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龍之掌(2)

~~西鐵接駁巴士演義

 

九廣鐵路除了有東鐵外還有西鐵,而接駁巴士線有許多是行走西鐵沿線。與東鐵接駁線一樣,西鐵接駁線也是在八十年代中開辦,而數目也比東鐵多。當時西鐵未通車,最初西鐵接駁巴士線,皆是輔助輕鐵的。

輕鐵全名是輕便鐵路,是當年港府發展屯門時構思出來的。當時的構思是興建一個區域鐵路系統,連接屯門和元朗,沿途各站皆以開放式設計。這個輕鐵系統由九廣鐵路興建並負責管理。當時九廣鐵路已有構思開辦接駁巴士線,連接輕鐵不能直達的區域。當巴士部成立後,九廣鐵路公司便即時規劃接駁巴士線,買進了39部都城嘉慕型9.7米巴士,和購自英國的20部二手舊款都城嘉慕9.7米,作為巴士部車隊。當輕便鐵路未投入服務時,所有連接屯門區內,以及連接屯門和元朗,主要是靠九巴路線。

早期新界西區內巴士線
編號 起訖點 路線
55 流浮山←→元朗(東) 元朗大馬路、屏廈路
56 大棠←→元朗(東) 元朗大馬路、教育路、大棠道
59 大興←→蝴蝶 大興、新墟、市中心、友愛、皇珠路、龍門路
59B 蝴蝶←→兆康 青山公路新墟段、杯渡路、青雲路、龍門路
61 屯門市中心←→元朗(西) 青山公路、大興、新墟、市中心
61A 蝴蝶←→元朗(東) 青山公路、大興、鳴琴、青雲路、龍門路
62 兆康←→青山灣 兆康、大興、新墟、市中心、友愛、青山灣
63 屯門碼頭←→元朗(東) 青山公路、兆康、大興、新墟、友愛

1988年7月輕鐵建造工程竣工。為方便經營接駁巴士線,九廣鐵路已與九巴商討接手新界西區內巴士線,而九巴亦答應了。這時九廣鐵路輕鐵部成立,專門負責管理輕鐵。最先由九巴接手的為59B,是於1987年9月16日轉手予九鐵,同時輕鐵開辦臨時線63A(元朗東←→屯門良景村)。其餘區內線則要到1988年8月8日才轉手至輕鐵。由於輕鐵即將投入服務,這些巴士線在輕鐵營運的日子不長,最長的59B也只有一年時間。當1988年9月25日輕鐵通車後,這些路線除55和56外,都在當日取消。

交由輕鐵接手的巴士線
編號 起訖點 接辦日期 路線改動
55 流浮山←→元朗(東) 1988年8月8日 於1988年9月25日改稱655
56 大棠←→元朗(東) 1988年8月8日 於1988年9月25日改稱656
59 大興←→蝴蝶 1988年8月8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59B 蝴蝶←→兆康 1987年9月16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61 屯門市中心←→元朗(西) 1988年8月8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61A 蝴蝶←→元朗(東) 1988年8月8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62 兆康←→青山灣 1988年8月8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63 屯門碼頭←→元朗(東) 1988年8月8日 在輕鐵通車當日取消


輕鐵通車後除了接手九巴路線外,還自行開辦不少巴士線。大體各接駁巴士線都是免費乘坐,但上車時要把輕鐵車票交給車長才行,否則上車後要另付車資。這些路線有些是在輕鐵還未覆蓋的地方臨時行走,如559是基於輕鐵三聖站還未完工而開辦,直到1992年2月2日三聖輕鐵站啟用後取消。當時輕鐵接駁巴士線除了用都城嘉慕9.7米行走外,部份用廿四座豐田小巴,主要行走一些雙層巴士無法行走的路線(如670)。但因這些小巴本身載客量低,輕鐵部一早不把這些小巴放在眼內,因此在1991年單層巴士引進後,這些小巴便逐漸被新買的單層巴士取代。

輕鐵自行開辦的巴士線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路線
520 屯門碼頭←→龍鼓灘 1988年9月25日 龍門路、龍鼓灘路
521 屯門市中心←→大欖 1988年9月25日 屯門鄉事會路、屯興路、青山公路
559 兆康苑←→青山灣 1988年9月25日 青山公路新墟段、杯渡路、屯門鄉事會路
657 元朗東←→廈村 1988年9月25日 元朗大馬路、屏廈路、田廈路
658 元朗東←→凹頭 1988年9月25日 元朗大馬路、屏廈路、田廈路
670 元朗(福康街)←→朗屏村 1988年9月25日 安寧路、宏樂街、福喜街、朗屏路
A59 山景←→青山灣 1988年11月13日 大興、屯門新墟、屯門市中心、置樂花園、三聖、青山灣
A51 屯門碼頭←→踏石角 1989年11月27日 龍門路、龍鼓灘路
653 天耀←→塘坊村 1992月3月23日 屏廈路
654 天耀←→元朗(東) 1989年3月23日 元朗大馬路、屏廈路


輕鐵接駁巴士線自開辦以來,客量一直都不高。這是基於根本性問題:這些巴士線所行走的多是人少地區,如520、655和656都是一些鄉村。事實上本身接駁巴士線的作用,是接駁一些人口稀少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亦沒可能與建輕鐵。不過也有客量高企者。

當時新界區內不斷有居民和公司遷入,來往新界的人流非常龐大,在輕鐵通車後多年間,不斷有乘客投訴在繁忙時間上車困難。況且當時輕鐵有些地方仍未覆蓋,如元朗朗屏村和天水圍東部。為疏導客量和擴大服務範圍,輕鐵便在1994年起開辦一些巴士線輔助輕鐵。

1994年1月30日輕鐵開辦了兩條特快巴士線:K1X和K2X,皆是途經元朗公路往來。由於K1X和K2X取道元朗公路關係,遂大受歡迎,尤以K2X為甚,繁忙時間幾乎每班車都頂閘,很多時候都需要雙層巴士配合。其後輕鐵再「加碼」增添多幾條相類似路線。1997年3月23日開辦A71(天水圍←→元朗),除了連接朗屏村至天水圍外(原因當然是與朗屏村沒有輕鐵大有關係),同時也疏導輕鐵元朗至天水圍線的負荷。隨後九鐵在1998年5月18日加開一條A70,路線與A71差不多,但特別繞經天水圍美湖居。

隨後開辦的輕鐵巴士線
編號 起訖點 路線
K1X 朗屏←→屯門碼頭 元朗公路、兆康、建生、良景、山景、龍門居、蝴蝶村
K2X 天瑞←→屯門碼頭 元朗公路、屯門公路、屯門市中心、安定
A71 天瑞←→元朗(循環線) 天耀、朗天路、朗屏、元朗大馬路、朗屏、朗天路、天耀
A70 天瑞←→元朗(循環線) 美湖居、天慈、朗天路、朗屏、元朗大馬路、朗屏、朗天路、天慈、美湖居


2003年12月西鐵通車,對輕鐵接駁巴士線來說可謂意義重大,因為由那時開始,輕鐵接駁巴士線有重大改動,同時也要扮演接駁西鐵的角色。這些改動主要包括繞經各西鐵車站,同時設有免費轉車,但只限持有八達通的轉乘客,至於與輕鐵的轉乘則不變。

配合西鐵通車的改動
編號 改動 備註
520 改稱K52,並延長至西鐵屯門站 520於1999年5月1日改稱A52,並延長至屯門市中心
521 改稱K51  
655 改稱K65  
656 分拆為兩條路線K66(大棠←→朗屏)及K68(元朗工業村←→元朗公園) 656於1991年1月20日延至元朗工業村
657 改稱K75,並延長至西鐵天水圍站 657於1988年11月6日縮短至洪水橋
K76 新路線,來往天恆至西鐵兆康站,於2003年11月24日開辦  
K1X 繞經西鐵兆康站  

當然,以客量來說,這些接駁巴士線始終都不是相當旺場,即使繁忙時間也不過有二三十人乘坐。主要原因是這些路線都是來往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區。而改動時還有些路線需要取消,如670和K2X是例子。

西鐵接駁巴士線到了今天已不純是單單接駁輕鐵,同時還是接駁西鐵。雖然客量不高,但因有接駁作用,故又不至於要取消。隨著西鐵通車,輕鐵接駁巴士同時擁有接駁西鐵和輕鐵的雙重功能,將來輕鐵接駁巴士,作用會更形重要。

西鐵巴士線個別介紹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