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瑪丹娜一開口,全世界都豎起耳朵。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很想「控告」瑪丹娜,控告她持續的創造自我,
讓大家措手不及。她在每次推出新專輯時,都刻意塑造自己千變女郎的形象,
或許更客觀一點來講,她是根據周遭的環境,不斷的發展與改變。
她喜歡學習、她觀察敏銳、她開發新音樂、她對刺激有著永無止盡的慾望。
瑪丹娜自從與英國導演蓋瑞奇安定下來後,她已從當年的「物質女孩」,
到現在成為帶著兩個孩子的辣媽;從一個遙不可及、千變萬化的超級巨星,
變成了一個真實、平凡又幸福的小女人,她和歌迷的距離似乎也因此拉近了一點。
現在,隨著瑪丹娜新專輯「Music」的推出,
我們請你再靠近一點......認.識.瑪.丹.娜!
心境
「Music」是瑪丹娜出道至今第一張不在美國製作的專輯,
這一張迪斯可+流行曲風的專輯,根據瑪丹娜自己的說法:
「涵蓋了她生活的所有層面」,她將這樣的結果,「歸咎」於英國、孩子與愛情。
她說:「這張專輯的一部份是關於唱歌與跳舞,另一部份是關於愛情,
我的專輯中通常只有包含兩者之一,但是在新專輯中,我兩者都做到了。」
從當年的「Like A Prayer」到今日的「Music」,姑且先不論瑪丹娜的音樂風格變了多少,
她的生活與心境也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一次失敗的婚姻,
讓她對愛情抱持了憤世嫉俗的態度,然後隨著名聲的高漲,她一方面覺得憤怒,
一方面又無法自拔。這一路走來,生命中的喜怒哀樂、愛恨嗔癡,
瑪丹娜一一都嚐過了。
而在錄製「Music」專輯時,她的肚子裡懷有一個小生命,體會到生命不可思議的神秘之處,
她變得異常的體貼與懷舊。她說:「我覺得自己好像一隻急欲衝出柵欄的野獸,
我想念表演、想念舞蹈、想念巡迴演唱的種種。」就是這樣的心境,
造就了明亮又愉悅的新專輯「Music」。
風格
「就音樂方面而言,這個世界正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瑪丹娜如是說。
這位流行樂界的天后形容目前樂壇的狀況很「嚇人」,她認為沒有人在作有趣或大膽的音樂,
大多數都是平凡無奇。
如果說瑪丹娜在1998年的專輯「Ray Of Light」,是刻意探索靈魂、
抒發情緒,那麼新專輯「Music」可說是它的延續,大部份的題材都是明亮而愉悅的。
流行的旋律更流行,舞曲的風格更迪斯可,不但深入時下的青少年街頭文化,
同時也浸染了地下club的調調,持續加強電子音樂的色彩。
整張專輯歸功於瑪丹娜邀集了許多地下club音樂的重量級人物跨刀,
包括了「Ray Of Light」專輯的幕後功臣William Orbit等。簡而言之,
它是一張融合實驗與商業的音樂。
歌曲
「Music」專輯的一開始,就連續安排三首快版歌曲,瑪丹娜特別如此設計,
讓聽眾感覺好像隨著一艘火箭起飛,接下來才會偶爾進入較溫和陰沉的境界。
整張專輯十首歌曲中有融合法國電子音樂、70年代電子放克音樂的"Music";
有彷彿一場迷幻/浩室風熱鬧宴會的"Runaway Lover";有評論女性社會角色的"What It Feels Like For A Girl";
還有瑪丹娜形容為「我愛你,但是去你的」類型的情歌"I Deserve It"、"Don't Tell Me"等等。
瑪丹娜認為這是一張適合夜晚聆聽的專輯,如果在白天聽它,
這張專輯就顯得太「變化無常」了。她說:「妳可以聽完專輯的前三首歌之後再出門,
等妳遇到了夢中情人之後,再回來聽接下來的"I Deserve It"和"Amazing"....」
愛情
瑪丹娜在新專輯「Music」的單曲"Amazing"中,曾寫下這樣一段歌詞:
"一個男孩能說出口的話實在很驚人/我無法控制我自己/我似乎比昨天還要愛你/我就是愛你一個人..."
這段歌詞如果被蓋瑞奇聽到,他肯定會臉紅的!
從來沒有人問過瑪丹娜為何要搬到英國,或許她一直都想居住在倫敦,
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蓋瑞奇,
能讓這位美國流行樂天后心甘情願暫時放下美國的一切,到英國重頭開始。
瑪丹娜與蓋瑞奇是在1999年初譜出了戀曲,月下老人是史汀的老婆露蒂史黛拉
(Trudi Styler,她是蓋瑞奇《兩根槍管》的製片),兩人在史汀家的派對中相遇,
不久後,瑪丹娜就帶著他出席該年二月所舉辦的葛萊美獎,當時,
蓋瑞奇還堅稱彼此只是朋友。接下來的幾個月,兩人的戀情起起落落,
好萊塢也傳得風風雨雨,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感情到底進展到什麼地步。
最後終於在今年三月,瑪丹娜向大家公佈了她的戀情,一個月之後,
她又宣佈了懷孕的消息。
回想起第一次見到蓋瑞奇的感覺,瑪丹娜表示,她馬上就認定了是他,
甚至還預見到兩人的未來。瑪丹娜說:「初見面的感覺實在很怪異,
就像是……你有沒有曾經遇見讓你很激動的人?蓋瑞奇不只是讓我激動,
他讓我整個人都天旋地轉。在我的演藝事業中,我曾遇過很多性感、有趣、
又有才華的人,但是很少人會讓我停下腳步,我想這都是緣份與時機吧!」
當時,她在心裡馬上否認了這段戀情的可能性,因為不想受到兩地相思的折磨,
但是,愛情要來的時候擋也擋不住,兩個同樣頑固的人,談起了一場遠距離的愛情,
過程格外辛苦,彷彿經過了一場意志上的拉拒戰。
這半年來,曾傳出兩人為了孩子的撫養地而爭執不下,
瑪丹娜甚至氣沖沖飛回倫敦與蓋瑞奇談判,揚言兩人沒有結婚的打算。
瑪丹娜表示,在眾目睽睽下談戀愛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這是難以避免的,
兩人對不實報導都一笑置之。如今,瑪丹娜與蓋瑞奇的寶寶洛柯瑞奇(Rocco Richie)
已經在8月11日誕生,談起孩子的爹,瑪丹娜說:「他英俊、孝順、
常常讓我發笑,他有才華、聰明、又善良……我說了幾項了?我不能再說下去了,
因為這樣他會太驕傲。」
歷經過與西恩潘的一次失敗婚姻,以及健身教練卡洛斯等人的多次戀情,
瑪丹娜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愛。她說:「我花了四十年,終於談對了一次戀愛!」
英國
「又愛又恨」這四個字,可以精確的形容瑪丹娜對英國的感覺。
瞧瞧她對英國的評語,你就會瞭解了。她說:「住在英國的人是一群噁心的討厭鬼,
我的天啊!報紙上每天都刊登那些裸體照片,我實在不習慣那些脫光光的女生,
無論我多努力去適應......」
大家都知道瑪丹娜醉心於英國文化,她與英國導演蓋瑞奇的戀情、
他們製造的英美混血寶寶,都被曾媒體揶揄為瑪丹娜醉心英國文化的一種方法,
自從在倫敦定居之後,現在她說話甚至帶有一點濃重鼻音的英國腔。
但是事實上,瑪丹娜對英國的感情是五味雜陳的。
瑪丹娜說:「我和英國的關係是又愛又恨,我一直很渴望住在倫敦,
但是當我開始住在倫敦後,我發現和我想的不太一樣,美國要好多了....」
有很多日子,她覺得自己是在一塊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她想念朋友,
想念美國的一切,但是她又喜歡這種感覺,把自己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
試著解決問題生存下去,探索自己的極限。瑪丹娜要藉此證明,
自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活下去。
雖然英國美國的語言是互通的,但是瑪丹娜認為這並不表示兩地的文化是相似的。
有趣的是,大家都認為英國人是正經八百、傳統壓抑的民族,事實上不然,
那些道貌岸然的英國人,整天在報紙上刊登裸體女郎,這一點讓瑪丹娜很受不了。
再加上倫敦人習慣傍晚六點就回家,夜生活貧乏,沒有人在週末工作,
過著完全老式的生活方式。而在美國,她的員工都是24小時待命,
比較起來,美國人積極、有野心多了。
講了這麼多英國的不是,當然,英國還是有一點讓瑪丹娜相當佩服的,
那就是英國人對文化、音樂、藝術的重視,這是在美國所不存在的。所以,
她首次出走美國錄製新專輯,就選擇了英國;所以,她花了相當「噁心」的高價,
在倫敦買下了豪宅定居,開始過起了典型倫敦人的生活。她說:
「我每天大約七點起床,女兒上學去之後,我喝著咖啡,欣賞著報紙上的裸體女郎......」
|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