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殿建築營建紫禁城備料紫禁城的規劃紫禁城的建築


1-01.jpg (33440 bytes)
明清兩代的紫禁城

存最完整宮殿就是紫禁城。紫禁城又名紫金城、故宮,即現今的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正中心,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7年)。故宮之所以定名為紫禁城,是因為以古時的天文學來看,古人認為天上所有星體是以「紫微星」為正中心。而紫禁城就是全國的中樞、北京城的中心,所以取名為「紫禁城」。

當時明成祖朱棣初登帝位,將都城由南京遷至北京,命令陳珪、吳中負責規畫北京城和建造皇城,於是他們調集人力,開始營建紫禁城。

整座紫禁城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有十六萬平方米,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城牆高十一米,長三千米,牆外又有寬五十二米、長三千八百米的護城河環繞。據統計,全紫禁城的庭院地面用磚達二千多萬塊,城牆、宮牆及臺基用磚共八千多萬塊,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多達一百多萬立方米,後來堆成了紫禁城後高達四十九米的景山,房屋多達一千餘幢,九千餘間,有的甚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因為古人認為只有天宮才能有一萬間,故此就建設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屋。


回首頁 建築概述 建築結構 建築藝術 宮殿建築 友站連結

最近更新日期是2001/06/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