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7 Sparrow
首頁 向上 內政部 國防部 歷史文化部 國家通訊社 新聞局 超自然科學院 製作小組

 

 

AIM-7_1.jpg (13815 個位元組)          AIM-7M_2.jpg (17391 個位元組)          AIM-7M_1.JPG (11895 個位元組)

導彈諸元 變化型號 歷史 簡介 作戰模式       
 

                                   

全長

  3.64  米

翼展

       1  米

直徑

0.203  米

射程

         55  公里

重量

      225  千克

彈頭重量

     40.5  千克

速度

     2.5  馬赫 + 母機速度

動力裝置

  Hercules MK58     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制導方式

   半主動雷達導引

研發公司

   Raytheon  雷神公司                        General Dynamics  通用電力公司

 

 

                                  

AIM-7A

50-60年代服役,採用雷達波束導引,美國海軍用於對付速度大的1Ma的轟炸機

AIM-7B

改用主動式雷達制導

AIM-7C

改用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制導能全天候全向攻擊

AIM-7D

射程增加至8公里,但仍屬短程,採用可超聲速發射的半主動連續波制導

AIM-7E

D型基礎上加大了近三倍射程,及可裝備於部份先進戰機上

AIM-7E-2

是美國海軍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過渡型格鬥導彈1969年用於越南戰場

AIM-7F

射程可以達到60公里,並已顯示在戰鬥中的可靠性能。採用脈衝多蔔勒兼連續波半主動雷達制導,彈頭炸藥相應增加,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中程、全天候、半自動雷達導引導彈

AIM-7G

爲實驗性型號

AIM-7H

F型的改進型

AIM-7M

規格及外表和F型相同,使用數碼單脈沖搜尋器,在嚴重電子干擾的環境中,惡劣的天氣之下仍然可以擊中目標,採用了全固態化微處理技術、新的戰鬥部、新的主動雷達引信和新的發動機對付地面和海面上的低空目標性能大大提高,它操縱靈活,可靠性強,抗幹擾能力較強,具有下視下射能力,能對付多個目標

AIM-7P

爲過渡性導彈,改進了制導電子器件採用了新的引信和彈載電腦使導彈的性能倍增

AIM-7R

改進爲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再加一個新的紅外雙模制導,提高了末段制導精度1988年開始研製1997年服役

AIM-7D

射程增加至8公里,但仍屬短程,採用可超聲速發射的半主動連續波制導

AIM-7E

D型基礎上加大了近三倍射程,及可裝備於部份先進戰機上

AIM-7F

射程可以達到60公里,並已顯示在戰鬥中的可靠性能。採用脈衝多蔔勒兼連續波半主動雷達制

AIM-7G

爲實驗性型號

AIM-7H

F型的改進型

AIM-7M

具有下視及下射能力,能對付多個目標,使用數碼單脈沖搜尋器,在嚴重的電子干擾情況,惡劣的天氣之下仍可擊中目標

             

       

                                   

       此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産能超視距迎頭攻擊的空對空導彈,是美國富代表性的半動態雷達導向方式全天候中程空對空導彈。美國海軍於50年代開發,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及波斯灣戰爭都有使用AlM-7M麻雀空對空導彈。1995年開始服役,主要用於攻擊敵方的轟炸機、戰鬥機和巡航導彈,"麻雀"導彈曾在幾次局部戰爭的空戰中使用,均能準確地擊中空中目標,是海灣地區美軍主要的中程攔射導彈,開戰後,美空軍F-15戰鬥機用"麻雀"AIM-7M導彈擊落了伊軍"幻影"F-1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共發射了71枚,命中25架飛機。"麻雀"在實戰中有著糟糕的記錄。在19811989年的黎巴嫩空戰中,發射出的6枚"麻雀"僅一枚命中目標。在美軍中已服役超過30年。70年代至80年代,F-14及FA-18都以麻雀空對空導彈為主要中程對空武器總產量11,000枚。  

                   

 

                                   

       美國空軍、海軍及陸軍廣泛使用它的改良型號AIM-7F及AIM-7M,除美國的海、空軍裝備外,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希臘、土爾其等國均都裝備了麻雀空對空導彈及其派生型。美國海軍於1958年完成由F7U-3M戰鬥機實戰化使用麻雀空對空導彈。可惜,F7U-3M戰鬥機不久就被淘汰。真正在母艦艦載機上運用麻雀空對空導彈的戰鬥機是F-4B幽靈戰機,最多攜帶6發,主要用於裝備F-14F-15F-16F/A-18戰鬥機。在波斯灣戰爭中, AIM-7 麻雀飛彈是擊落最多敵機的空對空飛彈, 證明制敵於先機是很重要的, "麻雀"已正逐漸被更先進的AIM-120所替代。  


結構
導彈由導引頭艙、控制艙、舵機艙、戰鬥部和發動機艙組成。彈體呈圓柱形頭部呈雙曲線外形戰鬥部殺傷半徑爲20米,尾段呈錐狀4片全動三角形彈翼位於彈體中部尾部裝有4片固定的三角形尾翼全彈分爲5個艙段各艙之間採用可卸式方式連接

               

 

                                  

        AIM-7麻雀飛彈採用雷達導引,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必須一直保持對目標的鎖定狀態,否則麻雀飛彈無法擊中目標, 所謂的鎖定 是指己方的雷達波以確實掌握敵機,而麻雀飛彈則尋著雷達反射波飛向敵機,這是AIM-7的最大限制,此型飛彈利用戰機雷達所提供的反射雷達源來進行導引。把戰機的雷達想像成一個照亮目標的巨大聚光燈,AIM-7麻雀飛彈便朝著這個聚光燈照亮的目標飛去,如果聚光燈關閉,飛彈就會失去目標,因此必需裝備於有先進雷達的戰機上。

 

在訪客名冊留言 查看訪客名冊

皇榜

如想入宮進諫,

可經上方之天線傳達資訊,

無任歡迎。

欽此。

最近更新日期:10/3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