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武門派

~~青衣巴士線演義

 

荃灣巴士線理論上應包括青衣,但由於青衣較遲發展,其巴士線演變,也就相對較後起步。由於地理上青衣是一個島,與荃灣、葵涌相隔一個海灣,昔日來往青衣,主要是靠水路,車輛不能直接駛入。要等到1974年青衣南橋通車後,有了道路連接,青衣才有巴士線往來。

第一條行走青衣的巴士線乃44(青衣←→荔枝角),於1975年10月20日開辦,取道青衣南橋,青衣總站大概位處今日青衣村附近,荔枝角總站也即是美孚。由於當時青衣對外只靠青衣南橋,青衣早期的發展主要在南橋附近,故先有長青村落成於該處,並於1977年5月7日有44A(長青←→大角咀碼頭)之開辦。在長青村入伙的同時,第一條連接荃灣至青衣的巴士線──43(長青←→荃灣碼頭),於1977年9月1日開辦。由於青衣南橋對岸是葵涌,43乃先經葵涌才入荃灣。

由於當年青衣只有長青村一個,人口規模沒有現在的大,直到1985年前,青衣巴士線的擴充一直相當緩慢。比較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2月26日出現的42(長青←→順利);以及配合地鐵荃灣線通車,於1982年5月17日開辦的地鐵接駁線43M(長青←→葵興地鐵站)。43M起先是到葵興地鐵站,兩年於乃於1984年7月1日縮短到葵芳站

青衣的發展要到1985年以後才有所加速,巴士線網絡也在此後的時間大力擴張,至1990年左右為止。大抵青衣的發展乃是由南到北,即由青衣南橋起一直到青衣的北岸。而1988年青衣北橋通車,更使青衣南橋不再是唯一進出青衣的路段,同時也使來往青衣至對岸的荃灣,更加直接。

青衣的發展與青衣巴士線擴充
年份 建成地區 新開路線 路線改動
1985 長康村 ・43A(長康←→葵涌)
・44B(長青←→深水步碼頭)
・44A延至長康村
1986 青衣村 ・44M(青衣村←→葵興地鐵站) ・44延長為(青衣村←→旺角火車站)
1987 長安村 ・41(青衣村←→九龍城碼頭) ・44M延至長安村
・44B改稱43D
・44A改稱43C
1988 青衣北橋 ・41M(青衣村←→荃灣地鐵站)
・43B(長青←→荃灣碼頭)
・41A(長安←→深水步碼頭) 
 
1989     ・青衣南橋進行維修,青衣南橋巴士線要臨時改經青衣北橋,當中部分永久改經,如44和已改總站至長安的41
1990 長亨村
美景花園
・42B(長亨←→荃灣地鐵站)
・243M(美景花園←→荃灣地鐵站)
・44B改稱42A,延長為(長亨←→佐敦道碼頭)
・42M在稍後時間改稱42M

青衣巴士線有不少是連接對岸的荃灣、葵涌,44M是為例。(圖片由[694巴士站]提供)

在青衣長亨村落成以後,青衣的發展已大致成型,巴士線除了在1991年1月6日有來往東九龍的42C(長亨←→藍田地鐵站)之開辦,和1995年11月5日有41A延長至尖沙咀東外,變化已經不大。

一般計除了來往九龍的巴士線外,青衣巴士線最常見的類別,乃來往荃灣、葵涌的路線。這是因為青衣在地理上靠近荃灣、葵涌,居於青衣的居民,來往荃灣、葵涌次數往往相當頻密,所以這種按地緣因素開辦的路線,在青衣必不可少。因早期未有青衣北橋,由青衣到荃灣取道青衣南橋,要先經葵涌;至青衣北橋一通車,多條連接青衣至荃灣的巴士線相繼開辦,皆是繞經青衣北橋,地緣因素作用,至此更為明顯。因過去青衣以住宅為主,缺少一個購物中心點,巴士線一直都沒有來往青衣島內者,來往荃灣、葵涌的巴士線,實際發揮著青衣區內線功能。

至1998年地鐵東涌線通車,對青衣的發展可謂相當深遠,其一是青衣已有鐵路接駁來往市區;其二是地鐵青衣站上蓋有一個購物中心,成為青衣島內的購物中心點。此個利好因素促成島內巴士線的開辦,是為248M(長亨←→青衣地鐵站,1998年6月22日開辦)和249M(美景花園←→青衣地鐵站,1998年6月22日開辦)。自此青衣便有區內線服務居民到區內購物。

青衣巴士線個別介紹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