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一說便俗﹝高潔﹞

元代末年,江蘇揚州張士誠﹝公元?─一三六七年﹞,本是以駕船運鹽為業,乘亂起兵,自稱誠王﹝公元一三五三年﹞,與朱元璋﹝公元一三二八─一三九八﹞、陳友諒﹝一三二○─一三二○﹞等人爭天下。

他的胞第張士信,也倚勢囂浮。聽說倪瓚﹝一三○一─一三九四,字元鎮﹞善畫,便派人捧了絹緞,及厚重金幣,去向倪瓚買畫。

這位倪瓚,字元鎮,無錫人。生性高潔,為詩畫名家。但他不齒張士信所為,尤其認為絹緞金幣形同收買,心生忿怒,一口回絕道:「我倪元鎮不屑當一名王府的畫師。」隨手將絹緞都撕裂了,讓來人大受侮辱。

其後,有一天,張士信帶著友伴在太湖裡乘船遊湖﹝揚州無錫都距太湖不遠﹞,偶然聞到一縷香由鄰船飄送過來,士信說:「這鄰船中人,必是一位名流高士。」命船靠攏過去相認,一看卻正是倪瓚。

張士信記起上次買畫不成的前仇,一時怒起,便想親手殺了他,旁人極力勸救,最後仍被張士信狠狠地鞭打了一頓,才放走。

倪瓚從始到終,緊閉著嘴,未吐半個字。事後有人問他:「你被張士信如此窘辱,卻一句話也不說,是何原故?」

倪瓚答道:「處此俗世,我避俗還來不及,那知遇此俗人。我一開口,自己豈不也降格成為俗人了。」

【原文附參】:張士誠弟士信,聞倪元鎮善畫,使人持絹,侑以重幣,欲求其筆。元鎮怒曰:倪元鎮不能為王門畫師。即裂去其絹。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小舟中有異香,士信曰:此必一勝流。急榜舟近之,乃元鎮也。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諸人力為營救,然猶鞭元鎮,元鎮竟不吐一語。後有人問之曰:君被士信窘辱,而一語不發,何也?元鎮曰:一說便俗。﹝見:清、張宗橚:《詞林紀事》、卷二十二﹞

【編者私語】:雅人目有高致,不肯降低標格。鸞鳳不棲枳棘,孔子不飲盜泉,此無他,潔身自愛也。

 總目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