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拿珍寶

丹拿珍寶是香港史上第一款後置引擎雙層巴士,最先由中巴引進,七十年代一度是中巴的標誌。(圖片由[祺人祺事]提供)

丹拿珍寶在七十年代是巴士界響噹噹的車款。丹拿珍寶正名是Daimler Fleetline,其最大特點是低地台,下層車廂不設梯級,而引擎則設於車尾。

其實丹拿珍寶並非英國最早出現的後置引擎巴士。五十年代英國利蘭車廠就已生產了亞特蘭大(Leyland Atlantean)。但在香港,最先出現的後置引擎巴士,則以丹拿珍寶為首。七十年代時英國政府以財務優惠,鼓勵當地巴士公司採用後置引擎巴士,令前置引擎巴士突然停產。這時遠在亞洲的香港正值人口急增,紅隧又於1972年8月通車,前置巴士不再生產,對香港影響甚大。於是1972年,中巴購入全香港第一部丹拿珍寶作試驗。後來效果理想,中巴便在七十年代購入305部同款巴士,另訂購30部短身版本,專門行走路窄彎多的路段。

九巴也曾引入丹拿珍寶於自己車隊,但機械性能和車身設計皆不耐用,誠為缺點。(圖片由[祺人祺事]提供)

同時間九巴眼見中巴採用丹拿珍寶成功,也於1974-79年間「照辦煮碗」地購入約600部丹拿珍寶。七十年代丹拿珍寶乃當時隧巴線主要用車,據統計共九成隧巴線巴士都是丹拿珍寶。除此以外一些主幹路線也有起用丹拿珍寶,如中巴的2、8、20、80,九巴的1、1A、2、5、6A。

丹拿珍寶的引進對香港巴士界起著深遠影響,蓋因它是香港最先出現的後置引擎巴士。後置引擎設計優點甚多,其一是可以使巴士地台設計得低些,減少上下車時的不便;其二是巴士引擎設於尾部,巴士作維修時也可方便地更換引擎,大大提高維修效率。而且丹拿珍寶機械結構也較簡單,駕駛室設計也並不複雜。對於維修人員來說,維修巴士也就容易上手。

簡單的結構儘管是一項優點,但也是一個缺點,如缺乏風油太設計、沒有自動波等等。而引擎馬力也不足150匹,行走效率極低,尤以滿載時為甚。當更多新車款投入服務後,丹拿珍寶在八十年代已開始已淡出隧巴線,改投其他普通路線,特別是一些客量較差的路線,如中巴的18、73、88、91,九巴的2B、2E、3、5K。

隨著車齡漸高,九巴的丹拿珍寶早在1995年前退役,而中巴的也差不多近七成在1998年前被淘汰,只有少部分過渡至新巴,再於1999年全數退役。

回到[補充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