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之流
~~上水、大埔區內線演義
《南龍北嶺》一文指出粉嶺、上水的特點乃人口分散。由於來往上水、粉嶺之間不能單靠走路,區內線乃因而崛起。北區區內線的發展,大體來說,是由一條連接粉嶺至上水的路線作起步,之後以東鐵接駁線作主線,而成為今日的網絡。
北區第一條區內線乃70K(上水←→粉嶺南,1985年11月17日開辦),由上水的石湖墟開出,經粉嶺的聯和墟至粉嶺南,即華明村現址。當時粉嶺南乃臨屋區一個,70K服務對象正好是這一區。數年後臨屋區被新公屋華明村取代,70K總站遂改為華明村,服務對象也有所改變。
![]() |
270乃北區連接區內到火車站的路線,故在路線並沒有繞太多路,以保持其接駁功能。(圖片由[短車檔案室]提供) |
配合上水天平村落成,1989年11月27日遂有270(天平←→太平,即北區醫院隔鄰)開辦,途經上水火車站、石湖墟。1990年5月7日天平隔壁的翠麗花園落成,270乃加經該處。本身這條線主力接駁東鐵,但這只是較遠離東鐵的天平村,才有實質意義。於是270便於1990年9月16日改為來往天平至隔壁的翠麗花園,繞經上水火車站。配合華明一帶屋苑入伙,1991年6月1日又開辦273(華明←→粉嶺火車站),接駁東鐵到華明村。兩年後(1993年5月9日)70K改為循環線,路線改由華明經粉嶺南到上水,然後再經聯和墟回到華明。
隨著中港兩地往來頻繁,粉嶺、上水人口始有增長。其中聯和墟率先擴張,九巴乃於1996年6月24日開辦270P(聯和墟←→翠麗花園),連接聯和墟至上水火車站。這條270P又於1999年9月5日被新線278K(聯和墟←→粉嶺火車站)取代。1997年7月17日又有273A(彩園←→華明)之開辦,經粉嶺南來往華明至上水。
因為粉嶺、上水人口較分散,區內線在粉嶺、上水是有一定數目。值得留意的是,北區區內線尤其在後期,都是集中發展接駁東鐵的一批,如270、273、278K。這是因為北區不少區域都離東鐵車站遠,如聯和墟、華明村。而理論上區內線主要是方便到區內居民購物,在粉嶺、上水反而較為次要。不過這類客源並非沒有,尤其是來往粉嶺至上水之間,是很有需求的。倘由石湖墟到聯和墟,有70K;而由華明村到石湖墟,則有273A。
現今粉嶺、上水區內線 (路線以2004年時的作準) | ||
編號 | 起訖點 | 行走路線 |
70K | 華明←→上水(循環線) | 華明、百和路、掃管埔路、石湖墟、馬會道、聯和墟、祥華村、華明村 |
270 | 天平←→翠麗花園 | 天平、上水火車站、天平、翠麗花園、天平、上水火車站、天平 |
273 | 華明←→粉嶺火車站 | 華明、百和路、粉嶺火車站 |
273A | 華明←→彩園 | 彩園、太平、百和路、華明村 |
278K | 聯和墟←→粉嶺火車站 | 聯和墟、粉嶺火車站 |
大埔的發展比粉嶺、上水來得早,而其區內線演變也是同樣。當七十年代大埔發展成新市鎮時,便先有大元村和廣福村等公屋落成,並有東鐵電氣化工程。而正式的大埔區內線,則是於1983年5月2日開辦的72K(大元村←→大埔墟車站),接駁大元村至大埔火車站。這條72K在1983年9月5日延長為(大埔工業村←→廣福),途經大埔墟和大埔墟火車站,並接駁東鐵至廣福。
由於大埔的東鐵車站位處大埔墟,而其他屋苑則與大埔墟相隔一條河。當其後有新屋村落成,仍有區內線出現。如配合富善村落成,1986年2月2日有71K(富善←→大埔墟)之開辦;又配合太和村入伙,71K遂在1989年6月1日延長至太和村,繞經大埔墟。三個月後九巴開辦71S(富善←→大埔墟車站,1989年9月3日開辦),繞經廣福,主要在假日代替在假日停駛的東鐵接駁巴士的角色。71S在1990年1月14日搬總站至廣福,繞經大埔墟車站。到富亨村於1991年入伙後,該年大埔又多開了兩條區內線,分別是71A(富亨←→大埔墟車站,1991年4月1日開辦)和71B(富亨←→大埔中心,1991年6月27日開辦)。
現今大埔區內線(只包括1995年以前開辦的路線) | ||
編號 | 起訖點 | 行走路線 |
71A | 富亨←→大埔火車站 | 富亨、大埔墟車站 |
71B | 富亨←→大埔中心 | 富亨、大埔中心 |
71K | 太和←→大埔墟 | 太和、大埔舊墟、大埔中心、富亨、富善、廣福、大埔墟 |
71S | 富善←→廣福 | 富善、大埔墟車站、廣福 |
大埔區內線倘綜合地觀察,毫無疑問都是有接駁東鐵的味道,這從部分路線(如71K、72K)以K字作編號(K字代表接駁東鐵)可看出。不過各區內線的表現,整體上僅稱平平。這主要是因為大埔本身人口並非分散得太厲害,部分區域的居民,購物未至於一定要乘車。如太和、大埔中心距大埔的墟集──大埔墟不過是一河之隔,有相關橋樑連接。隨後有兩項改動反映出區內線表現:
其一是1992年5月1日,九巴把72K歸併於郊區線75K(大埔火車站←→大尾督)。主因是當時大埔已有大量東鐵接駁線開辦,由大元、大埔中心、富善、廣福皆如是。而即使廣福假日接駁線停開,一樣有71S代替。
其二是71K於1993年1月10日改為循環線,來往太和至大埔墟,繞經整個大埔。這明顯是模仿上水的70K而規劃的。只是「此一地,彼一地」,大埔的人口分佈終歸與上水、粉嶺不同。一條區內線走遍整個大埔,難免顯得太繞。尤其是某些區域跟大埔墟根本就很近,如太和村,所以71K自改道以降,反應都未能跟70K相提並論。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