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舞曲女王的告白:
      

  十年前,搖滾史最上巨大的時代地標演唱會,全球上億觀眾觀賞,捐款幫助衣索比亞的飢荒難民的四海一家演唱會(Live Aid)。 二十年後,2005年的7月2日,當年的組織者巴布傑朵夫才(Bob Geldof),再次號召了羅麥卡尼、U2、艾爾頓強等全球,一起在東京、倫敦、巴黎、羅馬、柏林、莫斯科、費城、約翰尼斯堡等8地,舉辦9場馬拉松式的演唱會同步接力,為喚醒民眾對於非洲貧窮的關注。的"LIVE8"演唱會,當然,20年前就曾經參與的瑪丹娜也參加了這次的活動。

  當主辦人Bob Geldof在舞台上,講訴著二十年前的Live Aid的傳奇,同時舞台後方螢幕上出現二十年前當初奄奄一息的小女孩照片,Bob接著說「她現在已經是個庭庭玉立的女孩,剛從農學院畢業。」隨後,瑪丹娜出場與這女孩擁抱,大聲說:「Are you ready to start the revolution ?」,令全場觀眾動容。然後瑪丹娜演唱了三首暢銷歌曲"Like A Prayer "、"Ray Of Light"與"Music"。

  在沉潛許久之後,瑪丹娜以"LIVE 8"上的演出預告著她將強勢復出,然而,正當所有的計劃都在進行中的時候,卻驚傳她在倫敦豪宅莊園慶祝47歲生日,騎馬時不慎摔傷造成鎖骨、手部骨折,肋骨也斷了三根,估計要三個月才能完全復原。

  瑪丹娜透過發言人表示:「瑪丹娜今天(16日)下午在她位於倫敦郊外的艾許康莊園住家,騎一匹未曾騎過的新馬時不慎落馬」,但她強調「情況並不嚴重」。瑪丹娜的導演丈夫蓋瑞奇緊急將她送往附近的莎莉斯伯里地區醫院,數小時後即出院。巧合的是,瑪丹娜稍早才以她與家人們,在倫敦莊園所拍攝的一整組照片,登上了8月號美國VOUGE雜誌封面,瑪丹娜在照片中不時抱著小羊、餵食雞隻,或是依偎在先生、小孩身旁,嫣然一付賢妻良母的貴婦人樣子。

  然而所幸瑪丹娜傷勢,在她平日勤做瑜珈與運動,身體相當健康的情形下,很快便自動痊癒了。於是,瑪丹娜如期的在2005年11月15日發行她的新專輯「娜語錄」(Confessions on a Dancefloor)。

  由於瑪丹娜一直深受同志朋友的喜愛,所以這一次,瑪丹娜特別將自己的新專輯「娜語錄」的首訪,給了知名同志雜誌「Attitude」,瑪丹娜並在訪談中透露,這輩子第一個懂得欣賞她才華的人,就是一位同志。她回憶12歲那一年,她遇見第一位欣賞她、肯定她的人,就是她的芭蕾舞老師克里斯多夫,克里斯多夫讓瑪丹娜從跳舞中找到信心,也促成她在到紐約闖蕩,往後瑪丹娜也和不少同志變成朋友,在工作上和創作上,這些朋友給她很多啟發。

  "娜語錄"裡面結合了70年代的迪斯科的元素、80年代電子流行樂和當代俱樂部舞曲風,但在此同時,它也給了我們窺伺瑪丹娜的頭腦、以她對愛、宗教以及浮華名望的想法。有別於上一張沉重、批判的"夢醒美國"(American Life),雖然,在歌詞中卡巴拉教意、反省名望和物質世界的元素仍在,但它們被巧妙的包裝在輕快復古的迪斯可節奏糖衣中。讓你更能夠瞭解歌詞中的含義。「當我寫了"夢醒美國"(American Life),我挑戰的我所生存的世界!」瑪丹娜表示。「我憤怒!我非常的鬱悶火大、所以我做了很多政治聲明。但現在, 我只想要快樂、我想要跳舞、我想要感到輕飄飄地。並且我也想讓大家都感受同樣 的感覺。讓大家都進入愉快的、可以瘋狂玩樂的世界。」

  於是,瑪丹娜跟她巡迴演唱時的樂手Stuart Price展開合作。在開始製作專輯之初,瑪丹娜曾經與她製作前兩張專輯,並寫下她最近一首冠曲"Music"的Mirwais Ahmadzai合作,但在錄製完兩首歌曲以後,她決定結束了彼此 的合作,並轉而與Stuart Price一同製作新專輯。「我做了一些不同的嘗試,當我跟Stuart做音樂時 」她說。「就像奇蹟突然發生一 般,我們找到了的新專輯的方向。那就是我們想要做一張適合在派對或你的汽車裡 播放的專輯、而且你不需要快轉跳過抒情歌,更重要的是它是張"NON-STOP"的專輯 !」

  在創作的過程中,瑪丹娜與Stuart Price也參考的一些經典之作。他們選擇了迪斯 科女王Donna Summer、Bee Gees還有...「ABBA、ABBA、ABBA!」她說:「那是最家喻戶曉的經典。」事實上,專輯中第一支單曲"心神不寧"(Hung Up),就是取樣自ABBA 在的1979年的 迪斯科金曲"Gimme Gimme Gimme (A Man After Midnight)",她解釋說當初這首歌 的產生是因為她本來要為一部音樂劇電影寫配樂,其中有一段屬於迪斯可的部分, 她就聽了很多迪斯可舞曲,其中有很多阿巴合唱團(ABBA)的歌,於是就取樣了阿巴的“Gimme Gimme Gimme”,衍生成“Hung Up”,但後來電影不拍了,於是這首 歌曲就成了她新專輯的第一首主打單曲。而在其它歌曲方面,她借用了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的"West End Girls"和"Being Boring"還有Donna Summer的"I Feel Love," 與元素一起從歌曲由Depeche Mode, Daft Punk, Erasure與凱莉米洛 (Kylie Minogue)。

  然而瑪丹娜所取樣的對象,甚至包括她自己,例如在"Get Together"歌詞裡面的一 句"Music Sounds Better With You",事實上,是她源自於她自己的暢銷曲 "Holiday"、並有一部份的歌詞來自於她的1989年與王子的合唱曲"Love Song"。還有在"Isaac"裡面則充滿了上個月有一些以色列猶太教教士使用的歌曲,它也有一點類似"Frozen",而"Jump"則像是"Keep It Together"的續集,還有"How High"的歌詞中參考二首"Music"專輯裡面的歌曲"Nobody's Perfect"與"I Deserve It"。無獨有偶的,"娜語錄"裡面也收錄了一首,與1994年由Babyface製作的情歌同名的"Forbidden Love"。

  「我是故意那麼做的! 」瑪丹娜說:「我的意思是,如果我要抄襲某個人,那他何妨是我自己呢?對不對? 我覺得是我是光明正大的借用我自己。是不是很天才?」她笑了 「讓我們來看看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Push"是"娜語錄"裡面有著情歌味道的舞曲,歌詞不免讓人聯想到她的先生-Guy Ritchie,其實"Push"的詞意也與她早期的暢銷曲"Borderline"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我未曾停止提出問題,」 瑪丹娜認為:「不過我期望這張專輯可以帶給人們希望和幸福的感覺。」

  瑪丹娜在第一支單曲“心神不寧”(HUNG UP)音樂錄影帶裡面的造型,與“娜語錄”專輯相互呼應,一頭復古的外翻波浪髮型,標準的70年代LOOK~法拉頭,身著桃紅色的緊身韻律服,搶眼的亮片腰帶及護腕,再加上象徵迪斯可精神的鏡球特效處理,儼然一副舞池女王的姿態。瑪丹娜在錄影帶中,從獨自在鏡子前翩翩起舞,或是與舞群在跳舞機上飆舞,俐落的身手、實在看不出她在三個月前才墜馬受傷骨折,單曲甫一推出,立刻在英國摘下三週冠軍,接著橫掃歐洲各國排行榜,熱度持續長達四個月之久,瑪丹娜再接再勵推出第二支單曲“SORRY”,瑪丹娜在歌曲間奏的口白中,用了大約10種不同語言說“Sorry”,歌曲本身是非常80年代的dance club的風格。其音樂錄影帶採用“HUNG UP”續集的方式,瑪丹娜與女舞著開心的步出舞池,登上改裝貨車換上一身白色勁裝,準備前往下一個派對,配合著“SORRY”的歌詞,瑪丹娜與姐妹淘們沿途教訓負心漢們,並親自演出一場激烈的鬥舞場面,拍完後,只見他氣喘噓噓的說“真的是累死人了!華納唱片,你們看到了嗎?” 在“SORRY”音樂錄影帶的最後,瑪丹娜與舞群一行人來到了70年代的人氣娛樂場所~冰宮,瑪丹娜與舞群皆穿著溜冰鞋,如履平地般的勁歌熱舞,展現超高舞藝。果然,“SORRY”也承接了“HUNG UP”的熱力,於英國單曲榜再次奪冠,並持續在歐陸各國延燒。

  另外,瑪丹娜以專輯中的"I Love New York"(我愛紐約)一曲,來讚揚這個讓她成為巨星的城市,歌詞中唱到:「洛杉磯人愛睡覺、巴黎和倫敦我不要啊!我不要...」(這話是來自一位現在住在英國的女人)。「為什麼我不能愛紐約呢?」 她說:「我有足夠的理由讓紐約成為我最愛的城市,而且歌曲裡面還有一些反諷的意味呢!你知道嗎,事實上我是在我去年到紐約巡迴演唱的時候寫下的,在寫作的時候,我的文思泉湧,靈感附身了我的手指頭。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在現場邊唱這首歌邊把頭髮甩來甩去了。」

  說起演唱會,瑪丹娜也在新專題發行時,同時發表了她2004年“Re-Invention”世界巡迴演唱的記錄片“I'm Going to Tell You a Secret”。

  「現在的我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瑪丹娜解釋,「我有老公,有家庭,我的生活已經不一樣了。要是我還跟12年前一樣做出那些大膽的行徑,那就太奇怪了。」

  瑪丹娜在這部新的紀錄片中,也不再像拍攝“真實與大膽”時那麼強調她濃厚的個人色彩,這一次她騰出了很多空間讓給與她同台表演的舞群、音樂指導、編舞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來表現。瑪丹娜不斷地鼓勵他們多想、多做、多表演,她發自內心地關心每一位工作同仁,在巡迴表演期間,瑪丹娜送了一位工作人員一把吉他好鼓勵他繼續多創作歌曲,她還帶著舞群去欣賞古典鋼琴演奏會,好擴增他們對其他藝術領域的修養。在最後一場表演開場前,瑪丹娜甚至哭著告訴所有工作人員說她真的好希望能夠多花點時間陪他們。瑪丹娜的這些表現跟“真實與大膽”完全相反,這一次她活在“真的”世界裡。「我想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我在拍“真實與大膽”時還沒成家,」瑪丹娜表示,「所以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舞群一起做一些瘋狂的事,那時舞群就是我的家人,這一次拍攝這部新的紀錄片時,我就沒有花那麼多時間跟舞者們混在一起,但我在最後要和他們分開時還是哭了,因為我愛他們,我很捨不得他們。」

  瑪丹娜這次徵求舞者的標準並非要他們大家融為一體展現出整齊劃一的風格,相反地,她希望每一位舞者都能有讓自己突出的個人特色,這樣他們才能有獨自表演的能力,而不是只有為她伴舞而已。「我不把他們當成伴舞,」瑪丹娜解釋道,「我把他們看成是演員,是表演藝人。」她選了一位踢踏舞者和一位霹靂舞高手,然後問他們說他們有沒有吸大麻,這並不是因為瑪丹娜現在成了衛道人士,而是因為她覺得毒品會讓他們手腳遲緩。而由於自己也曾經擔任過舞者,因此瑪丹娜很能感同身受,在舞者應徵時儘量不打斷他們的表演,而在應徵者順利完成表演後,瑪丹娜似乎也和他們一樣開心:「我了解全心投入地跳舞是什麼感覺,我也知道跟他們說『謝謝,你可以走了』是多麼殘忍的事。」


  瑪丹娜說,把家人晾在一旁也同樣的殘忍,所以她也在可能的範圍內,讓家人在她巡迴期間能偶爾和她一起旅行。她的小孩因此已經從媽媽身上學到了一些經驗-包括怎麼搶鏡頭。瑪丹娜說她一開始蠻排斥讓她的小孩曝光,但她認為如果不把這真實的一面拍攝下來,那麼這部紀錄片就不能算是一部紀錄她真實生活的作品,「標準很難拿捏。」瑪丹娜說。

  所以她選擇的方式就是請一位他們全家都認識的好友來拍攝她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畫面,「這樣大家都比較放鬆。事實上,他們甚至沒有察覺到攝影師在那裡,他們就跟平常一樣地做那些事。」不過,瑪丹娜還沒讓她的一雙兒女看這部紀錄片,在被問到何時可以讓他們看時,瑪丹娜簡單地表示:「等他們長大再說。」

  雖然瑪丹娜的大女兒Lourdes天生就遺傳了媽媽的表演細胞,而且也和媽媽一樣,天生就是個美人胚子,但瑪丹娜並不希望女兒追隨她的腳步:「她要去當修女!」瑪丹娜開玩笑地表示。不過Lourdes已經顯現出她在芭蕾舞方面的才華,她今年會在倫敦參與舞劇“胡桃鉗”的演出。或許在那之後,瑪丹娜會讓她心愛的女兒仔細觀賞這部紀錄片,讓她了解到處巡迴的舞者生活是什麼樣的。

  另一位在這部紀錄片裡出現的瑪丹娜家人,就是她的父親。雖然瑪丹娜說過她小時候跟父親並不親近,不過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瑪爸爸跟瑪丹娜的關係顯然已經親近許多,至少他已經接受了瑪丹娜的宗教信仰-猶太教的Kabbalah教派。「我們在『真實與大膽』之後關係就比以前要親近一點,我想他比較能接受我,我也比較能接受他了,而且我也比較不會像以前一樣去對他的行為或我們之間的差異做評斷,所以現在我們的父女關係比以前好一些…。而且,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我終於了解當初他在養育我們的時候其實是很辛苦的。」

  談到養育小孩,瑪丹娜對於生長於和一般人截然不同環境中的一對兒女,抱持著謹慎的教育態度:「我很努力不要寵壞他們,我試著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這是一種挑戰,我很努力要教導他們名利比起我們對待彼此的態度來說是很微不足道的,我希望他們能夠了解這一點。」

  就整體而言,"娜語錄"應該是張可以滿足大部份瑪丹娜歌迷渴望的專輯。如果不能的話,那就......

  「也許有些人覺得我瘋了,但對我還說無關痛癢。」她說:「我希望我能夠去啟發人們、開示人們,而不只是讓大家都同意我的觀點,他們不同意也是應該。因為地球正是因為這些不同而存在。」



 

 

 回目錄  next:29.向迪斯可致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