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傳統音樂

    音樂自古至今均為聖哲學者、君主領袖所重視,我國亦不例外。禮記有言︰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荀子樂論亦云︰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這。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壯肅則民齊而不亂。民和齊,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由此可知,社會之興替,國家之治亂,與音樂實有密切的關係。傳統音樂為中華文化精華,民謠為國民的心聲。

    二十世紀的今天,科技發達,教育普及,電視,電腦、雷射促進舞台設備,加強音響效果、煙霧水景、太空飛人,中國傳統音樂與民族音樂與民謠正面臨著外來的衝擊。加上西洋音樂,美國文化經二百年的累積,氣劫相當龐大,我們希望中國政府多撥經費增加專業性的國樂團,因為傳統音樂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是屬於全國人民的。像笛子,二胡、琵琶、古箏就樂器的性能而言,具有相當的潛力,又是樂器的主要律樂器,推廣,精益求精,更希望作多越洋表演,原因為美國朋友或許多僑胞很少機會接觸到國樂表演的機會,而且他們已經有交響樂,西洋音樂的眼光及經驗,當他們初次欣賞國樂時,是以西洋音樂的標準尺度來衡量國樂的好壞。

因此中國音樂應積極推廣,令更多人認識我國之文化。

目錄︰

1. 道家的看法

2. 儒家的看法

3. 中國音樂的特色與表現手法

4. 畫、詩和音樂關係

5. 愛情和音樂的密切關係   

6. 中國傳統樂器

7. 展望中國傳統音樂

回音樂主頁    回首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