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 佛相瞻仰 | 佛教戒律 | 持誦咒言 | 地藏菩薩本願經漫畫版 | 風水-門公尺 | 他站聯接 |
![]() |
![]() |
![]() |
二﹐觀世音菩薩曰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神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三﹐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
1。 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愛惜故﹔
2。 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
3。 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
4。 是妙法藏﹐普攝一切陀羅尼門故﹔
5。 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
6。 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
7。 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
8。 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
9。 是常住藏﹐三災惡難不能壞故﹔
10。 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羈留故﹔
11。 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
12。 是神通藏﹐遊諸佛國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讚不可盡。
二﹐觀世音菩薩復曰佛言﹕持此咒者﹐得十五種善生﹕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純熟﹔ 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10。恆得他人恭敬扶接﹔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13。龍天善神恆常擁衛﹔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15。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不受十五種惡死﹕1。不為飢餓困苦死﹔2。不為枷禁杖楚死﹔3。不為冤家仇懟死﹔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藥所中死﹔9。不為蠱毒害死﹔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12。不為惡人魘魅死﹔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15。不為非分自害死。
三﹐誦持此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
四﹐若在山野誦經坐禪﹐如有山精魍魑鬼神惱亂﹐誦此咒一遍﹐諸鬼魔悉皆被縛。
五﹐如法誦持者﹐觀世音時(束力)一切善神﹐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命。
六﹐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
-- 以上節錄大悲心陀羅尼經。
二﹐此咒共計八十四句﹐內除「娑囉娑囉」句﹐是表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薩﹐雖咒內同句甚多﹐然所代表之菩薩﹐則每句不同﹔其圖像詳見大悲心陀羅尼經。
三﹐咒即真言﹐或名陀羅尼﹐亦即總持法門﹐是諸佛菩薩修持得果之心法結晶﹐世有無量數佛﹐故有無量陀羅尼門﹔而同一陀羅尼門﹐亦有無量數佛修持成功得果﹐學佛者﹐不以多持各種為貴﹔而以一心不亂﹐一門精進為宗。當知諸法如義﹐一法等於一切法。但咒為梵文﹐有譯意﹐而持咒者不必曉其意﹔因誦咒時﹐心解其意﹐反生分別心﹐而不能至爐火純青﹐一心不亂之境。
四﹐如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彌吽」﹐為觀世音微妙心印﹔雖簡單一句﹐同樣成就不可思議功德而證圓通。他如九字真言﹐「唵﹐折戾主戾﹐準提娑訶」﹐曾經七百萬佛持此成功得果。此大悲咒﹐為以往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說﹐更見殊勝不可思議。
五﹐大悲咒幾為一切法會通行儀式中必具之品。
大悲咒防火災法
除用大悲水偏灑居屋可免火災外﹐可改備黃元紙一張﹐念咒時儀式同上述﹔每念大悲咒一遍於此黃紙上印一紅。共念大悲咒四十九遍(即印七○成一行﹐共七行)﹐並於四角○上﹐每角加念觀世音靈感真言(即十小咒之一)一遍﹐加一小咒於角上大○內﹐然後將此咒紙焚於各家灶君座前﹐能免一宅火災。如念咒者功德圓滿﹐能使四週鄰居同受法益﹐不遭回祿。
觀世音菩薩告梵王﹕此陀羅尼的相貌﹐「大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菩薩已將八十四句咒義﹐詮釋明白。持誦則須將慈悲﹐平等﹐無為﹐空觀等心十句﹐細心尋譯﹐身體而力行之。
永明禪師垂誡篇說道﹕「若不去肉﹐斷一切慈悲種。」誦持此咒者﹐當仰禮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之心﹐切須戒殺茹素。鄭德純居士念佛懇辭說道﹕「世間惡業不一﹐而殺生其首﹔佛門戒律多種﹐而犯殺最重。人生不值之事不一﹐最不值者﹐莫若口腹細故﹐結萬世深恨﹐造最重惡業。吾今懇求大眾﹐哀告同人﹔唯求時發慈悲﹐愛惜物命。全一命﹐即積一福﹔少一殺﹐即少一怨。不止全彼物命﹐抑且全已人身。更祈展轉勸化﹔隨時買放生命﹐縮減無益揮霍。果其恩同多命﹐慈滿人寰﹔則陰功大積﹐戾氣潛消﹔掃空業障﹐福祉累積於今生﹐保護善根﹐吉慶衍長於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