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看塘

~~觀塘巴士線演義

 

1960年代觀塘,現址為翠屏村。圖中可見一部單層巴士和兩部雙層丹拿CVG型,而翠屏村隔壁則是工業區,圖中可見已具規模。(圖片來源:Uwants討論區)

本篇重點乃香港最大工業區──觀塘。「觀塘」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來說是指觀塘市中心,而廣義來說範圍可北延至牛頭角,南延至油塘。而本篇「觀塘」的定義,是指廣義而言。

在香港開埠初期,觀塘僅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只伴隨著一些小村加一個大海灣,由牛頭角伸延至油塘。二次大戰後大量人口湧入香港,令九龍區人口急增,結果五十年代,觀塘一帶已興建了多個徙置區,大量居民搬進。及後觀塘又在1954年開始填海,發展成一個工業區,於是觀塘市中心大約在1960年成形。


早年觀塘人煙稀少,二次大戰後才有一條觀塘道建成,且只到牛頭角,所以早年觀塘可說無甚麼巴士線。而第一條行走觀塘的路線是2A,原本是來往深水步至九龍城,1953年10月延長至牛頭角,總站在今日牛頭角巴士總站,當時這個位置只是一村口。

1954年觀塘一帶展開了填海工程,發展成工業區,九巴遂於1956年7月4日開辦11B九龍城碼頭←→牛頭角;1958年10月15日開辦6D荔枝角←→牛頭角,途經青山道、大埔道及界限街。隨著觀塘徙置區落成,11B於1958年8月16日延長入觀塘,為第一條直達觀塘市中心之巴士線,觀塘總站設於裕民坊。這時觀塘市中心亦有大量工廠和住宅大廈建成,人口越來越多,多條巴士線也在這個時候開辦。

觀塘巴士路線(暴動前)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備註
2B 觀塘裕民坊←→旺角碼頭 1960年1月25日 首條來往西九龍至觀塘市中心的路線
2C 觀塘裕民坊←→九龍城 1960年3月1日
2D 觀塘裕民坊←→蘇屋 1960年9月1日 路線與6D一樣途經大坑東
11D 觀塘裕民坊←→牛頭角 1963年9月9日 為觀塘首條區內線,1964年6月5日延長為(油塘←→牛池灣)
13A 秀茂坪←→九龍城碼頭 1964年4月28日 秀茂坪首條巴士線
5B 觀塘碼頭←→紅磡碼頭 1965年6月1日  
14A 藍田←→彩虹 1966年3月17日 藍田首條巴士線


七十年代末地鐵觀塘線地盤,位處牛頭角下村對出。(圖片來源:Uwants討論區)
六七暴動乃觀塘巴士線發展的分水嶺,一方面部分舊路線在暴動時停駛,但在重開後受到改動。舉例6D在停駛後由荔枝角縮短至長沙灣;2D在停駛後縮短至彩虹,再沒有回到觀塘。同時有些更沒有重開,這是2C和11D

這時遷入觀塘的居民依然越來越多,同時繼續有工廠設於觀塘,故自暴動後觀塘仍有大量路線開辦,計有1A、13B、13C、13D、14、14B、15、15A、15B,皆在1967年中至1968年初開辦。其中1A、13D、14、15、15A是對外線;13B、13C、14B、15B是區內線;而13D、14、15更屬「半直通路線」,在牛頭角至九龍城的一段不設分站,以快捷方式往來。由於新開巴士線能進一步深入舊路線未去到的地方,部分舊路線便因而要取消,這是2B和14A

在七十年代時,絕大部分觀塘巴士線客量都相當大,這是與觀塘有大量公屋落成,人口的增大很有關係。據統計七十年代中期,觀塘人口已超過七十萬,超過七成住在公屋,包括家傳戶曉的牛頭角下村、藍田村、秀茂坪村等等。當時這些公屋的分佈主要都在觀塘工廠區附近,居民絕大多數都是在這些工廠上班,其客量之大,可以從一個公屋有幾條區內線看出:秀茂坪有13B和13C,藍田則有15B和15C,而油塘則更有14A、14B、14C三條。而一些直達油尖旺的路線,像1A和14更是皇牌路線。

當時往返觀塘的人流之極大,令巴士線即使怎增多怎加班也不能應付,故七十年代末已有地鐵興建。地鐵觀塘線於1979年12月通車,九巴先於1979年9月30日開辦13M觀塘地鐵站←→秀茂坪,又於1979年12月5日開辦23M樂華←→觀塘地鐵站,再於1979年12月16日開辦15M藍田北←→觀塘地鐵站,接駁地鐵至觀塘各區。

觀塘巴士路線(暴動後)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14B 油塘←→牛頭角 1967年9月16日 1A 秀茂坪←→尖沙咀碼頭 1968年6月4日
14 油塘←→佐敦道碼頭 1967年9月24日 14C 油塘←→觀塘裕民坊 1969年8月8日
13B 秀茂坪←→觀塘碼頭 1967年12月23日 3D 慈雲山←→觀塘裕民坊 1970年1月3日
13C 秀茂坪←→觀塘碼頭 1967年12月30日 15C 藍田南←→觀塘裕民坊 1974年4月1日
15 藍田←→紅磡碼頭 1968年2月24日 14A 油塘←→觀塘裕民坊 1974年10月14日
15A 藍田←→慈雲山 1968年2月24日 16 藍田←→大角咀碼頭 1975年3月16日
15B 藍田←→觀塘碼頭 1968年4月6日 19A 觀塘裕民坊←→功樂道 1976年5月16日
13D 秀茂坪←→旺角碼頭 1968年4月12日 6E 觀塘裕民坊←→長沙灣 1978年5月16日
11D(第二代) 橫頭磡←→觀塘碼頭 1968年4月20日      


自八十年代地鐵通車後,為避免觀塘巴士線客量受到打擊,九巴遂於1982年開設特快線14X油塘←→佐敦和15X藍田←→尖沙咀,取道機場隧道。與舊路線比較,14X和15X顯然非常直接,故九巴於1988年再多開一條13X秀茂坪←→尖沙咀;同時13D、14和15亦不再以半直通路線經營,牛頭角至九龍城一段全數設分站。

1989年8月6日地鐵觀塘線延長至對岸的側魚涌,並增設藍田站。這結果使不少藍田巴士線受到影響,其中15M便因為藍田乘客可直接在區內乘地鐵,而於1989年9月4日取消;由於來往藍田至觀塘的人流紛紛轉向地鐵,15B和15C便分別於1992年7月5日和1994年4月9日取消

地鐵通車尚未是客量下跌的最主要因素,真正的致命傷卻在地鐵通車後不久出現:其一是油塘村、秀茂坪村、藍田村等一眾公屋,皆因年事已高而要重建,觀塘人口有所下降,由七十年代的七十多萬下跌至六十萬左右。這使觀塘巴士線需求不再如七十年代時那麼大。其二是香港製造業開始走下坡,來往觀塘上班的人流不斷減少,也使不少觀塘巴士線客量不斷下挫。其中最受影響乃油塘,不但全部公屋在這時拆卸重建,幾乎該區工廠大廈都十室九空。結果14A最終支撐不住,在1993年2月28日取消;14B同日延長至藍田的廣田村,又於1995年5月22日由途經觀塘工業區,改經觀塘一段牛頭角道。至於秀茂坪也是一樣,13C和13B皆分別於1992年5月24日和1994年3月1日取消。另外在這段時間取消的,還有19A和6E。

客源減少下固然令九巴不得不重整觀塘巴士線,除了取消一些多餘的區內線外,對外線也要重整。舉例1995年3月19日乃有合併5K即5B,1983年5月1日改稱5K及13A成13K秀茂坪←→紅磡火車站;1995年5月22日14X及15X也要合併,變成215X藍田←→尖沙咀。及後13K再於1997年6月22日修改路線,改為特快線11X,來程途經機場隧道,回程則途經觀塘繞道,變成一條特快線。


觀塘各公屋之重建都在二十一世紀初相繼完成,部份更是在重建後新增的,計有秀茂坪寶達村和藍田廣田村。這些公屋都較遠離地鐵站,巴士線客量遂亦增加。但由於製造業早已式微,只有接近地鐵站一帶才重建了些商業大廈,大部份新居民都是在市區心臟地帶工作。故來往觀塘至油尖旺的巴士線,需求有明顯增加。同時間居於這些公屋的居民都會到觀塘市中心購物,亦有一些居於這些公屋的學生會在區內上學,兩者人流亦有回升,故觀塘區內線需求多有回升趨勢。

在客源回升下,觀塘巴士線也有改動,如13D和13X分別於2001年7月8日和2002年4月20日延長至寶達村;15和15A總站皆於2003年7月6日搬至藍田平田村,以配合該屋村入伙。現時觀塘巴士線很多都有低地台巴士行走,尤其是來往油尖旺者,客量多足以與地鐵抗衡,如1A、14、16、215X等。

隨著觀塘各區相繼重新發展,觀塘人口有機會回升至七十年代的水平,故觀塘巴士線回復往昔水平,機會甚大。

觀塘巴士線個別介紹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