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規則
打麻雀基本上是以三為單位,要食胡必需有四組牌加一對俗稱為「眼」,而一組刻子或順子皆可為之一組牌。
牌之組合
刻子
例一 例二
三隻相同為之一組刻子,因為除了花以外,每一隻牌都有四隻,所以只會有一家才能擁有某一隻刻子,簡單來
順子
例一 例二
三隻順序的牌便可組成一組順子,不過只有筒索萬子才可組成順子,東南西、南西北或中發白並不是順子,要特喇注意!
碰
當自己手上擁有兩隻相同的牌,而任何一家打出和你那一對一樣的牌時,你便可以喊「碰」,然後開出來放在自己的左手邊,然後打一隻手上有的牌作「交換」(當然不是和其他玩家交換啦!)。這組碰了的牌亦稱作「明刻」。
注意:當自己手上有三隻相同的牌,這時這一組牌稱之為「暗刻」,那便不須要開出來放在左手邊,除非是以上所講到的槓牌。
上
當上家丟出一隻牌時,而那隻牌剛好和你手上其中兩隻牌可湊成順子時,便可喊「上」。
注意:只有上家打出的才可上,下家與對家打出的都不能。還有,己手上集齊的順子不用翻開來放在左手邊。而當自己要上的牌恰巧有別家碰或槓時,那便不能上牌。
例:當上家打出五筒時,恰巧自己有四筒和三筒,那時便可上牌,翻出來放在左手邊。
槓
四隻相同的牌便稱為「槓」,而槓有分明槓和暗槓,暗槓是指自己手上有四隻相同的牌,便可喊「槓」,開出來放在自己的左手邊,槓其實不屬於牌的組合,因為要食胡的充份條件是四組刻子或順子再加一對眼,而槓只是刻子的「補充」而已。不過槓也有它的用處,便是可以再多摸一隻牌。
食胡
基本上只要集齊四組刻子或順子,再加上一對眼,不論碰了上了,或是自己手上集齊便可食胡。但有時候符合這個基本條件都不能食胡,是因為每局牌都有多少番起胡的條件。
起胡番數及上限
每次開局始要訂明多少番起胡,最大多少番,亦即是沒有特定番數便不能食胡。一般香港人打開的都是三番起胡,最大八番,亦即最多只能有八番。至於番數的計算,詳情請到「第三課、番數計算法」裡參考。
開局與摸牌
1. 坐好後,開始洗牌;(如下圖)
2. 每家先砌十八垛;(一垛為兩隻疊起)
3. 由坐莊家擲骰;(如下圖)
4. 三顆骰的總和便可定開哪一家和哪一垛牌;(如下圖)
5.點開哪一家牌是逆時針數的,但摸牌則是順時針,每 人一次拿兩垛共四張牌,各拿三次,每家先拿十二張,然後莊家便要跳牌;(如左圖)
6.最後便是補花,而補花亦有規定的,莊家先補花,補完花才到下家補,如沒有花可補,則到再下一家補,如此類推。但如果補回來又是花,其他的人補完花後,才再後補花,這時要說「後補」,後補也是要順先前的次序的。
過莊與霖莊
當完成一局牌局後,以下兩種情況才知道是要過莊還是要霖莊。
梗例
即每次開局前不必事先聲明的例,屬於不明文規則(Implied terms),以下便是一些香港牌必須遵守的梗例:
檯例
顧名思義,檯例是沒有硬性規定的,每次開局前應講明一些不是現有的梗例,而有時因檯例而影響梗例的,以下便是一些檯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