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瑪利亞  

台灣宗教版,作者『貓女』授權轉載
 
  未嫁懷孕的瑪利亞初為人母的瑪利亞萬福與痛苦漸漸離開的孩子孩子,雖然我不明白,但我陪你受苦永遠的瑪利亞


未嫁懷孕的瑪利亞

    瑪利亞在聖經上第一次出現,是個已訂婚尚未出嫁的女子。她遇見天使,天使告訴她一個從未想過的離奇遭遇:「將未嫁懷孕,且是從聖神(聖靈)懷的孕。」並且說將懷的孩子是:「要繼承達味(大衛)的王位。」聖經上說:「瑪利亞卻因這話驚惶不安。」

    瑪利亞不是個很容易驚慌的人。她個性內斂沈穩冷靜,不會隨便驚惶失措。現在她卻很驚慌,甚至到了天使要安慰她的地步。她要作未婚媽媽,然後要生出不得了的孩子。這消息在短暫時間就獲知。瑪利亞驚慌失措,瑪利亞同時又在心中「反覆思想」。所以她是在心中波濤洶湧的反覆思想。
 
    瑪利亞的思考內容是有長遠的歷史背景的。數百年前的依撒意亞先知,就已經說出「看,有位貞女要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以馬內利)〔厄瑪奴耳就是主與你同在的意思〕。」〔依(賽) 7:14〕至於將有一王繼承達味(大衛)家系,則有更多的先知提及。但是數百年來,以色列早就沒有了國家,被異族統治,流離失所。瑪利亞與未婚夫若瑟雖是達味(大衛)後裔,整個達味(大衛)家室卻早已破敗。在羅馬政權下,達味(大衛)家室無足輕重。儘管如此,以色列被異族統治的漫長過程中,全體人民卻在宗教信仰導致的團結中一直在等,等這個預言的君王出現。因為這是天主的應許。這是瑪利亞深深清楚的。

    現在天使出現,重新告訴童貞瑪利亞「主與你同在」,與貞女懷孕生子的事,並說及瑪利亞所懷的孩子,正是那個百姓期待數百年的君王。瑪利亞年紀尚輕,生命歷練還很欠缺,卻要承擔「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天使顯然明白瑪利亞沈默思想中波濤洶湧的激動。天使要給她一個擔保。既然瑪利亞的懷孕與作母親,是從天主而來的使命,天使也必須給她一個從天主而來的擔保。所以天使告訴她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瑪利亞的年邁早已過生育年齡的表姐也因天主一特別的計畫而懷了孕。天使說要瑪利亞從這應證中,看見「天主的權能」。

    因此瑪利亞去找表姐,果真發現表姐懷了孕。而且兩個腹中的小生命,好像在未出世前,就已明瞭自己與另一腹中的小生命,都將在人世間扮演一重要無比的艱鉅使命,因而這兩個腹中的生命,一當瑪利亞與表姐互相問安,就在腹中翻動起來。

    瑪利亞得到了從天主而來的擔保。一切的的確確出自天主的權能。如果出自天主,社會的眼光,未婚夫的疑慮,孩子生後的養育,也將被天主的權能緊緊環顧。出於天主的權能是瑪利亞最大最有力的安慰。「反覆思想」與出自天主權能的安慰,也成為瑪利亞這一生反反覆覆的經歷。
 
回目錄



初為人母的瑪利亞

    瑪利亞接近待產期的時候,這對夫妻像其他在羅馬治下的百姓一樣,為了戶口普查,必須回到自己家族所在地。即將臨盆必須遠遊,是非常危險的事。而後果真,瑪利亞在一小地方「伯利恆」,開始陣痛了。

    但是他們卻找不到客店,因為這次人口大遷徙,將客店全站滿了。在危急間,他們被安排在客店後面給馬匹休息的馬廄中,讓瑪利亞生產。所以孩子出生時,是被放在馬槽裡。

    瑪利亞是否會在痛苦中略略生出疑慮?如果他是天主預定的君王。為何是這種出生法?這就是君王?這就是天主的權能?但是五百年前的先知卻又的確預言過,伯利恆這小地方將生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瀝源於亙古,遠自永遠的時代」〔米(彌) 5:1〕。旅途中陣痛,被迫停在伯利恆,乃是非計畫的偶然,卻又早被受天主感動發預言的先知說出。這奇妙的事怎麼可能不是出自天主的權能?

    當孩子終於生下來以後,瑪利亞像所有母親一樣,忘記了痛苦與疲倦,望著自己的孩子:全天下最動人的臉龐,最可愛的哭聲,最美麗的手舞足蹈。瑪利亞這一生將為這孩子以及以後的孩子而活。她的生命,她的資產,她的意義,全都在這神聖的一刻有了全新的詮釋。

    但是這種擁有的感覺並不長久。因為天主的權能再次顯明。出現了一群牧羊人。這群牧羊人說,有天使出現,告訴他們救世主出生了,救世主的記號是「包著布躺臥馬槽」。然後又出現了非以色列國族的三名顯貴,他們說,從東方星象得知了有一君王出生。天主的啟示,以天使以大自然,從小民到異國顯貴,全將箭頭指向救主的出生。

    瑪利亞經驗這事,又「存在心裡,反覆思想」。她是在想,這孩子終究不是一般的孩子,不是完整屬於自己的孩子。這孩子從懷孕到出生,天主的作為都如此明顯!這孩子未來的影響,以及這孩子非人所能理解的某種神秘來源,是如何的讓人懼怕!當牧羊人與東方顯貴出現時,瑪利亞出為人母的心情,終究是從喜悅滿足中,增加出不知多少的敬畏敬虔來。

    天主的權能!被歷史期待的君王!是我的又不是我的孩子!瑪利亞要如何作母親呢?

回目錄



萬福與痛苦

    若瑟與瑪利亞把孩子取名叫耶穌。這是遠在受孕懷胎時,天主就親自取的名字,這名字的意思是說:「將百姓拯救。」聖經上記錄,天主早就預備著若瑟與瑪利亞,尤其是瑪利亞的心。

    當耶穌出生第八天,因其為頭生長子,按理要到聖殿獻祭,表明將耶穌獻給天主。當天在聖殿,瑪利亞碰見兩個人。這兩個人各自得到天主的啟示,知道這孩子是極其的特別。其中一人名叫西默盎,他一看到耶穌,就說:「這孩子是天主在萬民面前預備的救恩,是外邦人的光,以色列人的榮耀。」聖經上說,孩子的父母「心中稀奇」。這可能是因為放在心中的秘密又被一不認識的人說出來了。

    但是,西默盎馬上對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這是第一次,他們聽到關於自己孩子的非常不好的預言。這跟君王有什麼關係?跟救世主有什麼關係?然後,瑪利亞聽到宛如一大盆冷水的話:「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路 2:34~35)

    第一次,他們發現榮耀與羞辱,萬福與痛苦將並存。而且,持續一貫的,並非某人的胡言亂語,而是出自一陌生人,這陌生人說他的靈感來自天主的權能。

    而後,當他們回到伯利恆,他們在夢中得到天主的啟示,叫他們立刻啟程逃往埃及。走後不久,黑落德(希律)就來屠城,基於對謠傳中「已出生一君王,一拯救者」的焦慮不安,他下令殺死了伯利恆城內所有兩歲以內的孩子。

    若瑟瑪利亞在埃及流亡,直到黑落德(希律)死後,才重返以色列,懼於新繼任之王的惡名,他們被迫遷居素有色情惡名的納匝助。這孩子的出生,一開始就帶給他們動盪不安的歲月。榮耀與羞辱,祝福與咒詛,萬福與痛苦並存,這是天主對瑪利亞的心理預備。善於「安靜思想」的瑪利亞,會在日後不停的咀嚼這出於天主難解的謎。

    能安慰瑪利亞的,仍舊是天主的權能。瑪利亞必須用其一生與天主權能同行,否則,這「未來的君王」的重負,將壓垮她的肩。

回目錄



漸漸離開的孩子

    聖經上記載,耶穌約三十歲左右開始了他的傳道生涯。

    聖經只有一次提及孩童時的耶穌,那時他也不小了,已滿十二歲,跟著父母到聖殿,竟然對宗教發生濃厚的興趣,以至於跟父母失散了。父母轉回家,都走了一天的路程,才發現耶穌沒有行在親族中間。父母慌亂回頭尋找,又回到聖殿所在地的耶路撒冷,發現耶穌竟然還在聖殿裡邊聽邊問。

    焦急尋找的過程是充滿緊張不安的眼淚的,沒想到耶穌卻安之若泰,一點沒有為失去父母而混亂。因此瑪利亞對耶穌說:「孩子,為甚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路 2:48)那種傷心應當是指沿路尋找的過程,幾乎懷疑耶穌會再也找不回來。那時瑪利亞一定是在母親的愛中亂了方寸,完全忘了孩子的預定身世與天主的權能。結果找到耶穌,卻發現耶穌一點不急,好像對自己父母根本不在乎!

    結果耶穌回答瑪利亞:「你們為甚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路 2:49)瑪利亞立刻安靜下來。聖經說她將耶穌的話「默存心中」。這事一定讓她再在一次被提醒耶穌並不完全屬於她。耶穌將天主稱為父,並藉此說出他跟天主非人所能理解的親密關係,這絕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身為母親,這種感覺絕不舒坦。 那是一種母愛的被剝奪。

    但瑪利亞還是將此次經驗默存心中。這又是一次給瑪利亞的心裡預備。

    當耶穌開始傳道以後,耶穌就四處為家遠離瑪利亞了。但是傳道初期認識門徒之際,耶穌還沒有完全離家。

    所以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就是跟瑪利亞在一起的。那時耶穌的義父若瑟已經去世。耶穌與瑪利亞一齊去參加一個婚宴。新郎新娘跟瑪利亞很相熟,瑪利亞去祝福,也順便幫些忙。結果在婚禮中,竟然酒喝完了。瑪利亞就習慣性的叫了長子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她的本意是要耶穌想些法子,不要讓主人太尷尬影響婚禮興致的,沒想到,耶穌跟母親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甚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若(翰) 2:3~4〕

    其實耶穌的意思是說:「我跟妳的關係就要改變了,我將要按天主的旨意來做事。」因為耶穌即將展開他受託的使命。瑪利亞聽懂了!瑪利亞不再使喚耶穌。她叫僕役直接聽兒子的話。結果耶穌將用來洗臉洗手的水缸裡的水變成上好的酒。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在瑪利亞面前行的。耶穌在傳道即將展開之前,自己顯明了他身上有天主的權能。經過這事,瑪利亞知道她作母親的職分已經完成了。耶穌將前赴他在母腹時就被預告的使命。果真耶穌離開了瑪利亞。萬福伴隨痛苦。瑪利亞這一生都在深深經歷。

回目錄



孩子,雖然我不明白,但我陪你受苦

    作母親的心不可能因為母親職分完成了就停止。瑪利亞知道耶穌離家後的情況。別人會告訴她,她也會自己探聽,當耶穌被群眾擁戴時,甚至不用探聽,就從街頭巷尾得知消息。當耶穌就在家鄉附近時,瑪利亞會擠在群眾間,做一個群眾,聽他講道。她以他為傲。但是耶穌忙碌於他的託付。他跟天主的關係比跟母親的關係還要親密。

    曾經,耶穌受擁戴的情況的確接近預言的實現,他到處被群眾擁戴,他一如先知預言的,使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聽見福音。他不管走到哪裡,都被眾人包圍,有一大群人跟隨他。眼看著,他將為王,他將成為救世主,預言就要實現。

    誰知道情況急轉直下。當群眾擁他為王時,耶穌拒絕了,不但拒絕,還責備擁他為王的人只看今生,不知永恆。他不顧死活的與宗教領袖為敵,說他們將宗教當成絆跌人的工具,一點不知天主的心意。

    群眾漸漸離開他。耶穌告訴門徒,他做君王的道路,就是上十字架,然後三天後復活。但是門徒無法理解。

    耶穌傳道三年半後,被一門徒出賣。他被抓,被審,被判釘十字架。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門徒與信徒紛紛走散。許多人嘲笑他,說這種人怎麼可能是君王?還有人挑釁道:「他既是以色列的君王:如今從十字架上下來罷!我們就信他。他信賴天主,天主如喜歡他,如今就該救他,因為他說過:我是天主子。」〔瑪(太) 27:42〕

    這一切事發生的時候,瑪利亞正站在十字架下面。她不可能忘記天使的預告,不可能忘記天主以權能證明這預言,不可能忘記天主的權能持續在耶穌成長過程中證明真實,不可能忘記耶穌離開她時,也已經有了屬於天主才有的權能。她確確實實知道自己的孩子正是先知預言的君王,預言的救世主。因為她經歷了天主的權能。

    可是如今耶穌卻被判死刑,釘上十字架,門徒紛紛逃離了。此時此刻天主的權能在哪裡?當初她把耶穌讓給了群眾,就是因為她早知道耶穌的生涯不在作母親的手裡。但她怎會知道這生涯會導向死亡?當年西默盎說:「這孩子會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又對瑪利亞說:「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現在全應驗了。

    耶穌釘上十字架後,用僅剩的氣息,把寡母託付給唯一站在十字架下的門徒若望。瑪利亞作母親的心幾乎要碎裂。但她仍舊站在十字架下,默默看著耶穌,陪伴他臨終前最後的六個小時。在十字架下,還是有少數深愛耶穌的人,他們喚他:「君王,基督,救主,老師.......。」只有瑪利亞在心中喊祂:「孩子!」

    孩子,我不明白為何上十字架是你的結局?我不明白你的死跟你將做君王成為百姓的拯救有何關係?我不明白如今天主的權能在哪裡?但是我陪伴你受苦。因為我是你的母親。

回目錄



永遠的瑪利亞

    瑪利亞跟所有的門徒一樣,不知道耶穌的使命就是上十字架。不知道耶穌必須經歷死亡,然後戰勝死亡,三日後復活。不知道耶穌成為拯救,與政治無關,是要將百姓從罪惡裡拯救出來。不知道耶穌成為那預言中達味(大衛)後裔做寶座為王,是在成全人類的救贖。直到耶穌復活,瑪利亞至少經歷了三天心碎的心路歷程。為什麼?為什麼?天主的權能在哪裡?

    身為母親,親眼看著耶穌離世,瑪利亞比任何人都痛苦,但是瑪利亞也比任何人都勇敢的陪完耶穌最後的人生旅程。母親的職分是天主的選召與恩典,但是使瑪利亞永垂不朽的,不是瑪利亞職分的神聖,而是她普世共有的母親的心。

    很多人都說藝術家在人生最後階段,創作會有特別的躍升,彷彿經驗到某種神秘啟示,擺脫繁麗的技巧,走向質樸,走向共通的人性與人性的躍升。

    米開朗基羅就是一個例子。他年輕時創作的瑪利亞,也是帶著神秘的、平靜的、高貴的微笑,懷裡抱著死去的耶穌。而瑪利亞的穿著,充滿繁麗的花邊皺折,顯示高難度的藝術技巧。但是到晚年,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躍升了。他又創作了一個瑪利亞與耶穌的雕塑。連五官都沒呈現,明顯的拋棄華麗技巧,只刻出站著的瑪利亞,抱著在懷裡已死去的耶穌。從瑪利亞站著的姿勢,可看出那哀傷真是很大的,幾乎要站立不住,可是瑪利亞還是站著,為要抱住懷裡的孩子。

    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瑪利亞畫像。她痛苦哀傷,她疑惑,她的心被刺透,她心碎,她幾乎要死去。但她還是堅強的陪伴耶穌的死亡。這種堅強不是因為她比別人更有神性,而是因為她有普天下共同的母親的心。瑪利亞以這母親的心,成為人心目中永遠的瑪利亞。

回目錄


Back        Hom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