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長嘯

~~屯門巴士線演義

 

1980年屯門大興村總站。(圖片來源:Uwants討論區)

新市鎮的發展倘以年數計,以屯門來得較早。巴士線的發展大抵萬變不離其宗:在開發早期發展較快,至發展成型,巴士線發展速度,也就有所放緩。

考究屯門最早的巴士線,數以1948年12月開辦的16C(佐敦道碼頭←→青山)為最早,其次為1961年6月24日開辦的27(佐敦道碼頭←→青山醫院)。只是兩線皆非常規路線,前者乃假日線,後者只限平日行走。六七暴動時兩線一度停駛,暴動後更皆沒有重開。

而第一條真正配合屯門發展的路線,該是1973年7月16日開辦的52(屯門新墟←→荃灣碼頭)。52乃一條不折不扣的開荒線,主要是連接至最接近市區的荃灣,以接駁其他巴士線至其他地區。由於屯門公路要到後期才開始通車,52當時僅能取道青山公路往返。

到1977年中新墟對岸的大興村落成,52遂從中分拆出52A(大興←→荃灣碼頭),也是取道青山公路。到1978年5月8日屯門公路通車,52A改由新開的66(大興←→荔枝角,經屯門公路)取代,屯門巴士線的急速發展,由是展開。

屯門的發展與屯門巴士線的關係
年份 新發展區域 新開辦路線 路線改動
1978-1980 大興村 66(大興←→荔枝角)
・66M
(大興←→旺角地鐵站)
 
1980-1982 友愛、安定 60(安定←→長沙灣)
・60M
(安定←→荃灣地鐵站)
52總站搬至安定村
66M縮短至荃灣地鐵站;66延至大角咀碼頭
1982-1983 蝴蝶村 59A(蝴蝶村←→長沙灣)
59M(蝴蝶村←→荃灣地鐵站)
 
1983 兆康苑 67M(兆康苑←→葵芳地鐵站)  
1984   52M(華都花園←→葵芳地鐵站) 52、60、60M總站搬至友愛南,時稱屯門碼頭
1985 山景村 57M(山景←→荔景)  
1986 屯門市中心 60X(屯門市中心←→佐敦道碼頭)
61X(屯門市中心←→九龍城碼頭)
57M、59A、59M改經皇珠路 (之前要繞進屯門工業區)
66、66M繞經山景、屯門工業區 (之前由大興直入市中心)
60M總站搬到屯門市中心,經友愛出荃灣
1987   62X(屯門市中心←→鯉魚門)  
1988 良景 58M(良景←→葵芳地鐵站)
59X(屯門火車站←→旺角火車站)
66X(大興←→大角咀碼頭)
67X(兆康←→旺角火車站
59A、59M總站搬往屯門碼頭
1990 建生村 58X(良景←→旺角火車站  

大體這些路線除了皆是經屯門公路外,還均是按著新區開發而開辦,如蝴蝶村落成時有59A、59M開辦;兆康苑落成有67M開辦;山景村落成時有57M;到1988年良景村落成時更有58M、58X。至於路線重整,則一般是在開辦早段按實際情況而起,舉例57M、59A、59M改經皇珠路當天,乃皇珠路通車日子;因應屯門市中心落成,60M才搬總站到屯門市中心;配合荃灣路(連接屯門公路至九龍一段公路)通車,乃有特快線58X、59X、60X、66X、67X開辦。以前由屯門出九龍需先入荃灣市中心,但荃灣路則省略了這一段路。

跟其他區域一樣,屯門整個新市鎮在建生村落成後,已大致成型,人口模式也固定起來。大部分巴士線客源主要是當區居民,故此受當區人口模式變化很大,不論加班與否,都受制於實質需求;而改動路線次數,也因著道路網的完備而減少。總而言之,屯門巴士線自九十年代,起已變化不大,即使後期有新線開辦(如來往尖沙咀的260X、隧巴線960、961、962),始終無礙大局。


除了對外路線,屯門也有一些區內線開辦。一直以來來往屯門區內都是靠輕鐵,但輕鐵要到1988年才通車,比屯門最早開發的年份──1973年相隔了十五年。而在這十五年間,也就有一些巴士線行走屯門區內。

1973年10月11日九巴開辦59(屯門新墟←→蝴蝶灣)。當時屯門正剛開發,道路網未具規模,但大致看,59乃先由新墟經屯門工業區轉入蝴蝶灣。隨著屯門開發,59改動甚多,如1977年8月16日延長至剛落成的大興村;至友愛村落成,又於1982年8月9日搬到友愛村,不入大興

區內線59B在兆康苑的總站。(圖片由Gavin Lau提供)

屯門其他區域的發展,也對區內線發展起刺激作用。1981年10月19日有62(大興←→青山灣)的開辦,經大興、新墟、友愛至青山灣。至兆康苑落成,62遂於1982年9月6日延長到兆康。配合山景村落成,62又於1984年4月25日繞經山景。同天59路線定型,總站設在大興,經新墟、友愛,然後沿皇珠路駛到蝴蝶村1985年4月21日還開辦59B(兆康←→蝴蝶),途經青山公路新墟段,入新墟、工業區、龍門路。

當時屯門正在興建輕鐵,而輕鐵則跟九巴協議好,在輕鐵通車時把三條區內線交予輕鐵。由1987年下旬起,59B、62、59也分別於不同日期由輕鐵接手。至1988年7月輕鐵通車,因來往屯門區內不再需要巴士線,三條區內線失去價值。故在1988年9月25日三條輕鐵路線505、506、507投入服務當天,59B、62、59便取消。

基本上三條輕鐵線505、506、507,本質都是沿襲原有區內線的路線。如505乃與原來的62一樣,都是來往兆康至青山灣,途經鳴琴路、杯渡路、屯門市中心、友愛入三聖。原本505只到友愛,直達三聖則要到1992年輕鐵三聖站啟用才延長到去。506由屯門市中心至屯門碼頭一段,根本與59B一樣,經杯渡路、青雲路和龍門路才到屯門碼頭。而507則是沿用59的路線,由大興至屯門碼頭一段,乃與59取消時的路線一樣。

輕鐵路線與屯門區內線比較
輕鐵線編號 路線 巴士線編號 路線
505(兆康←→三聖) 兆康、良景、山景、工業區、市中心、友愛、三聖 62(兆康←→青山灣) 兆康、大興、工業區、市中心、友愛、三聖
506(友愛←→屯門碼頭) 友愛、市中心、工業區、龍門路、蝴蝶 59B(兆康←→蝴蝶村) 兆康、新墟、友愛、市中心、工業區、龍門路、蝴蝶
507(田景←→屯門碼頭) 良景、大興、新墟、市中心、友愛、屯門碼頭 59(大興←→蝴蝶村) 大興、新墟、市中心、友愛、蝴蝶

屯門巴士線個別介紹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