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
首頁 向上 內政部 國防部 歷史文化部 國家通訊社 新聞局 超自然科學院 製作小組

 

 

俄羅斯S-300PMU地對空導彈 S-300V地對空導彈 中國飛蠓-80(FM-80)地對空導彈

俄羅斯S-300PMU地對空導彈

        S-300PMU(SA-10)前蘇聯研的遠程防空, 它早於1980年就投入服役. 主要的作戰任務為攔截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和高空快速飛行的飛機. 其艦射型SA-N-6裝備蘇聯的大型軍艦, 為其提供遠程防空能力以抗衡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優勢. S-300PMU的外形和另一種遠程防空導彈SA-12非常相似, 但實際上S-300PMU和S-300V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設計局, 而作戰對像也有所不同, S-300V是用於對付中程彈導導彈和遠距離上的飛機. 而S-300PMU則屬於多用途遠程防空導彈. 中國軍方也從俄羅斯引進此型防空導以取代HQ-2(SA-2)防空導彈.

         S-300PMU為機動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 所有導彈, 雷達系達都安裝在高機動性的卡車上, 整個系統由導彈運載/發射車, 遠程雷達搜索/制導車, 低空目標搜索車和導彈補給車組成. 導彈運載/發射系統安裝在MAZ-7910型8X8卡車上, 共有四個發射筒, 導彈是包裝在密封在發射筒中, 可儲存10年而毋須保養維修, 補充導彈時只需把發射筒裝在發射車上就可以了. 在移動時導彈發射筒呈水平放置, 發射時把四個發射筒垂直升起, 整個轉換過程只需2-3分鐘. 導彈全長7.825m, 粗0.508m, 重1340公斤,  導彈以單級固體火制作為動力, 最大速度為3.6馬赫, 射程為90公里. 彈體中段有四片三角形主翼, 用於控制導彈飛行時的穩定性, 尾部有四片梯形控制翼片, 控制翼片的靈敏很高, 用於控制導彈的航向. 導彈採用冷發射方式, 利用壓縮空氣把導彈推出發射筒, 到達一定的高度後點燃主發動機. S-300PMU採用一套I/J波段的"拍蓋"(Flap Lad)相控陣搜索/跟蹤系統, 也是裝置於M7910型高機動卡車上, 其相控陣雷達具有對目標搜索, 識別, 定位, 跟蹤, 照射等功能, 其火控系統可以同時追蹤6個目標, 引導12枚導彈, 以2枚攻擊同一個目標. 雷達最大搜索距離超過300公里, 為了提高系統的低空作戰能力, S-300PMU配有一套名為"蛤殼"(Clam Shell)的脈衝多卜勒雷達, 雷達的天線利用液壓裝置升高, 以提高其搜索距離, 搜索距離因目標的高度而有所不同, 例如對25米的飛機的搜索距離為45公里, 對1000米的飛機的搜索距離為120公里, 這套系統使S-300PMU可以攻擊低至在25米或以上高度飛行的飛機或巡航導彈. 其作戰過如下: 當遠程雷達發現目標後, 馬上進入跟蹤狀態, 目標的資料傳送至中央處理系統的同時替導彈加熱, 當發射條件成熟時, 可發射導彈, 導彈會根據制導雷達的數據飛向目標, 導彈終端為半主動雷達導引, 導彈上的雷達一旦鎖定目標, 導彈進入自主飛行, 利用重達130公斤的高爆彈頭攻擊敵目標, 彈頭採用無線電近炸引信, 可在最佳的距離上引爆彈頭給目標最大的殺傷.^_^!!!

S-300V地對空導彈

        S-3000V地對空導彈是俄羅斯最具威力的遠程地對空導彈, 它的外形和另一種地對空導彈S-300P非常相似, 外人容易將它們混淆, 實際上它們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設計局, 北約給它們的編號也不同, S-300V北約編號是SA-12, S-300P則是SA-10. S-300V有兩種型號, 固定式裝在主要城市和軍事基地的地下發射井, 機動型則在近年才向外界展示. S-300V導彈對付的目標很寬, 由中程戰略彈道彈到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

        S-300V作戰系統由搜索系統, 制導系統, 導彈三個主要部份組成. 搜索系統由一台相控陣環視雷達和一台相控陣跟蹤/鎖定雷達. 相控陣環視雷達以360度的方位角進行搜索, 最大探測距離達300公里, 能探測大約200個空中目標, 並將收集的數據傳送給中央電腦系統. 跟蹤/鎖定雷達會根據環視雷達提供的飛機的航向, 以水平90度, 高低50度的扇形區域內進行精確掃描, 對掃描範圍內的空中目標進行跟蹤, 並將獲得的參數傳送給制導系統. 跟蹤/鎖定雷達能同時跟蹤16批空中目標. 制導系統由作戰指揮車, 制導雷達組成, 作戰指揮車負責將空中目標自動分配給四台制導雷達, 同時替導彈各個系統加熱, 制導雷達負責測量目標的座標, 並將目標的數據送往發射車, 它能同時控制六部導彈發射車, 以兩枚導彈攻擊同一個目標, 能同時攻擊24個空中目標. 當導彈接近目標時, 導彈上的小型雷達開始跟蹤目標, 導彈進入自主制導, 當目標進入戰鬥部的殺傷範圍時,就引爆高爆戰鬥部攻擊目標. 導彈發射車裝有四個導彈發射筒, S-300V裝有兩種導彈, I型導彈用於打擊中程戰略彈道導彈和其他空中目標, II型導彈可以打擊各種飛機, 巡航導彈. I型和II型導彈在結構上基本相同, 都是採用雙推力火箭發動機, I型的火箭發動機推力更大, I型的最大速度為2400m/s, II型導彈的最大速度為1700m/s. 所以I型導彈用於攔截高速度但航向不變的彈導導彈. 每個作戰單位由十二部裝有二發I型導彈的發射車和十二部II型導彈發射車組成, 導彈平時儲存在導彈發射筒中, 不需要維修, 發射時導彈發射筒垂直升起, 導彈先由助推器發射出發射筒, 再點燃主發動機, 導彈由發動機噴口的渦輪扇片改變燃氣氣流使導彈改變航向. 導彈發射筒可重複使用.  ^_^!!!

中國飛蠓-80(FM-80)地對空導彈

        FM-80是中國軍方在引進法國的"響尾蛇"的基礎上改進而成, 中國海軍的旅滬級導彈驅逐艦也是採用FM-80的艦射型.過往中國陸軍的野戰防空能力都較弱, 只有HQ-2型和高射炮, HQ-2屬大型防空導彈, 機動性差, 而且對低空目標無能為力, 高射炮的射程近, 難以為快速前進的部隊提供全面的空中保護, FM-80的服役大大改善了陸軍的低空超低防空作戰能力, 可以和由俄羅斯引進的配合使用S-300PMU, 形成完整的防空力量. 不過FM-80是由外國引進的武器, 其主要技術數據已廣為外界所熟悉, 中國方面對其作出改良, 縮短反應時間, 由6-10秒減少至6秒以下, 提高導彈的速度, 經過改良的FM-80稱為FM-90.

        FM-80系統由搜索系統, 制導系統, 導彈等三部份組成, 搜索裝置為脈衝多卜勒雷達, 主要負責遠程搜索,  搜索系統還包括數據處理, 傳輸和敵我識別器. 制導系統由一台Ku波段工作的單脈衝雷達, 光學跟蹤系統, 紅外定位器以及電腦處理系統組成. 導彈裝在四聯裝傾斜發射筒內, 彈長3米, 粗156毫米, 最84.5公斤, 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 最大速度為750米/秒(2.3馬赫). 其作戰過程如下: 雷達搜索系統對其防守空域進行搜索, 一旦發現目標, 目標識別系統會對目標發出識別信號, 搜索雷達馬上對非友方目標進行跟蹤, 當雷達鎖定目標時, 即是把數據傳輸至紅外蹤蹤系統, 繼續對目標進行精確跟蹤, 導彈發射筒進入預備狀態, 與目標隨動進行跟蹤, 同時火控電腦會計算評估攔截的成功率, 一旦具備發射條件, 射手可按鈕發射導彈. 導彈離開發射筒後, 由紅外導引裝置引導進入照射雷達波束式紅外角偏差跟蹤系統波束, 同時對導彈和目標進行跟蹤, 火控系統會根據導彈和目標之間的跟離和高度差, 自動計算出控制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FM-80導彈的彈頭裝有電磁近炸引信, 可以在超低空有效工作, 而不會像無線電近炸引信那樣被水面的反射波提前引爆. 戰鬥部的保險裝置在導彈飛離發射筒1.5秒後才解除, 防止導彈提發射艦的磁信號引爆. 該引信有3個120度佈置的天線, 其中一個天線向下, 利用反射信號保持導彈的高度, 在掠海飛行時作為高度表使用. 當導彈接近目標時, 引信會因應導彈與目標所處的相對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引爆時間, 以確保獲得最大的殺傷較率. FM-80有三種工作模式, 一是雷達導引模式, 二是光學, 雷達複合工作模式. 在雷達系統受到干擾時, 可利光學系統手動跟蹤. FM-80可對多批目標進行攔截, 能同時攻擊3個目標, 對第一批導彈進行制導時, 可對第二批目標發射導彈, 對導彈進行簡易制導, 在第一批導彈擊中目標後再對第二批導彈進行精確制導. 最大射程為15公里, 射高為15米至5500米, 目標最大速度為400米/秒. 整個武器系統由發現目標到射擊的反應時間為6-10秒.^_^!!!

 

在訪客名冊留言 查看訪客名冊

皇榜

如想入宮進諫,

可經上方之天線傳達資訊,

無任歡迎。

欽此。

最近更新日期:10/30/01

 

1