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香港旅遊業之我見

(98年12月)

主席、評判、在座各位:

今日很高興能夠跟各位分享我對振興香港旅遊業的看法。

旅遊業是香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曾經每年為本港帶來過千億元的外匯,是本遘g濟的重要支柱。可是自九七年年初開始,訪港旅客的人數就開始滑落,接茖到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的影響,在今年一月更陷入不景氣。

我以為想要重振香港旅遊業,避免三十多萬名旅遊業從業員無工開,一定要做到「一減三加」。那何謂「一減三加」呢?

所謂「一減」,就是減價。正如香港旅遊協會總幹事陳鄭綺艷女士所言:「吸引旅客的最重要因素,歸根究柢,還是產品本身是否物有所值、服務是否合乎客人要求。」現時來香港旅遊的人士主要有三大類,即中國來的、日本和台灣來的及歐美澳洲等地來的,三類來客縱然都有不同喜好,可是他們都不會跟錢作對,「嫌錢腥」。

早前酒店減少房租、旅行團減費、百貨零售提供折扣等行動,以及旅遊協會聯同各航空公司為旅客提供各項旅遊優惠,都算是走對了方向。同時特區政府減酒店稅、減飛機乘客離境稅、減客運碼頭乘客上船費等等新措施,也真值得讚賞,稱得上是對症下藥的好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八月訪港旅客數字也開始止跌回升。

可是我以為特區政府還可以做得更多,例如可以減收酒精飲品稅。因為各地旅客來港,很多時是都會飲飲食食,早陣子十月時,時代雜誌推介香港,就有提到不少遊客大快麊漲a方。所謂佳餚伴美酒,真是人生一大樂事;況且日本的旅遊雜誌也提到要在中環蘇豪區飲紅酒。所以對旅客來說,港府減收酒精飲品稅是實際利益,而我們也可在宣傳上,把減收酒精飲品稅作為一項賣點,吸引外地旅客來港。

至於何謂「三加」呢?

我要說的第一個「加」,就是在海洋公園加建現代高科技設施。現時來港旅客之中,內地遊客數目最多,是香港各類遊客人數之首,每個內地遊客來港,消費約為七千元至一萬元。據九七年九月一日才首次出版的《旅遊業與香港經濟》一書的調查所講,中國旅客最愛遊覽的地方是海洋公園。我以為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建海洋公園,例如在公園內加建類似太空館、科學館的影院和展覽館,用高科技來吸引中國旅客來港。這比在離島複製一座歐美日本都有的迪士尼樂園,不是更方便和有意思嗎?

我要說的第二個「加」,就是增加主題景觀。現時來港旅客中,最肯消費的就是日本和台灣旅客。這些客人最愛逛的地方是太平山頂,淺水灣等,有香港美景可供欣賞,又方便購物的地方。我以為我們可以增加主題景觀,例如把青馬大橋現時那小小規模的展覽館擴建,加設一些商鋪,供遊人「歇歇腳」,坐下嘆杯道地奶茶,駐足欣賞美麗海景;或穻b添馬艦及舊啟德跳蚤市場,安排熱氣球或直升機讓旅客觀賞維港。這比搞一些成本高昂的博覽會或遊輪碼頭不是更容易化算?比搞澳門周圍都有的賭場,不是更有吸引力的嗎?

我要說的第三個「加」,就是「加把勁」維持歐美旅客來港人數。歐美旅客以往對香港的木帆船、蘇絲黃世界、無上裝酒吧、馬場等都有濃厚興趣,可是近年這類旅客的入境數字卻沒有大增,這全因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環境污染,政府預計本港空氣質素至二零一一年卻會下降五成,空氣質素差,會使美旅客來港意慾下降。正如香港旅遊協會公關經理平小玲表示:「歐美例如德國、英國等較先進國家,人民對環保意識十分高,所以對旅遊點要求極高。」看來加強香港的環境保護,也是保住歐美澳旅客的好方法。

第二個歐美旅客不再來港的原因就是他們已來過了,不想再舊地重遊,看一些看過的東西。我以為刺激那些曾訪港但缺乏再次到港動機的旅客,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發展生態旅遊,因為香港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為郊野公園,樹木品種較西歐多,單是雀鳥種類更多達四百四十種,既然他們愛環保,那我們有命理由不投其所好,打蛇隨棍上呢?我相信對外地來客來說,帶他們看雀,無論如何也比帶他們去街市看殺雞,更有益有趣。

總括而言,有了上述這個「一減三加」的方程式,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一定不會變成一隻面目可憎的蜘蛛,來貌漁客數目一定不會不加反減,香港能繼續是具吸引力的購物天堂、美食中心、東西文化薈萃之地,繼續是珠江三角洲中一顆最耀眼的明珠。

振興香港旅遊業之我見 論開卷有益 我是校服 創意思維人腦電腦的聯繫 課室秩序 互聯網如何故變人類生活

Hom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