醫院,經第一城和沙角,直入獅隧。同時81M在82M開辦當日不經沙角,改為直入獅隧。由於只行走新田圍一個屋村,81M便在1986年8月29日加經新翠、田心及隆亨。另外70M也於1987年8月9日改稱80M。1988年獅隧出入口旁的顯徑村入伙,九巴便於1988年9月25日再多開新線88M(顯徑←→九龍塘地鐵站);又配合位於大老山隧道出入口的廣源村落成,82M於1990年2月5日延長至廣源村。

現時來往沙田和九龍塘的巴士線共有四條──80M、81M、82M、88M,皆接駁地鐵。雖然本身來往沙田至九龍塘已有東鐵,但四條線主要是覆蓋一些東鐵的「盲點」。早在空調巴士開始引進時,80M和82M便分別於1992年8月24日和1993年9月27日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其中80M更加於2001年9月16日改為全空調。而81M和88M,則於1997年1月16日派出空調巴士。

48、48A、48X、49X、46X、47X

沙田在地理上不但接近九龍也接近荃灣。所以七十年代沙田已有巴士線來往荃灣。1979年6月25日九巴開辦48(沙田墟←→荃灣碼頭),取道沙田繞道和大埔道往返,沙田總站位處今日沙田廣場。沙田繞道於1980年6月8日拆除,所有沙田巴士線都改由沙田鄉事會路進出,但48卻改為繞經火炭路、源禾路才回到沙田墟。三年後城河東的沙角、博康二村入伙,48乃於1983年4月17日來了大改動,把總站搬到禾輋,過沙燕橋入沙角村,然後才取道大埔道往荃灣

不久大圍也發展完成,1984年8月5日開辦48A(荃灣碼頭←→新田圍),行走新田圍、秦石、新翠、田心、美林等大圍屋村。由於沙田人口大增,48、48A客量都在這個時候增多。1986年1月5日九巴派出新購置的利蘭奧林比安12米(3BL)行走48,當時大埔公路路面並不容許12米巴士行走,所以同一時間48改經獅隧。而沒有改道的48A,也有新款巴士行走,主要是利蘭奧林比安9.5米(BL)。

早年由沙田出荃灣並無直接路徑,要先經獅隧入龍翔道才行。於是乃有城門隧道與建,於1990年4月20日通車。通車當日48本可直接改經城隧,可是城隧的荃灣出入口設在梨木樹,位處在荃灣與葵涌交界,故此48便在城隧通車當日分拆成兩條路線:48X(荃灣碼頭←→禾輋)、47X(葵盛←→禾輋)而48A則分拆成45X(荃灣碼頭←→秦石)、46X(荔景北←→秦石)。大體兩組線除分開行走荃灣、葵涌外,沙田一段路與48、48A分野不大:47X、48X仍依照48路線行走,而45X、46X則按著48A路線。如此路線網顯然重疊。至1991年5月26日九巴在城隧設立轉車站後,四條城隧線乃再重組:取消45X、47X搬往秦石村、46X總站遷往顯徑、48X延長至荃灣西約;並開辦49X(廣源←→青衣碼頭),針對第一城那邊

後期城隧路線(只包括來往沙田的一批)
編號 起訖點 路線
46X 顯徑←→美孚 隆亨、美林、城隧、葵涌道、荔景山路
47X 秦石←→葵盛東 沙角村、沙田市中心、城隧、葵涌道
48X 禾輋←→灣景花園 沙田市中心、城隧、和宜合道、青山公路荃灣段
49X 廣源←→青衣碼頭 第一城、沙田圍、沙田市中心、城隧、德士古道、青衣北橋

80X、82X、83X、89X

當城門隧道正式通車時,另一邊則有大老山隧道之興建,於1991年6月27日通車。由於大老山隧道連接沙田至東九龍,九巴在大老山隧道通車時,就對來往沙田至東九龍的路線進行重組。其中來往圓洲角至觀塘的89A要分拆出多條路線,為80X、83X、89X。同時又開辦了82X到黃大仙接駁地鐵。

大老山隧道路線
編號 起訖點 路線 開辦日期
80X 秦石←→觀塘碼頭 秦石、沙角、大老山隧道、觀塘道、觀塘碼頭 1991年6月29日
82X 廣源←→黃大仙 廣源、大老山隧道、黃大仙 1991年6月29日
83X 廣源←→觀塘碼頭 廣源、大老山隧道、觀塘道、觀塘碼頭 1991年6月29日
84M 富安花園←→樂富村 亞公角街、石門、第一城、大老山隧道、黃大仙 1987年11月1日
89X 沙田火車站←→觀塘月華街 沙田圍、第一城、大老山隧道、觀塘道、月華街 1991年6月29日
284X 濱景花園←→黃大仙 石門、第一城、圓洲角、大老山隧道、黃大仙 1991年6月29日

毫無疑問九巴並非是向每一條來往東九龍的沙田路線下手。這主要是因為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入口位處小瀝源的廣源村,位置較偏。而89A分拆路線也並不是稱得上非常成功。事實上只有89X表現才是較好,起先還只經源禾路,至1991年9月16日89X才改經沙田圍一段大涌橋路。而其他路線則各有其問題。如82X、83X、284X都是太接近大老山隧道出入口,至1993年6月20日82X與284X合併成新的82X(濱景花園←→黃大仙),情形才稍為好些

回到[百箭穿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