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
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是由數以萬計,散布於世界各地的電腦網絡組成。電腦網絡之間,透過電話線或其他快速數據專線連繫,利用傳輸控制協議/聯網協議(簡稱「TCP/IP」)這種通訊協定,使網絡內的電腦能夠交換及傳遞檔案。
至於人類生活則如現代漢語詞典所言,泛指衣、食、住、行等等人類一切行為。那到底,互聯網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呢?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於是上網找資料,但只看見微軟香港總經理簡皓鴻於九九年說:「未來五年,互聯網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今年七月,又看見美國電腦軟件商微軟總裁保曼於說:「電腦科技及互聯網在未來會繼續轉變,並且對人類生活起重大影響。」
未來!未來又未來!其實我以為不用等未來,因為互聯網能打破邊界和距離的限制。它應已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改變。容許我作一人比喻,若果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互聯網應就是蜜糖,同它能令巧克力更甜更好味。
先看網上購物,雖然黎智英先生的網上速銷生意,終以蝕了十億港元收場。但足不出戶,上互聯網購物或交易確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我三年前讀大學時,那位嬌滴滴的宿舍舍監,就只會上網購雜貨,從不見她手抽一袋二袋超級市場膠袋,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捧汽水回家。
半年前,我也於網上開了一個銀行戶口,從此就不必到銀行「排長龍」等「打紅簿仔」,過戶、找卡數、交稅、交雜費、買股票、放外匯等,於家中都可彈指間辦妥,快捷方便、得心應手。現時美國經網上的銷售額已達一百一十六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有百分之六十六的增長。我肯定香港人上網購物及交易一定會愈來愈多。
又看看搜尋資訊,以往我打辯論比賽時,真是十分苦惱。準備時間很短,一星期前才知題目,要馬上到大學圖書館翻查剪報目錄,左翻右揭,忙一頭大汗,再從微縮影片中,查看原文,查兩年來有關的報紙,至少要三兩天。但今天教學生辯論,只須到一些有電子剪報的網站,輸入關鍵字,一擊就「掂」行,非常方便。
由於互聯網可以傳達文字,聲音、圖片和動畫,是一種多媒體傳訊工具,教師上課可利用互聯網上各種名樣、聲色俱備的教學資料,所以人類的學習生活也比以前更有趣。我曾看過一堂科學科的教學實例,當教師介紹太陽系時,同步展示太空署的即時衛星圖片,令在座的小學生和我都真有仿如置身外太空的感覺,同一課書,那種興奮,絕非以往只有教科書可看的時代,可以給予。
此外,互聯網可採用互動形式,也可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因為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學習能力,按部就班地跟從課程設計去學,而且廿四小時運作,老師學生都不必再像以前般怕校工會「黃昏趕關門」了。
雖然現時不少人以為網上資訊過多、查閱需時,英國就約有兩百萬互聯網用戶因而已經停止使用互聯網。但科技進步,技術改進,未來一切問題都肯定將近刃而解。好像將推出的第三代流動通訊,客戶將能用手機瀏覽網頁,聊天、接收視像音響,傳輸檔案、發出電郵、玩遊戲消閒娛樂,其速度之高,從3G晶片能在十一秒內下載完一首歌曲,可見一斑。
很明顯
,互聯網會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美國高通公司的創辦人和行政總裁賈科斯就表示,互聯網將可使手機變成全方位通訊站:「汽車導航系統日益流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將內置手機,如果你想知道所在地區的商店、餐廳和其他服務的資料,一機在手,就能瞭如指掌。」今年法國的阿里安火箭,更將互聯網伺服器帶上太空後,不久將來,互聯網使用者將只須上網登記信用卡資料,就可以隨意控制太空衛星拍下自己所需的照片,認真神奇。凡此種種事例紛陳,看來香港互聯網商務公司行政總裁莫乃光於明報雙周主筆專欄說:「互聯網的精萃,不在於複雜的技術,反而在於生活和事物程序的簡化。」也真是不無道理。
不過我以為,互聯網對生活的影響,最終雖或會如國內知名網站阿里巴巴掌舵人馬雲所言:「五年後沒有人會提及互聯網,因為它已經普及,融入大眾生活,就像電視一樣。」
我以為世上又豈有免費午餐,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隨著科技進步,收費系統將更完善,將來不單能按分鐘收費,甚至可細分至每項內容逐項收費。看來,有了互聯網,人類生活縱有大變,但資訊有價,人類依然逃不了「休息、工作、再工作」的生活規律!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