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中國書法,必先從中國文字入手。
您認為中國文字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問嗎?其實中國的方塊字非但不難,還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麗、最合邏輯及最具科學精神的文字;每一筆每一畫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所以只要了解中國字最初的造字原則,即使是再難的字,也能夠過目不忘,永不寫錯的。
中國文字最早是出現在龜甲與獸骨上,屬於圖畫文字;根據各國文字及考古學家的研究和發現,世界各民族早期的文字大部分要經過圖畫時期,例如早期的埃及文字,就有很多是圖畫的符號。
但是後來多數的民族都逐漸走向拼音文字,唯獨中國在符號文字的基
礎上繼續演進改良,而完成了造字和用字的六種法則
---「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也因此使得中國文字達到形、音、義兼備的境界。
「部首」是中國文字的一大特色,是指文字的偏旁,例如「語」、「說」、「講」、「訟」、「議」、「論」……等字,都屬「言」字部首,因此都與說話有關;「朽」、「杉」、「松」、「桃」、「林」……等字都屬「木」字部首,所以這些字都與樹木有關,因此只要了解部首,就可以很容易明白所有文字的意義。中國文字雖然有將近五萬字,但常用的字不到五千個,而常用的部首也只有五百四十個,
所以使用中國文字閱讀、寫作並不是難事。
中國文字雖然看起來筆畫較複雜,但是絕對不可隨意簡化,因為如果簡化,不僅不符合中國六書的造字方法,而且也失去了中國文字的特性,因此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很重視語文教育,推廣標準字體,每年也舉辦全國性的語文競賽,由各校的教師、學生及社會人士參加。
在臺灣的各公私立中國語文訓練中心內,可以發現到一個很可喜的現象,就是由世界各國來臺學習中國語文的外國學生與日俱增,他們不遠千里離開家園來到臺灣,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這裡可以學習到最正確的中國文字。
了解了中國的文字,我們還可以著手處理中國書法的研究了。
1. 文房四寶
2. 字體分類
3. 書法作品格式
4. 書法家一覽
5. 書法故事
6. 書法作品一覽
7. 連結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