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會七件聖事簡論  



神學理論與牧靈實踐

    新約聖事是由基督建立的,共有七件,就是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懺悔病人傅油聖秩以及婚姻。七件聖事涉及基督徒生命中的所有階段,以及一切重要時刻。

    七件聖事分成三大類,其中有三件聖事稱之為基督徒入門的聖事;兩件聖事是治療的聖事;另兩件聖事是信徒的共融和服務的聖事。

 
基督徒入門聖事

    基督徒入門聖事有三:聖洗、堅振和感恩(聖體),這三件聖事奠定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基礎。藉著基督的恩寵,人類分享天主性體,這與本性生命的肇始、發展和滋養有類似之處。信徒透過聖洗而重生;藉著堅振而堅強,並在感恩(聖體)聖事中領受永生之糧。如此,藉著基督徒入門聖事,他們常能更豐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並且邁向愛德的成全。

治療的聖事

藉著基督徒入門聖事,人接受了基督的新生命。然而,我們是在瓦器中保存這生命的[格後(哥後) 4:7]。這新的生命容易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的創傷;這新生命也可能因罪惡而被削弱,甚至因而喪失。有兩件聖事是為治療心靈與肉身上的疾病創傷:懺悔聖事與病人聖事。

為共融服務的聖事

聖洗、堅振和感恩(聖體)聖事是所有基督徒入門聖事。它們是所有基督門徒共同聖召的基礎;他們被召成聖,向世界傳福音,繼承耶穌將天國帶臨人間的使命。這三件聖事賦予人必要的聖寵,使人在邁向天鄉的旅途生活中,能依照聖神的指引而生活。
另有兩件聖事—聖秩和婚姻—是為其他人的得救而設立的,通過其為他人服務而達成的。這兩件聖事賦予領受人,在教會內一項特殊使命,並用來建立天主的子民。透過這兩件聖事那些已經領了聖洗和堅振聖事的人,將接受特殊的祝聖。那些接受聖秩聖事者蒙受祝聖而成為牧者,因基督之名,『以天主的聖言和恩寵牧養教會』。另一方面,婚姻聖事使基督徒夫婦蒙受祝聖,為善盡他們夫妻與為人父母的職責。


聖洗聖事

    聖洗使人在基督內得到新生。按主基督的意思,這為得救是必需的,就像教會是必需的一樣。洗禮使我們加入教會。

    洗禮的主要禮儀是受洗者三次浸入水中或三次倒水在頭上,同時念:『某某,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付洗。』洗禮的效果或謂洗禮的恩寵相當豐富:赦免原罪和一切本罪,獲得新生命,使人成為天主的義子、基督的肢體、聖神的宮殿。因此受洗者加入教會---基督的身體,分享基督的司祭職。

    聖洗在人靈魂上烙上一個不能磨滅的印記,使受洗者祝聖為基督宗教敬禮的人。因為有此烙印,洗禮因而不能重領。天主教也承認幾個基督教大的教派洗禮是有效的,如長老會、聖公會、路德會等等,由這些教派轉而參加天主的教會,不須再領受聖洗聖事。那些為信仰而死的人,慕道者和一切雖不認識教會,卻在聖寵推動下真誠追求天主並努力履行天主旨意的人,雖然沒有受洗,亦能得救。當代神學家稱這些人為無名的基督徒,他們沒有基督徒的名義,卻真實的生活出了基督徒的德行,比如中國的哲人以及我們所感恩敬愛的祖先們,他們都有可能得救。

    自古以來就給幼兒付洗,因為洗禮是天主的恩惠與禮品,並不要求人的功勞,而嬰兒是在教會的信德內受洗。再者進入基督的生命是引進真正的自由。對於沒受洗而死去的嬰兒,教會禮儀邀請我們信靠天主的仁慈,並為他們的得救而祈禱。在必要時,任何人都能施洗,只要有意遵照教會的規定。舉行洗禮儀式。
 

嬰兒、幼兒洗禮

    新約聖經對於嬰兒領洗並無任何指示,但在有些事件,也可推測嬰兒應接受洗禮。

    例如:伯多祿(彼得)替科爾略及其「全家」洗禮[宗(使)十48],保祿(保羅)和息拉在監獄替獄卒全家洗禮[宗(使)十六34],這「全家」也應包括嬰兒。

    嬰兒出生,是屬於一個「家庭團體」;若這家庭本身又是一個「教會團體」,一個基督化的團體,嬰兒便應也屬於這個「教會團體」,才算圓滿。所以父母的信仰,是嬰兒領洗的必要條件。

    所謂幼兒或嬰兒,是指那些尚未到達辨別善惡的年齡,不能擁有也不能明認自己信仰的孩子。遠自初世紀,就已經給成人和幼兒授洗。因為主說過:「人除非從水和聖神重生,不能進入天主的國」。教會因此一直了解,不可剝奪嬰、幼兒受洗的權利:因為他們是在教會的信仰中而受洗,這信仰由父母、代父母、和其他在場的人代替嬰、幼兒所宣佈。

    如果信仰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信仰,那麼,父母在教養子女做人的過程中,一定也要教他們做教友,教他們信仰。如果信仰要靠信仰行為(例如讀經、祈禱等)去滋養,那麼,父母就有責任教他們這些信仰行為,和使他們養成信仰習慣,使能滋養他們的信仰,提昇他們的生活。

    於是嬰兒就在信仰行為(如祈禱)的薰陶和潛移默化下,培養了信仰,塑造了愛主、愛人、服務、寬恕的基督徒人生觀和性格。

    為了完成聖事的真實性,幼兒日後必須在其賴以受洗的信仰中接受教育:昔日所領受的聖洗,正是這教育的基礎。嬰、幼兒該受的基督徒宗教教育,正是要逐漸引領他們學習認識天主與瞭解天主和他們的關係,及天主對他們的計劃,有一天他們能完全地接受、徹底的肯定他們在領洗時所接受的信仰。
 

成人的洗禮

    由教會創始之初起,在福音新傳的地方,成人受洗是最正常的情況。準備成人受洗的慕道團,佔有重要的位置。慕道團是要準備慕道者(學道者)接受天主在聖洗、堅振及(感恩)聖體聖事中賦予的恩賜。

    慕道團的目標,在於幫助慕道者回應天主主動的召喚,並融合於一個教會的團體,帶領他們走向成熟的皈依及信仰的生活。

 回頁首 


堅振聖事

    堅振是使洗禮恩寵達到完美的聖事,它賜人聖神,使人更深入於天主子女的精神,更堅定地參與基督的奧體,並使我們與教會連繫得更密切,更負起教會的使命,幫助我們以言以行為基督的信仰作證。

    就像洗禮一樣,堅振也在信友靈魂上烙下神聖的標誌,或稱不滅的印記:因此一生中也只能領一次堅振。在拉丁教會中,一般是在到達能運用理智的年齡時行堅振。正常情形下是主教付堅振,用意是為表明此聖事鞏固教會的連繫。

    到達理智年齡的堅振候選人應宣示信仰,在寵愛中生活,有領此聖事的意願,在教會團體並俗世職務上,肩負起作基督門徒為基督作證的角色。堅振的主要禮儀是以堅振聖油傅抹受過洗者的前額,主禮者同時覆手並念:「請藉這印記,領受天恩聖神。」堅振與洗禮分開舉行時,二者之間的關連,是以重發洗禮誓願來表達。再者,於彌撒中付堅振,也是為強調與教友入門聖事的合一。
 
回頁首


聖體(感恩)聖事

    聖體聖事由於內涵非常豐富,所以也有不同的名稱:感恩祭、主的晚餐、分餅禮、感恩集會、紀念、聖祭、神聖的禮儀、領聖體、神聖的彌撒等。

    聖體聖事是教會生命的心臟與頂峰。因為在聖體中,基督把祂的教會和祂的所有肢體,聯合於祂十字架上的讚美感恩之祭,一次而永久的呈獻於天父,並藉此祭獻把救恩傾注在祂的肢體教會身上。

    聖體聖事是基督逾越的紀念,亦即藉著禮儀行為,把基督因生活、死亡、復活所完成的救贖工程重現出來。是基督自己奉獻感恩祭,他是新約的永恆大司祭。通過司鐸奉獻感恩祭,卻是基督自己,真實親臨於餅酒形下,作為此一祭獻的禮品。只有被合法的主教祝聖過的司鐸才能主持感恩祭禮,並祝聖餅酒成為主的體血。

    感恩祭禮儀的基本結構歷經許多世紀衍變、改良,相傳到今天。它包含著兩大部分:

    一、會眾集合,聖道禮儀,包括宣讀聖經、講道和信友禱詞;這部份的禮儀,與耶穌在世時,所經常參加的猶太各地的會堂的讀經祈禱儀式相關。

    二、感恩禮儀,包括呈獻餅酒、有祝聖效果的感恩祈禱(感恩經)和領聖體禮。這部份的禮儀,舊的時代猶太人士上耶路撒泠的聖殿所舉行的祭獻儀式相關。
 
    聖道禮儀和感恩禮儀,共同組成「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事實上,在感恩祭裡,為我們擺設的筵席,即是天主聖言的筵席,也是主的身體的筵席。
 
    舉行感恩祭的主要標記是麥麵餅和葡萄酒。神父呼求聖神祝福這些標記,並對它們說耶穌最後睌餐說的祝聖的話:「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這一杯就是我的血……」通過祝聖,餅和酒變成基督的體和血。活生生光榮的耶穌自己,和祂的體與血,靈魂與天主性,亦即真正、實在和本質地親臨於祝聖過的餅酒形下。
 
    感恩祭禮是為讚美和感恩,奉獻感恩祭也是為賠補生者和亡者的罪過,並向天主祈求屬靈和超性的恩惠。願意領受基督聖體的人,應處於寵愛狀態之下。明知自己有大罪的人不應領聖體,除非先領和好聖事得到犯大罪或導致靈魂毀滅的重罪赦免。
 
    心靈妥當準備好而來領聖體的人,基督的體血會使他與主共融,赦免諸小罪,並可預防罪過。因為領聖體會加強我們與基督之愛的連繫,故領此聖事亦強化我們與教會即基督奧體之間的合一。教會熱切叮嚀,信友要準備好,每次參與感恩祭都領聖體;否則,至少每年領聖體一次,這是做為天主教教友的義務。
 
    基督自己既然親臨於聖體中,就必須以朝拜之禮榮耀祂。拜望聖體是對主基督知恩的表現,愛的記號,還報的義務。因為基督從此塵世回歸天父身邊,就在感恩祭中給了我們將來在祂那裡享受光榮的保證。參與聖祭使我們與祂的心合而為一,在此塵世的旅程中加強我們的力量,使我們渴慕永生,並與天上的教會,童貞聖母和全體聖人結合為一。
 
    教會除了鼓勵教友參與感恩彌撒,也鼓勵教友奉獻彌撒。
 
 回頁首


懺悔(和好)聖事

 
    「在逾越節那天晚上,主耶穌顯現給祂的宗徒,並對他們說:『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翰)二十:22-23]。
 
    在領洗後所犯的罪,是藉著稱為悔改、告解、懺悔或和好的聖事,而獲得赦免。回頭歸向天主的行動,稱為皈依和懺悔,包括對所犯的罪過感到痛心和厭惡,並決意定改,將來不再犯罪。因此,悔改涉及人的過去和未來;此悔改因仰望天主的仁慈而強化。
 
    懺悔聖事由懺悔者的三個行動以及司鐸的赦罪所構成。懺悔者的三個行動是痛悔、告明或向司鐸明認罪過、立志作補贖並付諸實行。
 
    懺悔(也稱痛悔)應發自信仰的動機。如果這懺悔是源於愛天主之情,我們稱之為「完美」的痛悔(上等痛悔);但若是建基於其他動機之上,則稱之為「不完美」的痛悔(下等痛悔)。
 
    誰若願意與天主及教會和好,就應在仔細省察自己的良心後,向司鐸告明所有記得而又未曾告明的重罪。雖然小罪不需告明,但教會仍非常鼓勵告明小罪。
 
    聽告解者建議懺悔者作某些「補贖」或「懺悔」的行動,為彌補由罪過所造成的傷害,並恢復相稱於基督門徒身份的生活習慣。
 
    只有從教會內獲得赦罪權的司鐸,才能因基督之名赦罪。

    懺悔聖事的屬靈效果包括:

    ▼罪人與天主和好,並藉此重獲恩寵;
    ▼與教會和好;
    ▼赦免因死罪所帶來的永罰;
    ▼至少赦免罪過帶來的部分暫罰;
    ▼良心的平安和寧靜以及靈性的安慰;
    ▼增加神力,以面對基督徒的挑戰。
 
    為與天主及教會和好,個別而完整地告明重罪,然後赦罪,仍是唯一、而必須的方式。藉著大赦,信徒能為自己和煉獄的靈魂獲得因罪過所帶來的暫罰的赦免。
 

何謂大赦?

    教友於懺悔聖事中,他的罪已獲得赦免,可是還必須以加倍的善功來賠補他的罪,這就是他應做的補贖。而所謂「大赦」,就是教會憑耶穌給予的權柄,藉著吾主耶穌所受的苦難功勞,及聖母和諸聖人聖女多餘的功勞,免除我們教友為已赦免的罪所應受的暫罰,即所應做的補贖。大赦分全大赦和有限大赦兩種;顧名思義,全大赦是指我們所應做的補贖獲得完全的赦免,而有限大赦則是部份獲得赦免。全大赦一天內只能得一次,而有限大赦則無此限制。但不論那一種大赦,我們都能為救助煉獄的靈魂而將它獻給天主,祈求天主早日結束他們的罪罰。
 
    獲得全大赦的必要條件
    一、做某種可得大赦的善工,如:拜苦路、唸玫瑰經、朝拜聖體等。
    二、行善工的當天需領聖體,並按教宗的意向唸天主經、聖母經各一遍。
    三、行善工的前後十來天內,必需妥當告解。

 回頁首


病人傅油聖事

    病人傅油的目的是為給重病或年老所困擾的基督徒一種特別的恩寵。聖雅各伯(雅各)宗徒說:「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為他祈禱,因主的名紿他傅油:出自信德的祈禱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來;並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獲得赦免。 」(雅五14.15)
 
    當信友因疾病或年老而開始有死亡的危險時,是領受傅油聖事的適當時機。教友每次生重病都能領受傅油,同樣,領過傅油後,病情更嚴重時,還可再領。
 
    只有司鐸(神父和主教)能夠紿病人傳油。聖油是用主教所祝聖的。有必要時,用神父自己所祝聖的也可以。這聖事的主要禮儀是在病人額上和雙手上傅油,同時神父念規定的經文,求賜此聖事的特別恩寵。
 
    病人傅油的效能是:使病人為個人及整個教會的益處,將自己與基督的苦難結合;獲得慰藉、平安與堅毅,並以基督精神忍受疾病或老年的痛苦;如果不能領和好聖事,也能得到罪過的赦免;倘若為靈魂的得救有益,也會康復;並為走向永生作準備。

回頁首


聖秩聖事

    聖保祿(保羅)對其門徒弟茂德說:『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賦予你的恩賜再熾熱起來』[弟後(提前)1:6],『誰若想望監督的職分,是渴望一件善事』[弟前(提前)3:1]。又對弟鐸(提多)說:『我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整頓那些尚未完成的事,並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鐸(多)1:5]。
 
    整個教會是一個司祭子民。藉著洗禮,所有的信友分享基督的司祭職。這種分享稱為『信友的普通司祭職』。基於這普通司祭職,並為了服務這普通司祭職,而有另一種分擔基督使命的方式:就是經由聖秩聖事所授予的職務,其任務是以基督元首的名義和身分在團體中服務。
 
    公務司祭職與信友的普通司祭職在本質上有別,因為前者是賦予一種神權以服務信友。聖職人員藉著訓導、禮儀和牧職管理為天主的子民服務。
 
    從教會初期,晉秩職務的授予及執行分為主教、司鐸及執事三個等級。經由聖秩授予禮而賦予的職務,是教會組織的基礎。沒有主教、司鐸和執事,就沒有教會可言。
 
    主教領受聖秩聖事的圓滿,這使他晉身於世界主教團中,並且在所託付給他的個別教會中,成為可見的首領。主教們作為宗徒們繼承人和世界主教團的一分子,在伯多祿繼承人---教宗---職權的領導下,分擔宗徒的職責和整個教會的使命。
 
    司鐸們在司祭的地位上於主教們相連,同時又在履行牧職上,從屬他們。他們奉召作主教們謹慎的合作者。他們圍繞自己的主教,組成一個司鐸團,聯同主教共同承擔個別教會的責任。他們由主教指派負責一個堂區團體或某項指定的教會工作。
 
    執事們是聖職人員,專事教會的服務工作;他們沒有接受公務司祭職,但授秩禮賦予他們在聖言服務、禮儀服務、牧職管理以及慈善事務上重要的任務。這些任務應在主教牧權的領導下去執行。
 
    聖秩聖事的授予是通過覆手禮及其後的隆重祝聖禱詞,呼求天主賜下聖神的恩寵,為使領聖秩者者能善盡職務。授秩禮賦予一個不可磨滅的聖事神印。
 
    教會的聖秩只授予領過洗的男性,他們執行這職務的合宜性需得到確認。召請人接受聖秩是教會當局的責任和權利。
 
    在拉丁教會中,司鐸的聖秩通常只授予那些準備甘心情願度獨身生活的候選人,同時他們須公開表明心意,為愛慕天主的國並為服務人群而保持獨身。
 
    聖秩聖事的三個等級,即主教、司鐸與執事皆由主教授予。

 回頁首


婚姻聖事

    聖保祿(保羅)說:「你們作丈夫的,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了教會,並為她捨棄了自己。這與奧秘真是偉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25,32)。
 
    透過婚姻盟約,一男一女組成一個共同生活及互愛的親密共融團體;婚姻盟約是造物主所創立的。婚姻的本質指向夫妻的幸福,以及生養和教育子女。兩位受過洗的人的婚姻也由主基督提昇到聖事的尊位。
 
    婚姻聖事象徵基督與教會的結合。它賜予夫妻恩寵,使他們以基督愛教會的愛彼此相愛。如此,這聖事恩寵成全夫妻之間的人性愛情,強化他們之間那不可拆散的結合,並在邁向永生的旅途中聖化他們。
 
    婚姻建基於締約雙方的合意,就是建立在彼此決定性地把自己交付給對方的意願上,其目的是為活出一個忠貞和傳衍生命的愛情盟約。
      
    由於婚姻確立夫妻在教會內生活的公開地位,故此婚禮宜公開舉行,安排在禮儀慶典中,在司鐸(或教會認可的證人)和其他證人及信友團體前舉行。專一性、不可拆散性及對生育的開放皆是婚姻的要素。

 回頁首


Back       Hom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