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千金﹝信守﹞

季布是楚國人,他講道義,重然諾,有豪雄俠士之風,在楚國名聲很響亮。

起初,他投身項籍﹝公元前二三二─前二○二,項羽、名籍,就是西楚霸王﹞軍中,與劉邦﹝公元前二四七─前一九五﹞爭天下。楚漢交鋒時,季布好幾次帶兵圍困了劉邦,幾乎使他脫身不得。

後來項羽敗了,劉邦稱帝為漢高祖,就懸賞全國,緝拿季布,賞格高到千金。季布只好藏在朱家的府裡躲避。

那朱家是魯國人,也是位任俠好客的豪士,不但願意庇護季布,還要化解他的危難,因此專程前去洛陽,會見汝陰侯滕公﹝就是夏侯嬰,因爵封故號滕公﹞說:「季布犯了甚麼大罪?為何高祖這樣急切的要抓他呢?」

滕公說:「季布從前替項羽效力,好幾次窘迫漢高祖,皇上記恨很深,所以必要抓來殺掉。」

朱家道:「作臣下的,各替自己一方的主帥盡力,這是必然的。季布為項羽重用,他的所作所為,乃是對本職盡忠,沒有不對呀。況且項羽手下的人還很多,難道一個個都抓來殺光嗎?如今劉邦已得天下,應當以萬民為念,單獨因自己的私怨來抓季布一人,這豈不是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胸懷有欠寬大嗎?你何不找個機會對漢高祖說說,不必追究了,好嗎?」

滕公果然勸說漢高祖,取銷了追捕令。季布因朱家而重獲自由,以後竟至通顯。朱家卻終身避免與季布見面,當時人都讚美朱家。

楚國有位曹丘生﹝以善辯聞名,富於家財﹞,想結交季布,請雙方的好友竇長君居中介紹,去拜訪季布。他一見面就對季布施禮長揖,,說道:「我楚國有句諺語流傳很廣:『得到黃金一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諾。』你何以獲得這樣崇高的名望?而且傳遍了梁國與楚國之間呢?可見你的確是一位高義之士,使我非常敬佩。」後來季布的名聲傳播更遠,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揚的助力很大。

【原文附參】: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朱家之所。朱家之洛陽,謂汝陰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王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臣各為其主。季布為項籍用,職爾。項氏臣可盡誅耶?今上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耶?滕公果言之上,上迺赦季布。楚人曹丘生,辯士,與竇長君善,欲得書請季布。曹丘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之間哉?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見:《史記》、卷一百、列傳第四十﹞

【編者私語】:重然諾,則結友必多。我既助人,人必報我,急時就會解困。所謂善有善報,莫謂憑空儻來之幸也。《論語顏淵篇》孔子說:「子路無宿諾。」就是說答應的事,不會等到第二天才去辦。《左傳》載:小邾射以句繹奔魯,曰:「使事蹟記載下來,殊為憾事。此為重然諾之可貴也。至若本篇所記,亦不能無述焉:蓋成大事者,要能化敵為友;爭天下者,要能轉怨為恩也。

 總目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