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狂奔

~~通宵巴士線演義

 

通宵巴士線,顧名思義,是指只在深夜才行走的巴士線。這類路線早在七十年代已有,但未有大規模發展;而每一處地方都有自己的通宵巴士線,則是廿多年後的事情。


通宵巴士線最早可追溯至在1975年12月17日開辦的兩條隧巴線──121、122。121和122本質是隧巴111(坪石←→中環)和112(北角←→蘇屋)的通宵版本。當時紅隧巴士線才開辦僅三年,已大受歡迎,惟當時大部份隧巴線主要在日間行走,而當時另一個選擇──渡輪,尾班船也只到晚上十二時多。換言之過海交通到了深夜便一片空白。因此中巴和九巴便大膽地開辦121、122,吸納在深夜過海的客源。

首兩條通宵路線
編號 起訖點 路線 備註
121 彩虹←→中環 彩虹道、馬頭圍道、漆咸道北、紅隧、灣仔、金鐘、中環 1981年2月15日中環總站改設在上環港澳碼頭;九龍總站則於1988年5月9日延至牛頭角。
122 北角←→蘇屋 深水步、彌敦道、加士居道、紅隧、銅鑼灣、北角 1989年6月5日延長至美孚。

當時通宵隧巴線是就只有這兩條,換言之由西九龍往返中環,或由北角往返東九龍,通宵隧巴是沒有直接路線的。故此中巴和九巴便特意在紅隧收費廣場設免費轉車站,由中環返回西九龍的,可以乘121到紅隧轉車站改乘122;;由北角返回東九龍的,則可先坐122到紅隧轉坐121。而在121、122開辦後一年,九龍有另一條通宵巴士線開辦,這是2B(九龍城碼頭←→佐敦道碼頭)。2B是於1976年12月17日投入服務,是九龍最早出現的市區通宵線。不過2B只開辦了兩個月,客量並不理想,很快便在1977年2月24日取消。

自此之後,全香港便只有121、122兩條通宵巴士。而且當時香港的消閒娛樂並不及今日般豐富,深宵交通需求可說是近乎零,加上以深宵的交通需求,根本便不足以派出載客量動輒過百人的雙層巴士行走,而九巴2B的經驗更證明了這一點。故倘在深夜晚歸,只有兩種選擇:的士和紅色小巴,因為它們並沒有限定的服務時間。

至於第三條通宵巴士線,則要等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再度出現,而這亦表示著通宵巴士線的急速擴張。


第三條巴士線的出現是有著其獨特的背景,這是因為香港自八十年代經濟起飛後,各類消閒娛樂開始越來越豐富,其中不少更是可以玩到通宵的。一些地區像旺角、尖東,都有很多夜總會和卡拉OK,令不少人都有晚歸習慣;與此同時巴士公司買車開始多元化,不再只是一味購買載客過百的雙層巴士,有些更加是廿四座小型巴士,這類型車尤其適合行走一些需求極度偏低的巴士線,如通宵巴士線。加上的士和紅色小巴在每逢深宵開始大收旺場,這也為通宵巴士的出現,埋下重要的種子。

第三條通宵巴士線是288S(恆安←→大圍),路線大概像今日馬鞍山鐵路般,途經沙田多個住宅區,如第一城、沙角、新翠等。這條路線是在1989年2月28日開辦,由於本身都是行走純住宅區之間,在需求偏低下,288S遂在1991年1月29日取消。

自288S開辦後,通宵巴士線開始陸續出現,包括九巴的293S、241S、281S、271S和216S。五條線基本上全部用空調巴士,多以單層巴士居多,有時更加只有豐田小巴(AT)。

九巴新開辦的通宵巴士線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路線途經 備註
216S 藍田←→九龍車站 1994/7/11 秀茂坪、四順區、新蒲崗、旺角 最初以廣田村為總站,後改為油塘
241S 青衣←→九龍車站 1990/11/18 青衣南橋、荔景、長沙灣道、彌敦道 最初以長安村為總站,後改為長亨村
271S 大埔←→九龍車站 1994/7/24 吐露港公路、沙田市中心、窩打老道
281S 馬鞍山←→九龍車站 1991/1/28 沙田第一城、沙角、大圍 最初以恆安為總站,後延至錦英苑
293S 寶琳←→旺角(西洋菜街) 1989/11/20 觀塘、九龍灣、新蒲崗、旺角 1991年8月2日延長至坑口

至於香港島方面,九十年代起已出現通宵巴士線。1994年8月25日城巴開辦N72(香港仔←→銅鑼灣)、N90(鴨利洲←→中環),並與121和122一樣提供免費轉乘。而到了1996年4月22日,城巴又開辦另一條通宵線N8X(小西灣←→中環),成為城巴第三條通宵巴士線。

至於當年還服務著港島區的中巴,眼見通宵巴士線越開越多,便決定「有樣學樣」,在城巴N8X開辦當天開辦N8(小西灣←→灣仔碼頭)。N8和N8X一樣都是直達柴灣並途經英皇道,但不同的是N8只是到達灣仔,而N8X則直達中環。而且,N8是繞經筲箕灣的耀東村,而N8X則並不繞經。

1996年5月1日九巴重組通宵巴士線,293S、241S、281S、271S和216S,皆分別改稱N293、N241、N281、N271和N216;121和122也由當天起改稱N121和N122。N字頭的意思,是指路線屬通宵巴士線,此後所有新開辦的通宵巴士線,編號都以N字頭表示。而在九巴著手重組通宵路線時,便開始計劃在1996年5月1日開辦N260(屯門←→美孚),但正式開辦卻要到1997年7月14日才落實。


無獨有偶,最早的通宵巴士線乃隧巴線121和122。而圖中的通宵線N619也是隧巴線,但卻在後期才出現。(圖片由[短車檔案室]提供)

當時開辦通宵線以城巴最積極,蓋因城巴在1997年初曾作出一項大膽構想──把旗下所有隧巴線均提供通宵服務,變相全日24小時行走。因此兩條城巴隧巴線171和118,便在1997年4月分拆出通宵線N171、N118。其後城巴陸續把旗下隧巴線,包括170、102、182、619、969等都加入通宵班次,予以N字在編號前面。同時間九巴也有計劃搞類似服務,並參與城巴這項構思,結果也與城巴一起聯手經營這批通宵巴士線。

之不過當巴士公司把一條日間路線改為24小時服務時,須要考慮的,是這些路線是否連深夜也有需求。但可惜城巴在把隧巴線改為24小時行走時,城巴發現很多路線在深夜的需求根本不足,很多時都空車遊街,即使路線日間班班頂閘的,亦如是。結果很多通宵隧巴線都虧損收場,即使收費較日間線高,仍需以日間線盈利補貼。/font>

話雖如此,仍然有一些通宵版本的隧巴線開辦,如在1996年12月20日開辦的N691(將軍澳←→中環);1997年6月30日有N680(馬鞍山←→中環);以及2002年4月28日開辦的N968(元朗←→銅鑼灣)。


其他新開辦的通宵線
編號 起訖點 開辦日期 路線途經
N260* 屯門碼頭←→美孚 1997/7/14 良景,兆康,屯門市中心,荃灣,葵涌
N269* 天慈←→美孚 1999/3/28 天水圍,元朗,三號幹線,荃灣,葵涌
N270 上水←→沙田市中心 1999/2/14 粉嶺南,太和,大埔墟,吐露港公路.
N237* 美孚←→葵盛(循環線) 2002/11/4 葵盛,葵興,石籬,青山公路葵涌段
N76 上水←→落馬州 2003/1/27 新田公路
N277 元朗西←→落馬州 2003/1/27 新田公路

*N237、N241、N260、N269可以於美孚相互轉乘。

通宵巴士路線在這十多年間開辦得不少。它們都有一共通點,就是服務時間幾乎完全統一,是由午夜十二時至清晨六時,班次一般都是大概30分鐘一班左右,用日間路線衡量無疑稀疏,但以乘客量作標準則仍可接受。客量方面最主要都是在午夜十二時至凌晨二時需求較多,餘者則多是空車遊街。這反映通宵線由始至終都難與日間相比。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