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巴士線演義
無疑西貢是一個以郊野見稱的地區。尤其是當香港地區都陸續城市化時,就只有西貢發展得最緩慢和最不顯著。也正因如此,西貢就能夠保持著其原來的自然生態,成為正宗的郊野公園。
基於西貢的發展,西貢巴士線數目一向以來都不算太多,也較平淡。之不過西貢巴士線也是有一段歷史,蓋因早在二次大戰後不久已有。
必須承認的是,西貢在二次大戰以前,是未有道路連接對外,一般只能取道海路。直至1932年駐港英軍出於軍事需要而興建了清水灣道,由九龍黃大仙一直到清水灣為止。二次大戰時日軍也按著軍事需要,修建了西貢公路。西貢公路英文名為「Hiram」,此「Hiram」一字帶有濃重的日本味道,實質隱含了當年西貢公路興建時的背景。
至二次大戰後香港重光,清水灣道和西貢公路都開放為民用,九巴乃於1948年開辦了兩條路線──21(九龍城←→大澳門)、22(九龍城←→西貢)。當時雙層巴士未有行走新界,21、22主要是用單層巴士行走。1955年11月1日,21和22延長至九龍城碼頭,最初是以馬頭圍道與落山道交界作總站。至1956年7月4日九龍城碼頭總站啟用,兩線乃隨即遷往。
西貢巴士路線(1950年代) | |||
編號 | 起訖點 | 途經道路 | 備註 |
21 | 九龍城←→大澳門 | 西貢道、清水灣道 | ․大澳門即清水灣附近 ․九龍總站位於今日彩虹道和太子道交界 |
22 | 九龍城←→西貢墟 | 西貢道, 清水灣道、西貢公路 | ․九龍總站位於今日彩虹道和太子道交界 |
西貢本身是一個鄉郊,早在開埠時代已有人聚居,從事漁業、農業等等。他們一般都有習慣把農獲漁獲拿到西貢墟出售。當連接西貢墟至西貢東的大網仔路通車,九巴乃於1961年8月5日開辦28(西貢墟←→大網仔),來往今日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
六七暴動時21、22、28均曾一度停駛,而這也影響深遠。蓋因21、22在重開時,總站已縮短至彩虹。而28重開後則大體不變。
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新界巴士線,對西貢巴士線有著改頭換面的影響。這天九巴安排9字頭顯示其服務西貢的性質。順理成章地,21乃在當日改稱91,22改稱92,而28則改稱93。此其時港英政府把西貢東大半土地劃分作郊野公園,並在1971年建成萬宜水庫。在水庫建造時還衍生出新的道路系統──大網仔路斬竹灣段、北潭路、西沙路、萬宜路和海下路。這對西貢巴士線而言,又是一場變動:
西貢區路線改革 | |
日期 | 重要事件 |
1978年4月3日 | 93取消,同日開辦94(西貢←→黃石碼頭)和99(西貢←→泥涌),前者服務西貢東,後者則服務西沙路十四鄉。 |
1980年10月21日 | 92、94、99西貢墟總站,由原本位於西貢普通道和萬年街交界,遷往西貢碼頭旁的新總站。 |
1981年8月15日 | 91總站由大澳門遷至清水灣,位置在今日清水灣停車場。 |
1982年1月3日 | 開辦假日線──93R(彩虹村←→北潭涌)和95R(北潭涌←→黃石碼頭),假日行走。 |
*1990年6月16日 | 開辦新線299(沙田市中心←→西貢),取道西沙路。 |
*1990年8月5日 | 93R和95R合併成96R(彩虹村←→黃石碼頭),途經清水灣道、西貢公路、大網仔路、北潭路。 |
1997年11月2日 | 91、92、96R九龍總站遷往鑽石山地鐵站。 |
註:
1. 西沙路連接馬鞍山和泥涌的一段於1988年啟用,九巴乃開辦299。
2. 由市區前往北潭涌以北有兩個選擇:一是乘坐92轉乘94,一是乘坐93R轉乘95R,兩者皆需要轉車。為使路線直接,1990年8月5日九巴乃把93R、95R合併成新線──96R。
![]() |
91舊時在彩虹的總站。(圖片由Anthony Yao提供) |
無疑數十年來,西貢區始終都未曾有根本性變化,尤其是西貢大半地方被劃作郊野公園後,西貢人口也就從未大幅增多。加以近數十年來漁農業的式微,鄉村人口日減,也使西貢發展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於是西貢區巴士線數目,也就一直未大幅增加。至九十年代,西貢區巴士線主要以丹尼士喝采型行走。直到九十年代這款車開始退役為止,丹尼士喝采型依然是行走西貢的主力車款。由於西貢路面一向路窄彎多,西貢巴士線一直都未有空調巴士行走,而一開辦便全空調的299,早期更只用單層巴士服務。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短身空高巴士引進,西貢巴士線才加入空調巴士行走,而299更於1996年轉用雙層。
隨著巴士空調化是大勢所趨,加上到廿一世紀兩軸巴士大量淘汰,九巴也開始陸續為西貢區巴士線轉為全空調服務。由2001年9月16日起,91改為全空調服務;一年後的同一天(2002年9月16日),92改為全空調服務;由2003年5月17日起,94及99全線改派低地台空調巴士行走。一天後(2003年5月18日),96R改為全空調服務,這也表示了西貢區所有專利巴士路線,已轉為全空調服務。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