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高原

~~山頂巴士線演義

 

何謂「港島高原」?山頂是也。在地理上全港島最高的山脈乃山頂,達554米,而且一向是全球著名的香港景點。遊客到香港遊覽,上山頂乃指定節目。倘在此問一個問題:如何去山頂?相信大部分人會答:「山頂纜車」。沒錯,上山頂搭纜車,這想法根深蒂固。之不過來往山頂,除了纜車外巴士也可。這是指15(中環←→山頂)。

港島的15號線乃全球知名的巴士線,因為它正正是來往山頂。對於遊客,一進山頂,15號線或多或少都會略知一二。


附圖是短車身的丹拿珍寶巴士(SF),因車身僅4米高,七八十年代是山頂巴士線主力。(圖片由[祺人祺事]提供)

這條15號線是在1960年7月1日由中巴開辦,途經灣仔皇后大道東和司徒拔道上山頂。15最初是四十分鐘一班,但因乘客量多,便在1963年9月1日改為30-40分鐘一班,再於1965年改為20-40分鐘一班。由於山頂居民大多非富則貴,通常不會乘巴士,15號線乘客多是到山頂遊覽的遊客。七十年代旅遊業起飛,到香港旅遊的遊客大增,山頂貴為全球知名景點,故即使有纜車,15號線一樣有大量乘客乘坐。

當時中巴曾有舉動吸納山頂居民客源,如1961年中巴曾開辦17(山頂←→普樂道)和18(山頂←→加列山道)以接駁15號線,但都很快因客量稀少而取消。1974年10月14日,中巴又特意安排15在平日日間,繞經山頂的僑福道及文輝道,去方便山頂居民,但也是徒勞無功。結果15一直都沒大變化,只有於1972年9月11日中環總站設在天星碼頭,以及在1987年2月9日遷往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話雖如此,中巴很重視15,特別是山頂是重要的旅遊點,遊客變成15主要客源。故早在1972年5月,中巴已派出雙層巴士行走15。隨後為應付節日期間需求,中巴特設特別專線針對上山頂遊覽的人,先在1977年9月27日開辦15A(北角碼頭←→山頂),三年後又在1980年9月23日開辦15M(金鐘←→山頂),皆於中秋和重陽,以特快途徑接送山頂遊客下山


不過當使用雙層巴士行走15號線時,這卻往往麻煩了中巴。這不但是因為山頂道路狹窄彎多,還是因為駛上山頂時,要穿越一條行車天橋──渣甸橋*。此橋高度低,離山頂主道路──山頂道僅四米高(一般雙層巴士高度約4.4米)。故此中巴在用車上須多花心思,派出車型不但車身要短(少於11米),高度也不能高於4米。曾派出的車款按先後引進次序,如下:

曾用作行走15號線的巴士
車型 巴士公司 備註
佳牌阿拉伯型 中巴 由原有單層巴士改建成雙層,高度特意設計到4米,主要安排行走山頂。
丹拿珍寶(SF) 中巴 中巴於七十年代共買進三十部,高度僅四米,且屬短身版本。
丹拿珍寶(LF) 中巴 由於差不多所有丹拿珍寶都只有4米高,每逢節日都會派出行走節日線,如15A、15M。但因車身較長(約10.6米),一般不會經常派出上山頂。
丹尼士統治者(SD) 中巴 1981年買進,車身高度也是少於四米。但服役年期不長,到1996年便退下火線。
丹尼士三叉戟(33XX) 新巴 1999年買入,全長10.3米,高度4.17米,屬低地台版本。

大體在中巴時代,15號線系列,雖然也有不同類型的車,但最常用的乃短身版本的丹拿珍寶(SF)。這款車由七十年代起已行走山頂,一直到1998年中巴專營權結束,仍未間斷。其間雖然有丹尼士統治者型(SD),但1996年時已經退下火線,比丹拿珍寶還短命。

為了應付需求,新巴特意派出了矮身丹尼士三叉戟巴士行走山頂巴士線。圖為一部15號線新巴正沿山頂道駛上山頂。(圖片由[短車檔案室]提供)

15、15A和15M於1998年9月1日全數由新巴接辦。由於山頂巴士線向來客量都相當高,對於是巴士業務新丁的新巴而言,當然要大幹一番。不過在接辦初期,新巴車隊大部份皆由中巴轉手過來,除SF外並無合適雙層車型行走山頂。受制有限資源,新巴起先只能把僅有的SF集中於15,而15M更在1999年以後再不行走矣。之不過這時SF車齡已有廿多年,退役是早晚的事,但15始終都需要雙層巴士應付大量乘客。因此新巴便購入六十部矮身丹尼士三叉戟(33XX),部分派往15,成為首批行走山頂的低地台巴士。


來往山頂的巴士線除15外,其實還有另一條,這是15B(銅鑼灣←→山頂)。15B是於1974年9月20日開辦,與15一樣取道司徒拔道上山頂。最初15B只在中秋及重陽才行走,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節日線。後來15B於1978年擴展至逢假日都行走,一直到1998年9月1日由新巴接辦為止,仍然不變。跟15一樣,15B也是受到渣甸橋的高度影響,長期都是以高度較低的巴士為主,如SF。直至新巴接辦,才轉用丹尼士三叉戟(33XX)行走15B。

雖然15B也與15一樣來往山頂,其需求遠不及15。筆者曾乘坐過15B下山,發覺這條線的客量只是一般,當時一部車全線只有三、四人乘坐,包括筆者在內。所以新巴一直都只在假日才派車行走,當中還有單層巴士。

*「渣甸橋」正名是「加列山道橋」,建於1912年,是香港第一條行車天橋,屬歷史建築,受法例所限,不許清拆重建。

回到[巴士線大演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